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向测井(精)
RLLDC/RLLD
P58 1-55图
0.2 地层厚度ft
当岩层厚度<2ft时,如果RS大于目的层的电阻率,测
出的电阻率增大,校正后的值使其变小. (RLLD/RS=1
至0.005是对的)
如果RS小于目的层的电阻率,测出的电阻率减小,校
正后的值使其变大. 当RLLD与RS 差别很大时才校正
当RLLD/RS=0.5至2时,受围岩的影响小,可以不校正。
Ra RLLD
水层 RLLD<RLLS 则为水层
RLLS
3) 划分碳酸岩盐裂缝储集层中的高低角度裂缝 碳酸岩盐底中低角度裂缝的特征: 泥浆侵入地层深,深浅双侧向 的差异小或无差异(即使油气 层也如此),且电阻率值低, 井段显示不超过1米(短)。 致密岩层
Rlls、Rlld
裂缝
碳酸岩盐底中高角度裂缝的特征: 泥浆侵入地层浅,深浅双 侧向有明显的正差异,井段 显示长,电阻率中低值。
双侧向电极系优越,资料便于对比,
使用效果较好,目前广泛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求RXO的测井方法,以前的微电极 受泥饼厚度的影响很大,在盐水泥 浆井中几乎不反映井壁附近地层 的RXO,由此提出了微侧向.
二:微侧向的测量原理 A0 M1测量电极 M2测量电极 A1屏蔽电极
井壁
电极系形状:环形 电极:相当于七个
2 特殊电极的作用
双侧向分为深双和浅双侧向 而A2 、A2`在深双侧向中作
屏蔽电极,在浅双侧向中作 回路电极。
3 电极的排列
A0
M
A1
4
深双侧向与 浅双侧向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A2 A2`在深双侧向中作屏蔽电极,而在浅 双侧向中作回路电极。
联系:主电极、监督电极、A1 A1`是共用。 5 测井原理 深双侧向测井时,A0 发出恒定的I0 ,A1 A1`、 自动调节使U A2 /U A1=常数,同时使得U M1 =U M2, 或者 U M1` =U M2`。随着电极系的提升周围介质的
RLLS
RLLD
经理论和实践证明:垂直裂缝的双侧向曲线的差
异与含油气和基块的电阻率
无关,而与垂直裂缝的宽度 和泥浆的电导率成正比。 由此,可用双侧向求垂直裂缝的宽度: CLLS-CLLD=0.4ⅹ10-8 ⅹ Cm ⅹ W 电阻率:以欧姆米为电位
式中W:以微米为单位
在使用各种侧向的情况下,权衡的结果认为:
一:优点 1 由于采用了三侧向的棒状电极,因此加强了对主 电极的聚焦。
2 采用了七侧向的监督电极,控制了主电流不能
在井轴方向分流。 3 为了满足高阻剖面电阻率的大范围,采用了恒 功率的方式记录。
二 双侧向测井的原理
1
电极的个数及符号
九电极,除了与七侧向相 同的电极外,还有一对特 殊的电极A2 、A2`
RLLS KS Vos I os
三侧向、七侧向与双侧向在探测深度和分层能力 上的比较: 探测深度 分层能力 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 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
三 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1 特点
RLLD RLLS 与三侧向或七侧向曲线的特点完全 相同
2 曲线的应用 (1) 求地层的真电阻率 无论何种电法测井,其曲线所受的影响因素有: 井眼 围岩 侵入
- SP +
RLLD RLLS
解:第一步:分层取值H、RLLD、 RLLS、RMSFL、RS 第二步:进行井眼和围岩校正 第二步:用旋涡图版进行侵入校正、
Rt(取平均值)、Ri、di
RMSFL
总结:
1 学会分层 2 3 读值、准备查图所用的参数 正确使用校正图版
- SP + 2)划分出油气、水层 淡水泥浆井中的砂泥岩、 RLLD>RLLS 则为油气层 油气层
RMLL K M
I0在泥饼上的分流减小,使所测的RMLL受低阻泥
I0
饼的影响小,因此RMLL比微电极更接近于RXO
三 测井资料的应用 1 求RXO
RMLL虽受泥饼的影响小,但泥饼较厚时,泥饼的影响
就突出,此时必须进行校正,才能求准RXO Hmc<10mm时,则RXO= RMLL
Hmc>10mm时,则RXO≠ RMLL,此时须进行泥饼厚度
2 测量原理 电极形状:矩形 电极符号及意义:A0 主电极 , A1 频蔽电极, M 参考电位电极。
因此,要求得地层的真电阻率,必须进行井眼、 井径 围岩、侵入校正。 16``(IN) 1) 井眼校正 10`` LLD RLLDC/RLLD P58 1-54图
RLLD/RM
RLLDC:经井眼校正后的深双侧向,该值可能大于
RLLD也可能小于RLLD,根据受井眼影响的
大小而定。 浅双侧向的井眼校正方法相同,只不过曲线的具 体位置不同而已。(略讲) RLLD/RS 2)围岩校正 50
A2 A2`分别发出与I0 同极性的I1 I2,在测量过程中,
电阻率发生改变,主电流随之而变,监督电极的 电位也在改变。测量监督电极与参考电极N间的电 位差Vod和主电流I0 d 。
其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
RLLD K d
Vod I od
浅双侧向测井时,A2 A2`作回路电极,使其对主 电极的聚焦作用减弱, 其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
3) 侵入校正 利用旋涡图版进行校正。 所需的参数:RXO、经井眼和侵入校正后的RLLD RLLS 该图版能作侵入校正,还能求出侵入带的直径。 Rt/ RLLD CC di Rt/ Rxo RLLD CC/RXO
P60 1-58图
RLLD CC/RLLSCC
某井砂泥岩剖面的双侧向、 球形聚焦如图。已知: CAL=8in,Rm=1欧姆米, 求A层的Rt、Ri、di
校正
2 划分薄层 因它的主电流的厚度为4. 4cm,所以它能划分出 >4.5cm的薄层,是确定油气层有效厚度的有利手段. RMLL N0.5M1A - SP +
四 邻近侧向 (PL)
1 邻近侧向的提出 在测量范围内,hmc、Rmc较大时,测量结果受泥饼 的影响太大,此时微侧向不能反映Rxo,因此提出 了邻近侧向
特点:贴井壁测量 测井时,与七侧向的原理相同。 A0发出主电流I0,A1发出同极性的屏蔽电流Ia,测 井时 I0不变,自动调节Ia,使UM1=UM2,使电流呈 层状流入地层,提升电极系的同时,记录任一测 量电极与N电极的电位差。 因 N电极很远,所以UN=0,电位差=UM1 计算电阻率的公式: U 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