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3 语文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3 语文版

5、我的老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我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7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赞颂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作者是用童心回忆往事的,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中表达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5、写一篇记老师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我”是怎样的一位学生。

学习作者是如何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1、准备:大字课文2、学生课前预习:(1)第一次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利用各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互相学习等)自学生字新词的意思,不会读的字标注上拼音。

(2)第二次读课文,加手势把语句读通顺。

(3)第三次读课文,加快速度理清课文。

完成课后的预习题:1、想一想文中讲了作者在老师身边的哪几件小事,在课文中做上记号。

2、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

教学课时:8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第一件事,感受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第一件事,感受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重点语句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大字课文、课件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1)划出不懂的词句,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新词,不会读的字标注上拼音。

(2)思考预习题:想一想文中讲了作者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在课文中做上记号。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一)解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我的老师》。

板书:我的老师。

齐读课题,提问:“我”是谁?“我的老师”是谁?(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板书:魏巍蔡芸芝(zhī检查读音,巩固生字)(二)了解作者师:你们以前有学过魏巍的什么文章?(《再见了,亲人》《谁是最可爱的人》)PPT出示作者简介:魏巍,当代诗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

主要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初悟内容师:蔡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展示蔡老师的图片和榆钱图片,通过看图理解词语意思“榆(yú)钱”“黑痣(zhì)”,联系课文,解读蔡老师的样子。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说蔡老师是个温柔和美丽的人,你们觉得蔡老师是个美丽的人吗?(学生讨论)从哪些事情看出可以蔡老师是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呢?昨天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思考一下:课文写了有关我的老师的几件事情?(学生回答:七)三、学习第一件事1、师:昨天老师读完了课文,把课文的几件事情画成了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展示图片。

师:对照图片,默读课文,找一找每张图片分别在哪个自然段?请生描述图片对应的自然段并复述相应的内容。

2、分析第一件事图文结合,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地方看出蔡老师是假装发怒?大家感受到什么?大家是怎样感受到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句子感悟: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她的教鞭落下来。

(让学生演一演,体会师生之间的情感。

)从老师“发怒”的动作中,感受到的却是“她爱我们”。

(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狡猾是机灵,调皮的意思,它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一句中“这一点”指什么? (蔡老师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强调“爱”字,作者通过哪些词语来体现这种爱。

引领学生体悟老师对学生的爱,体悟蔡老师的温柔。

(3)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填写事件表格:作业布置:1、完成表格,从这几件事情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板书设计:5、我的老师魏巍 蔡芸芝爱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在老师身边的七件事。

2、学习理解前5件事,体会老师的温柔慈爱对同学们的爱,同时也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前5件事,体会老师的温柔慈爱对同学们的爱,同时也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三、教学难点: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习第一件事,能独立学习第二-五件事,从中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大字课文 课件 五、教学预设:(一)复习检查1、课文写了作者在老师身边的哪几件小事?①假 装 发 怒② 教 跳 舞③ 观 察 蜜 蜂④ 教 读 诗 ⑥ 排除纠纷⑦ 梦中寻师 ⑤ 看 老师写字2、文章中所出现的人物:、、、、、。

主要人物是、。

(二)整体感知自由读第二大段:分别找出这七件事,在相应自然段后写出每件事的小标题第一件事(第2、3自然段):假装发怒第二件事(第4自然段)教跳舞第三件事(第5自然段)教观察蜜蜂第四件事(第6、7自然段)教读诗第五件事(第8自然段)看老师写字第六件事(第9自然段)处理纠纷第七件事(第10—14自然段)梦中寻师(三)学习前五件事1、蔡老师有怎样的性格?蔡老师的性格:温柔、慈爱2、归纳学法:老师的行为——“我”和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的性格特点3、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1)这一自然段写蔡老师什么事?(2)“我”的感受怎样?从哪里可看出?(3)老师的性格品质?4、同学互相讨论师生讨论,师点拨5、自由读第5、6、7、8自然段,按上面的要求、方法学习第三、四、五件。

(四)作业设计读一读课文六、板书预设假装发怒教跳舞教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理解第6、7件事,感受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二、教学重点:理解第7件事三、教学难点:通过品读重点语句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大字课文课件五、教学预设:(一)学习第六件事1、自学第9自然段,思考:(1)我和同学间发生了什么纠纷?(2)老师是怎样处理的?(3)当时老师在我眼里是位怎样的人?(4)“我”的感情又如何呢?2、师生共同讨论:体会划出的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作者真的考虑过“不值得提”它吗?)“不知道”“值不值得”强调了事情的小,而“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语意一转,写出这事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表现蔡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及“我”的感激心情。

3、课堂练习《一课一练》P19(二)学习第七件事1、默读第10~14自然段2、讨论:(1)这一件事写出了我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2)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它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作者小时候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什么此时变得沉默寡言了呢?)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3)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一般说,孩子多是盼望假期到来的。

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更显得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回顾说一说这七件事哪几件作者是详写?哪几件是略写?小结写作方法: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

这样安排,既使得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作业设计1、写成课后练习3、42、读一读课文六、板书预设假装发怒……略写师生“爱”处理纠纷详写梦中寻师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一和第三段,总结全文二、教学重点:体会全文的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三、教学难点:体会情感,完成课后练习2四、教学准备:大字课文课件五、教学预设:(一)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1、思: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开头、结尾不仅从内容上呼应,而且使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2、学了本文后,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我”是怎样的一位学生。

老师: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孩子“我”:天真活泼、尊师好学(二)小结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温柔敦厚的蔡老师的挚爱。

(三)课堂练习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事例,说说作者对“我的蔡老师”回忆(第一自然段)、依恋、思念(最后一段)的思想感情。

交流反馈回顾这七件小事(四)延伸拓展预设问题:1、你喜欢蔡老师吗?为什么?2、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五)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

2、回忆一两件令你感动的事例,介绍你的一位老师。

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校对课后练习二、教学重难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三、教学准备:大字课文四、练习校对:1、参考答案: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孩子的人,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是个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2、参考答案:(1)回忆——文章第一自然段,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回忆。

有爱,才难忘,才值得回忆。

(2)依恋——是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

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放假前孩子们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渴望老师返校,感到时间的漫长;作者思念老师,甚至梦中寻找。

(3)思念——文章最后几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3、参考答案:第一句,“不知道”“值不值得”,强调了事情的小,而“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语意一转,写出这事在孩子心目中占有的分量,表现蔡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及“我”的感激心情。

第二句,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第三句,更显得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第四句,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4、参考答案:第一组,第一句的词序是“接近”在先,“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

第二句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

第二组,第一句从孩子的眼光谈论老师给“我”的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第二句直接用“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来颂扬蔡老师当时的作法,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

第三组,第一句感情深沉含蓄,第二句感情平直,联系课文前后的语气和感情,第一句表达效果更好。

六、作业设计完成《一课一练》第六~八课时一、教学目标:完成一篇作文二、教学重点:能通过几个事例来介绍自己的老师三、教学难点:独立完成这篇作文四、教学准备:大字课文五、教学预设:(一)回忆《我的老师》的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