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第二中学(332000)“问题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景”教学
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途径方面做些探讨,以求
达到抛砖引玉之攻效。

1运用生物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生物学实验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究。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
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
的能力。

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以下问题:1.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
洋葱?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这样教师在实
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
观察思维能力。

2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内容可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设疑提问,就
能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来思考新的问题。

如在“气体交换过程”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
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常识,直接提问:人是怎样呼吸的?完成呼吸需要经过哪些系统?氧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排出体外?这样学生会自然联系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尝试探索
高等动物完成气体交换过程的途径,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3通过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思维定势或知识经验的影响,对遇到的
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的
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或课堂问题,让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感到惊讶,激化认知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如可遗传的变异有3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具
有这3种变异来源呢?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的”。

但这与事实不符,答案是否定的。

此时学生会感到惊讶,非常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

这时可适
时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细胞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及减速分裂”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学生
解决认知冲突,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
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
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