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第2讲——新挑战

“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第2讲——新挑战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哈工大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时学生的新需求
作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材料 作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力学” 力学”,理所当然地要提供给后续课程以 最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支撑。 最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支撑。后续课程的改 革和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 革和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材料力学应提 供怎样的基础知识, 供怎样的基础知识,这是向传统材料力学 课程教学的又一严峻挑战。 课程教学的又一严峻挑战。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1997年到2000年间, 1997年到2000年间,我们曾与国内一家著名的车辆 年到2000年间 厂的工程师们合作, 厂的工程师们合作,研究铁路巨型载重车辆的结构分 析课题(算是一次社会调查)。 析课题(算是一次社会调查)。 当时,合作单位拥有雄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 当时,合作单位拥有雄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 尤其是ANSYS ADINNA、 ANSYS、 Sap等原版的大型 尤其是ANSYS、ADINNA、Super Sap等原版的大型 结构分析软件应有尽有。 结构分析软件应有尽有。 参加课题的工程师们都是具有十几年工龄的国内著名 铁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铁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曾主修多学时 材料力学课程。但是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外, 材料力学课程。但是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外,没修 过其它力学课程。 过其它力学课程。 应该说,完成这项研究工作已万事俱备了。 应该说,完成这项研究工作已万事俱备了。
σ = 1
2 kM ≤[ w] σ 1 b 1m 1 d y y 1 ≤[ w] σ 2 y 2
σ =σ 1 1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公式 将齿轮作为悬臂梁,引用梁的弯曲公式,再加上修正系数 现在的设计方法是:估算加有限元精确计算与分析 现在的设计方法是: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材料力学最直接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 多学时) 材料力学最直接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 (多学时) 机械设计基础” 少学时)(原称“ )(原称 或“机械设计基础”(少学时)(原称“机械零 )。据我所知 目前哈工大“机械设计” 据我所知, 件”)。据我所知,目前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教 学内容已经改革。表现在: 学内容已经改革。表现在: 那里不再满足研究诸如轴类、螺栓等杆件零件; 那里不再满足研究诸如轴类、螺栓等杆件零件;对一 些非杆件类零件(像齿轮、箱体等)的设计与分析、 些非杆件类零件(像齿轮、箱体等)的设计与分析、 计算,也不再满足以往那样设计(经验) 计算,也不再满足以往那样设计(经验)公式估算或 查手册。用有限元对齿轮、箱体进行精细的应力分析, 查手册。用有限元对齿轮、箱体进行精细的应力分析, 已经代替了以往经验公式的估算, 已经代替了以往经验公式的估算,并作为课程设计的 一个重要内容。 一个重要内容。
第 2 讲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第 பைடு நூலகம் 讲
工程设计、分析、 工程设计、分析、制造理念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以往那种用丁子尺、三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以往那种用丁子尺、 角板画图;拉计算尺或摇手摇计算机进行工程分析、 角板画图;拉计算尺或摇手摇计算机进行工程分析、 计算;摇手柄加工机械零件的工程设计、分析、 计算;摇手柄加工机械零件的工程设计、分析、制造 方法已经成为历史,目前, 方法已经成为历史,目前,全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 )、计算机辅助分析 )、计算机辅助制 (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 造(CAM),已成为工程师手中的得力工具。 CAM),已成为工程师手中的得力工具。 ),已成为工程师手中的得力工具 CAD、CAE、CAM的广泛使用,使得工程设计、分 CAD、CAE、CAM的广泛使用,使得工程设计、 的广泛使用 析与制造的理念、思想与方法等均发生着深刻变革。 析与制造的理念、思想与方法等均发生着深刻变革。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应变分析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3. 更糟糕的是,既便是计算工作一切顺利,并得 更糟糕的是,既便是计算工作一切顺利, 到了计算结果,但面对那些色彩斑斓的应力、 到了计算结果,但面对那些色彩斑斓的应力、 变形云图,却不会分析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 变形云图,却不会分析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
第 2 讲
