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尾气污染对健康危害

汽车尾气污染对健康危害

浅析汽车尾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摘要:研究显示,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对人体呼吸系统、免疫功能、生殖功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呼吸系统免疫力下降,慢性气管炎、哮喘等发病率升高,肺功能下降,机体对感染其他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等。

因此,汽车尾气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越来越大。

关键词:汽车尾气;人体健康;危害;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在促进经济繁荣,给人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和环保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随着机动车总量的飞速增长而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

汽车尾气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最近对汽车尾气作了详尽分析,发现汽车尾气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其中含量较大的是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化合物及颗粒物等。

1、一氧化碳(co)它是燃油不充分燃烧的产物,车速越慢排放量越多,大城市空气中90%的co来自汽车尾气。

co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当人吸入含有co的气体时,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便立即同co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这部分hb不能与氧气(o2)结合生成o2hb而失去输送o2的功能,导致人体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死亡。

co与人体
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o2的250倍,对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危害严重。

2、氮氧化物(nox)它主要是在高温燃烧条件下生成的二氧化氮(no2)。

汽车尾气中主要是no,但no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no2,而no2与hb有极高的亲和力。

no2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剂,当空气中的no2被吸入到肺内,就会在肺泡内形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由于这2种酸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就会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胸闷、咳喘、气喘甚至肺水肿等症状的疾病。

3、碳氢化合物(hc)属挥发性有机物,与no2在大气环境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浅蓝色光化学烟雾,损伤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诱发各种疾病。

4、颗粒物1)碳烟和苯并(a)芘(bap)。

汽车排放的bap和柴油机排放的碳烟都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目前已从汽车尾气中分离出300多种环芳烃化合物,其中,苯并(a)芘(bap)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在交通繁忙路口及其附近bap污染特别严重。

bap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不像co那样快,而是被人吸入后,有一个非常复杂而缓慢的转化过程,再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综合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癌症发生。

2)铅。

美国的马斯特斯认为,汽车排放的铅占大气中铅的90%,大部分颗粒物直径为0.5μm或者更小,因此可以长时间地漂浮在空气中。

长期吸入含铅空气,可引起慢性铅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昏、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

尤其是对少年及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

此外,还有甲醛、二氧化硫等多种有毒物质。

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汽车尾气的排放由于靠近人体呼吸带,人体呼吸系统成为其对健康危害的主要靶器官。

国内外的研究认为,长期接触汽车尾气可直接刺激人体呼吸道,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暴露人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呼吸困难的发病率升高,人群肺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实验动物长期吸人柴油机颗粒物可引起肺部清除能力下降,长期大量的炎症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的浸润,细胞膜受到损害。

肉眼可见肺部形成明显的炭素沉着、斑点等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肺泡内大量沉着的颗粒物、肺泡ⅱ型细胞、间质组织和胶原纤维增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吞噬了颗粒物的巨噬细胞并在肺部形成片状斑点;肺部清除颗粒物的半衰期延长,巨噬细胞功能和免疫力下降,感染细菌能力明显增强,最终损害肺的通气功能,造成慢性损伤和病变。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汽车尾气颗粒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方面是诱发机体出现超常的免疫反应如变态反应,另一方面是引起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损害。

国外的一些流行病调查发现近年来工业化国家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他们发现悬浮颗粒物可以使大鼠ige抗体的产生增加,人体鼻腔灌洗液中总i异e和特异性ige的水平升高。

polosar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由汽车尾气带来的交通污染是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汽车排出的颗粒物_、污染可以介导过敏性炎症,增强ige应答
和提高气道超敏反应。

大气颗粒物污染还可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导致机体对感染其他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汽车尾气,可以影响内分泌功能而改变性激素平衡和生殖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watanabe等把大鼠分别暴露在柴油发动机尾气组(颗粒物浓度5.63mg/ms,no28.42mg/ms,
no10.85mg/m3)、尾气过滤组(除去颗粒物)和清洁空气组,结果发现血浆中睾酮、雌二醇在柴油发动机尾气组和尾气过滤组显著增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减少,大鼠精子数量、精子在形成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均有改变,并且发现氮氧化物比颗粒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更大。

yoshida等给icr小鼠用柴油机尾气染毒6个月(颗粒物的浓度分别为0.3、1.0、3.0mg/m3),结果发现小鼠的leydig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leydig细胞lh受体mrna表达减少,每克睾丸的精子产量分别下降了29%、36%和53%,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tsukue等利用相同的剂量给f344大鼠染毒8个月后结果显示,在此颗粒物浓度下大鼠性激素(fsh、lh)的水平和性腺附属器官重量发生改变,但精子数量在各实验组差异无显著性,因此认为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对生殖系统的损害有种属依赖性,对不同种属动物造成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小鼠可能比大鼠更敏感。

4、刺激性效应
伴随大量的黑烟,汽车尾气具有典型的刺激性异味。

目前尚无法
确定这种异味为气相或颗粒相中何种物质所引起,有人认为这种异味的产生决定于排出物中分子量大于80的那部分混合物;但与以下碳氢化合物无关,它们是:脂烯族类(c1~c6包括乙炔),含6个以上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及脂烯醛类。

急性眼刺激是汽车尾气排放物引起急性反应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尾气中的no,可转变为hno,从而对眼睛产生刺激作用,汽车尾气中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醛类物质,也可引起急性眼刺激症状,同时高浓度的汽车尾气还能引起头痛、喉痛、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和诱发哮喘发作等。

结束语: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必将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开十字路口和上坡路段等尾气污染较严重区域。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已是环保部门、汽车生产厂家及社会各界的一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贾凤芝.机动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今日科苑,2007(7):86-87.
[3]白晓龙,何康林.浅谈汽车尾气与人体健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64-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