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管理制度(完成)培训课件

培训管理制度(完成)培训课件

培训管理制度一、目的: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组织绩效,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和素质,发挥其潜在能力,规范和促进培训工作持续、系统地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公司办公室全体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均依本制度执行。

三、培训职责1、人力行政部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公司培训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及监督检查各部门内部培训的执行,具体包括:1)制定、修改公司培训管理制度;2)拟定、呈报公司年度、月度培训计划;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5)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6)管理、控制培训费用;7)管理公司内部讲师队伍;8)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9)追踪考察培训效果;10)拟订其它人才开发方案。

2、其他各部门负责协助人力行政部实施培训、评价、考核,同时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培训。

具体包括:1)拟定、呈报部门培训计划;2)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课程;3)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4)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四、培训管理1、费用管理1)由人力行政部依据培训计划对培训经费做统一预算,并根据实际实施情况定期调整;2)所有培训费用的报销均需提供完整的培训申请表,作为报销凭证的附件;3)人力行政部负责对培训费用发生前进行审核,统一控制公司所有的培训开支;培训申请表上需有人力行政部经理及分公司总经理审核签字,否则视此表为不完整。

2、出勤管理1)所有培训一经确认公布,受训人员须提前做好安排,除特殊原因外,应准时参加,课前签到。

如果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等同于《考勤管理》中迟到早退处理,旷课者,至少以旷工半天计;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培训者,须经培训组织方同意。

2)凡在公司内部举办的培训课(包括外部讲师的内部集训、内部培训讲座、研讨会等),参加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如果违反,则根据《奖惩管理》,处以至少A类以上处罚。

3)下班或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参加培训,不按加班计算出勤。

五、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分为公司内部培训、外派培训和员工自助培训。

1、内部培训1)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由人力行政部组织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各部门安排岗前培训;员工试用期满,由于个人原因尚未参加新员工培训的,不得转为正式员工;新员工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转为正式员工。

2)岗位技能培训:指公司为更新/扩展员工知识面、增强员工技能,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失误而组织的相应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和基层员工培训。

2、外部培训外部培训是指不由公司直接实施的培训。

包括公司邀请外来讲师到公司来开展的各种培训、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培训等。

1)外派参加培训者应提前提出外部培训申请并报批核准,申请人应按正规的程序提出申请,经部门领导、人力行政部、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2)外派培训结束后,外派培训人员应于返回公司三日内将外派培训期间的学习资料交人力行政部。

3)对于外聘培训,人力行政部应先协商确定培训的内容及培训目的,然后对外聘讲师及机构进行全面考查,同时外聘讲师应来我公司了解情况,经双方磋商,确认后方可正式聘请,并签订《培训合同》。

培训机构必须向我方提供完整的讲义,培训结束后须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价分析结果交公司人力行政部存档。

3、员工自助培训公司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以及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六、培训档案1、人力行政部应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讲师档案、培训往来单位档案、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学习情况、获得的各类培训资料目录、培训教材、内部考试试卷等。

2、员工填写培训档案,将员工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备案。

3、各部门组织内部培训后,应在一周内将培训记录表、教材、课件、培训试题、考核结果、效果评估问卷等资料交人力行政部存档。

七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包括培训讲师、培训教材、培训设施设备、培训经费等。

1、培训讲师1)培训讲师分为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人力行政部应建立培训讲师档案。

2)内部培训讲师由公司各级管理者、业务骨干、有经验的优秀员工和具有课件开发能力及授课能力的员工构成,各级管理者有培训员工的义务和责任。

人力行政部根据《内训师管理制度》,对内训师讲课时数、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并报总经理发放课酬奖励。

3)外部培训讲师是通过公司聘请的授课讲师,其课酬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预算确定。

2、培训教材1)教材包括内部教材和外部教材,教材的载体可以是书面文字、电子文档、录像、视频等形式,教材由人力行政部统一管理。

2)培训教材通过以下渠道建设:a.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与教训总结;b.公司本年度重大事件(成功或失败)的案例;c.培训师开发;d.人力行政部组织开发;e.部门内部组织开发;f.因公外派培训相关教材;3)培训教材引入和消化公司聘请外部机构进行培训的,外部机构应提供教材,教材由人力行政部统一归档管理;公司员工参加外派公开课程的,应在培训结束3日内将教材的原件或复印件交人力行政部存档;内部讲师可以借阅相关主题的教材。

3、培训设施设备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维护和管理依照“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的原则由人力行政部管理统筹。

4、培训经费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培训、讲师培养等。

培训费用的报销范围包括学费、报名费、资料教材费用等。

八、培训计划1、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年度培训计划和月度培训实施计划。

1)年度培训计划。

人力行政部每年11月底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员工根据个人实际需求及部门负责人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填写《培训需求调查表》,并于12月初前上报人力行政部。