工程设计、分析、 工程设计、分析、制造理念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度的统计分析、 3. 强度的统计分析、结构的可靠性分析等已受到 工程师们的普遍关注。 工程师们的普遍关注。 4. 运用弹塑性理论、断裂力学、损伤力学、非线性 运用弹塑性理论、断裂力学、损伤力学、 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力学知识,已经成为大型、 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力学知识,已经成为大型、 复杂工程结构分析的热点问题。 复杂工程结构分析的热点问题。 5. 新型结构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使用,复合材料 新型结构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使用, 力学也成为工程设计与分析的理论依据。 力学也成为工程设计与分析的理论依据。 5. 结构动力学、多刚体动力学等,也广泛地应用到 结构动力学、多刚体动力学等, 高速运动结构的设计、分析中。 高速运动结构的设计、分析中。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贯彻“独立自主” 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政策。自行设 自力更生”政策。 计与制造,不需要参考文献, 计与制造,不需要参考文献,最高的目标就是在 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第 2 讲
工程师的任务与使命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进国外先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技术和大型装备,并消化与吸收。 进技术和大型装备,并消化与吸收。 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当然也有创造,但不是主要的。仍然停留在“ 当然也有创造,但不是主要的。仍然停留在“中 国制造”阶段。但此阶段, 国制造”阶段。但此阶段,工程师们已经有了些 国际化视野,需要参考文献。 国际化视野,需要参考文献。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这充分说明,对于当代工程师, 这充分说明,对于当代工程师,仅仅具有 理力、材力、结力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 理力、材力、结力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 因为他们要尽善尽美设计, 因为他们要尽善尽美设计,并精确分析一 个复杂的工程结构,这个结构元件有块体、 个复杂的工程结构,这个结构元件有块体、 有杆件、有平板、有曲板,已经不再是杆 有杆件、有平板、有曲板, 件或杆件结构的简单变形问题了。 件或杆件结构的简单变形问题了。工程师 们缺乏力学新知识的现实状况, 们缺乏力学新知识的现实状况,向传统的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发起了严峻挑战。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发起了严峻挑战。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公式 将齿轮作为悬臂梁,引用梁的弯曲公式,再加上修正系数
以 柱 齿 为 圆 直 轮 例 设 式 计 m≥1 6 . 3 验 式 算 kM 2 z ( ± ) y σw] i 1ψ [ 1
进入本世纪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追求科学技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要求掌握核心技术和渴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第 2 讲
工程师的任务与使命的历史变迁
进入本世纪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追求科学技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要求掌握核心技术和渴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我们不再满足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我们不再满足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最高的目标是要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创造” 最高的目标是要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创造”的标 即从“中国制造” 升华到“中国创造” 牌。即从“中国制造” 升华到“中国创造”。
第 2 讲
工程师的任务与使命的历史变迁
进入本世纪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 握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的创新。 握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的创新。当代工 程师所肩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是: 程师所肩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是: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张开国际化视野, 在时代的高度,张开国际化视野,瞄准国 际最先进的科学与技术,不断的创造、 际最先进的科学与技术,不断的创造、创 实现从“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这一历史性跨跃。 这一历史性跨跃。
第 2 讲
工程设计、分析、 工程设计、分析、制造理念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AD、CAE可交替进行 这样,那种快捷、 可交替进行。 1. CAD、CAE可交替进行。这样,那种快捷、周 详实、准确、复杂地计算机分析、 密、详实、准确、复杂地计算机分析、计算与仿 完全取替了以往那样靠查表、 真,完全取替了以往那样靠查表、靠用经验公式 估算的方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 估算的方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 2. 结构的累计损伤、允许构件或结构局部进入塑性 结构的累计损伤、 状态等的强度分析思想, 状态等的强度分析思想,已代替以往那种以构件 内一点进入危险状态, 内一点进入危险状态,整个构件就失效的过于保 守的强度分析思想。极限载荷法—— ——极限应力法 守的强度分析思想。极限载荷法——极限应力法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应变分析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1. 面对复杂的工程结构,他们不会抽象力学模型, 面对复杂的工程结构,他们不会抽象力学模型, 更谈不上选取单元类型。 更谈不上选取单元类型。 2.不知边界条件该如何给出。 2.不知边界条件该如何给出。甚至不懂什么叫应 不知边界条件该如何给出 力边界条件,什么叫位移边界条件, 力边界条件,什么叫位移边界条件,什么叫混 合边界条件。更甚者连结构存在的对称关系都 合边界条件。更甚者连结构存在的对称关系都 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