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一、简介作者作品
(屏显图片)《草房子》
师:同学们,这部书看过吗?(请看过的学生大致的介绍一下)
(屏显简介)《草房子》与作者信息
师:在这部书中啊,有这么一个男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

他家曾经是油麻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只能用草绳当裤腰带时,他早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见过自行车是啥样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他自己的自行车了。

这个男孩,大家知道是谁吗?
(生答)
师:是啊!他就是杜小康,但这是以前的杜小康,那是个在油麻地少年中能呼风唤雨的杜小康。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

接下去,让我们跟着杜小康,走一趟孤独之旅。

在走进文本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屏显:通过揣摩言简意丰的小说人物语言,剖析小说人物情感。

)
今天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从人物语言赏析“孤独之旅”,品读在孤独中走向成熟的杜小康。

二、谛听寡言之外的余音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文章,请你快速找出文中杜小康讲的话。

(屏显:四句话)
请一位学生朗读这四句话
师: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赏析人物语言我们需要注意两点:1、联系相关的内容。

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2、言为心声。

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

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1、解读第一句——幼稚、无奈
师: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文中哪一段交代了原因?
⑴抓住第一小节,分析原因。

(联系原著明确具体原因:他父亲借了很多钱去油麻地进货,结果这些货物在回油麻地的河里全都翻掉了,于是就血本无归,他们家就一落千丈了。


问:杜小康对这件事有怎样的态度?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分析“只好”,读出无奈。

师: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感受杜小康此刻的无奈之情。

师:关于父亲的放鸭计划,《草房子》里是这样介绍的
(屏显请一生读)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

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

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

因为,那边鱼虾多,活食多。

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

那时,就在芦荡围一
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师:这就是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

杜小康即使百般不愿,也只能和父亲踏上放鸭的旅程,船渐渐驶离油麻地……可他还在跟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那从这第一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
(生答)
师:是啊,他还不是很懂事,还不能清楚明白自己需要承担的生活责任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他就这样无奈地跟父亲走上了放鸭的道路。

那前方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
2、解读第二句——恐惧、孤独
师:这是一句梦话,我们齐读一下第30、31小节。

(生齐读)通过这句话,你能感受到杜小康内心吗?他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生答)
预设答案:恐惧、孤独
师:杜小康是和父亲一起出来放鸭的,这有什么好恐慌的呢?请大家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解读第11小节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①。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①恐惧来自对未来生活的恐惧,放鸭对杜小康而言是前途,他的前
途是未知的。

他的心中充满了迷茫、无奈和恐惧。

②“一片茫茫的水”其实就是在写他对前途的一片迷茫。

③“撩逗”在一片迷茫、恐惧中,其实还带着那么一点点幻想、希望。

这份希望就是来自那个未知的“前方”。

大家说这个“前方”在哪里呢?——芦苇荡
师:当他到达芦苇荡的时候,他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于是,他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害怕。

齐读第21小节,感受杜小康内心的那份恐慌之情。

渐行渐远的家、空旷陌生的环境、前途莫测的迷茫。

这一切都是杜小康内心感到恐慌,但这并非是最难熬的。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杜小康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孤独)
师:齐读28——31小节,你能从哪些字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
预设:重点通过29小节感受杜小康内心的孤独。

①变换人称朗读地29小节——将段落中所有的“杜小康”改为“我”
②“与这种孤独相比……”——通过对比,感受杜小康此时孤独的强烈
③“干巴巴的对话”——举例原著中父子的对话,体会无话可说的孤独。

无人可见的孤独
无话可说的孤独
无法忍受的孤独
……
师:此时的孤独比刚离家时深百倍,浓千倍,它吞噬着年幼的杜小康。

于是,他在睡梦中哭喊着“我要回家”,他希望逃离孤独。

但是,能逃离吗?杜小康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哪一段首先告诉我们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