人力行政部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培训需求调查情况等信息,制定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

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对象、培训课程、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培训经费的预算等。

2)月度培训计划:人力行政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月度培训计划。

2、对于临时提出参加各类外派培训的员工,应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同意,填报《员工培训申请表》,经人力行政经理及总经理批准后,报人力行政部备案。

3、培训实施过程原则上依据人力行政部制定的年度培训计划进行,需要调整的,应向人力行政部提出申请。

4、人力行政部负责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保存过程资料,如电子文档、录像、PPT等。

培训结束后以此为依据建立培训档案。

九、培训效果1、人力行政部应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来提高培训效果。

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接受培训、或改进培训工作方法。

2、常用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有如下几种,效果评估与培训考核可以结合在一起做。

1)培训课堂考核(纪律和态度)2)培训评估3)考试、总结4)日常工作应用5)工作改善计划或方案6)分享、转训8)工作业绩3、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必须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由学员填写《训后评估表》,征询受训人员对本次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进行评估,以利以后培训工作。

4、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创造性地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应用,人力行政部将不定期地到各部门了解培训后学员行为的改变程度。

5、培训评估与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员在学习中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评价本次培训的效果以便于改善培训工作;督促学员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员工在培训期间不得无故终止培训。

7、学员是培训考核活动中的被考核人,培训考核一般由学员的上司负责,人力行政部协助。

可要求受训者写出培训总结,总结在思想、知识、技能上的进步,与培训成绩一起交至人力行政部存入员工培训档案。

8、员工达不到培训要求的,培训费用由员工自理。

十、受训者的权利与义务1、受训者的权利1)经批准进行培训的员工有权利享受公司为受训员工提供的各项待遇。

2、受训者的义务1)培训期间受训员工一律不得故意迟到、早退、旷课。

2)培训结束后,员工有义务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3)员工脱产培训期间,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4)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受训员工须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

a.脱产培训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b.一个自然年度内,公司支付培训费用在1500元以上的。

3.脱产培训时间超出1个月的,每超出1个月,原劳动合同顺延6个月。

4.劳动合同延长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两种计算方式有差异的,以长的期限为准。

5.员工未按约定完成服务年限的或在培训期间辞职的,应按约定赔偿公司的损失。

对于服务期内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个人须负担的培训费用按此公式计算:个人负担的培训费用=(培训总费用/M)×N(其中,M为服务期总的月份数,N为员工离职时距服务期满的月份数,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在离职结算工资时一次性扣除。

十一、培训奖惩评定1、公司培训引入“必修学分制”。

凡参加完当期培训且及时、完整提交人力行政部及培训师要求完成课后作业,计入员工、或部门相应的学分值。

以此类推,学分统计以一自然年度为一个周期;2、学员在每年度内所修学分必须达到“其年度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80%,学员学分将作为员工个人的岗位晋升、职级晋升、季度/年度评优、调薪调级、年度考核的评估依据;a.在员工晋级晋升时,所修学分未达到其阶段“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80%者,不予参加晋级考核,在同等条件下所修学分占比更高者优先晋级;b.季度内所修学分未达到其季度“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80%者,不得参与评选季度“优秀员工奖”,在同等条件下,所修学分更高者优先;c.年度内所修学分未达到其年度“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80%者,不得评为年度优秀员工,在同等条件下,所修学分更高者优先;d.半年度及年终考核评估时,所修学分未达“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80%者,不得评为4级(含)以上员工。

年度内所有学分未达到“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50%者,不得评为3级(含)以上员工;e.半年度或年度内,所修学分未达到其阶段“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的70%者,不得参与年度调薪;3、奖项设置:1)根据员工参训所修学分的情况,设立季度“积极学习奖”共3名;年度“提升进取奖”共计3名;2)根据部门所修学分的情况,设立年度“最佳学习提升部门”奖项。

4、学分评定依据:个人评定依据1)参加培训学员填写的《个人培训档案》、培训课后答卷的及时性、完整度、质量;2)培训参加次数、培训纪律与发言;3)参加职业等级及资格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部门评定依据1)部门内部自发组织培训、学习分享会;2)部门所有员工“应参加总课程对应学分数”占比的平均值;3)部门培训师授课次数、培训评估反馈(培训师、培训课程)的成绩评定;4)部门内部培训所修总学分为:团队员工占比的平均值及部门培训次数合计。

5、《培训课程答卷》学分评定流程:企业培训:①人力行政部协助培训讲师,必须在培训前,制作完毕相应的“培训课后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