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学科

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学科

植物学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1)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出能够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充满竞争与挑战的21世纪胜任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重点。

具体要求:l、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性端正。

具有强烈的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振兴的责任心以及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事业心;3、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植物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和开辟新领域作出创造性新成果的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植物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植物系统与进化在经典分类学的基础上,借助于比较解剖学、植物化学、分子系统学等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对重要林业资源植物如裸子植物、樟科、木兰科、壳斗科、五加科、木犀科、蔷薇科、禾本科(竹亚科)等进行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

2、植物资源学主要研究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观赏植物、芳香植物、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3、发育植物学分别从组织水平、细胞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植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机制;探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4、植物生理学采用生理生化方法,研究重要森林植物代谢及生长发育规律,包括初生及次生代谢、激素生理、成花生理、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等。

三、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但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和学校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延长年限最多不超过七年。

一般前两个学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三个学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

第一学年主要学习硕士学位课程,第二学年学习部分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以及选修非学位课程。

总学分要求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4个学分,选修课16个学分。

只有取得40个学分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1、公共学位课程4门12学分(1)、第一外语(硕士学位课)5学分(2)、自然辨证法(硕士学位课)2学分(3)、第一外语(博士学位课)3学分(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学位课)2学分2、专业学位课程,选5门,12学分(1)、植物科学研究进展3学分(2)、植物进化生物学3学分(3)、植物发育生物学3学分(4)、高级植物生理学3学分(5)、种子植物分类学2学分(6)、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2学分(7)、植物分子系统学2学分(8)植物生理与生化大实验2学分(9)高等树木学2学分(10)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3、选修课选8门,不少于16学分(1)、第二外语2学分(2)、植物化学成分分析2学分(3)、生物多样性专题(含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2学分(4)、植物生殖生态学2学分(5)、植物胚胎学(含分子胚胎学)2学分(6)、高级植物实验学2学分(7)、细胞分子生物学2学分(8)、植物孢粉学2学分(9)、植物区系学2学分(10)、植物基因组与蛋白组学2学分(11)、衰老生物学原理2学分(12)、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法2学分(13)、植物激素2学分(14)、植物组织培养2学分(15)、植物地理学2学分(16)、植物拉丁语2学分(17)、植物分类研究法2学分(18)、植物生理生态学2学分(19)、植物生物技术2学分(20)、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2学分(21)、植物数据库2学分(22)、植物显微技术2学分(23)、植物显微图像分析与处理2学分(24)、电镜技术2学分(25)、植物染色体及操作技术2学分(26)、竹子分类专题2学分(27)、苔藓生物学专题2学分(28)、文献综述1学分(29)、实践环节2学分五、课程说明和教学内容1、公共学位课程(1)第一外国语(硕士学位课程)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课程)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第一外国语(博士学位课程)扩大阅读量,着重应用写作技能及听说技能的训练,要求达到熟练阅读、写作科技论文和进行流利的日常会话。

(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本门课程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关系的角度,介绍和探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如何进一步证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面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加快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

2、专业学位课程(1)植物科学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植物学各个相关领域,包括结构植物学、发育植物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与分子发育学、资源植物学等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各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2)植物进化生物学主要介绍植物进化的有关学说、植物进化研究中的方法论、进化的历程、小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关系、物种形成、大进化与群体灭绝、生态系统进化和分子进化等。

(3)植物发育生物学主要介绍与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建成相关的生物学研究最新动态,如木质素合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树木形成层活动规律、植物微管动态特种及其调控、植物性别分化与发育的机制、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表达、植物发育的光调控、植物细胞的极性等。

(4)高级植物生理学主要介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变化对植物代谢的影响,如水分亏缺对诱导ABA积累的细胞逆境信息传递,低温下高等植物细胞内Ca2+稳态平衡,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制、植物抗性生理等。

(5)种子植物分类学主要讲授种子植物分类的历史、分类群划分的原则。

主要植物分类系统,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重要的科属分类,植物分类文献综述。

(6)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主要讲授不同类型和生境条件下维管植物的原生质构造、次生构造、演化类型和进化方向等。

(7)植物分子系统学利用各种分子标记开展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已经成为植物系统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手段。

本课程主要介绍利用RAPD, RFLP, AFLP, ITS, ISSR等技术对系统发育位置重要的分类群的核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并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与经典的系统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8)植物生理与生化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糖代谢过程、脂肪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过程、核酸代谢过程、生物固氮及酶的调控等。

(9)高等树木学主要讲授系统分类上地位重要的、林业生产上经济意义较大的、以及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意义的木本植物的识别与演化、地理分布等相关内容。

(10)文献检索主要讲授专业文献资料及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信息的分析处理。

3、选修课(1)第二外语着重基本语法知识与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掌握一定的量的基本单词与词汇,能够借助于字典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第一外语不是英语的学生,第二外语必须选修英语。

(2)植物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植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进展,为从事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介绍植物次生代谢及其生物学意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如:色谱学方法(分离)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生源途径;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特性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各类化学成分在植物界的分布规律及其资源开发等。

(3)生物多样性(含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本课程以近2-3年在Nature, Science, PNAS和TREE等国际一流刊物发表的有关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以及世界各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的法律、法规等为素材,介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方法与成果。

(4)植物生殖生态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植物生殖过程、探索环境对植物生殖的影响,以及植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对策与进程。

主要介绍植物社会学;植物父本效应、内涵适合度、种子资源和木本孕育;单型与两型的有性生殖对策;植物生殖竞争的影响;不同植物类群的生殖对策等。

(5)植物胚胎学(含分子胚胎学)主要讲授植物界有胚植物不同类型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胚胎发育与植物进化的关系。

着重介绍与植物有性生殖过程有关的基因表达,如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自交不亲和的分子生物学、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胚乳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因表达,以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转基因工程。

(6)高级植物学实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应用于植物学研究的技术手段,如RAPD, RFLP, AFLP, ISSR, 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全自动光合作用仪和叶面界仪的原理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仪的测定样品的准备和结果分析、隧道扫描电镜的原理与操作、X射线仪原理与在植物学研究的应用等。

(7)细胞分子生物学着重介绍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细胞外基质、细胞周期与调控、细胞程序性凋亡、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方法、离子通道等,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内一些重要的生命过程,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和概念。

(8)植物孢粉学本课程在介绍植物界不同类群植物孢子的形态特征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孢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孢粉学在植物系统进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9)植物区系学着重介绍植物区系学的研究方法、不同地区的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植物区系的起源等与植物系统发育相关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

(10)植物基因组与蛋白组学本课程在阐述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研究基因组的基本思路与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基因组遗传图与物理图绘制的原理与方法;对基因组序列诠释的依据与方法;基因组的功能,包括基因水平以及基因组水平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组的进化,内容涉及基因组进化的分子机制以及进化的模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在阐述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蛋白质表达的异同,对相关蛋白质进行分类和鉴定、翻译和修饰。

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要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

(11)植物生理生化大实验本课程着重训练学生从事与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物化学研究有关的各类实验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SOD, LOX, POD, RNase, DNase等酶类,以及IAA, ABA, ZR, GA 等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与原理。

(12)衰老生物学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衰老的概念,衰老的发生,衰老的主要机理的学说;着重介绍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衰老的发育遗传;衰老的进化;衰老机理研究进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