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PPT 70页)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PPT 70页)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Page 1
朱雅静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案例分析: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秘密
2013年10月,某市国税局通过计算机选案,发现一 经营家电的商贸公司2012年增值税税负偏低,这家公司的 经营范围包括彩电、洗衣机、冰箱、电脑等11个品种,但 是2012年增值税税负只有0.20%,与同地区、同行业增值 税税负0.79%相比,低了0.59个百分点。同时,计算机选 案分析系统发现,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也明显异常, 仅为13.29%,与同地区、同行业相比,低了15.14个百分 点。
Page 11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3年以上”与“债务重组”的应收款确认资产 损失,证据确认要求不同,前者不需要对方确认收入 的资料。于是纳税人有选择的权利。本来一项属于 “债务重组”的应收账款,要“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 情况说明”的证据,在实践中一般难以取得,确认资 产损失较困难,但“3年以上”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因而纳税人可以选择确认损失。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坏账损失自查方案
1、随意列支坏账损失 2、不按本年应提数额扣除期初坏账准备余额作为 本年实提坏账准备额,多提坏账准备金 3、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 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 4、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 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Page 6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出乎评估人员意料的是,其他商品,不但毛利率高达10%以 上,而且购入的商品数量远远大于销售的数量。可是,公司每月 的商品库存,基本都徘徊在10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公司很有可 能存在销售商品不入账的现象。
Page 4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案例分析: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秘密 最终确认该公司自2010年以来,为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一
方面,购进商品时全额入账,但销售商品时部分不入账,成本 多入账,达到多抵扣增值税、多结转销售成本的目的,形成毛 利率和税负率偏低的假象,从而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另 一方面,为了冲减账面上多余的存货,打着估价入账的幌子, 任意冲减库存商品,自由调节资产负债表的逻辑关系,达到以 假乱真的目的。
Page 5
Page 9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按照重要性原则,对损失金额较大、对当期纳税 所得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予以重点管理;对金 额较小,对当期纳税所得影响较小的资产损失项目进 行一般性管理。
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 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企业年度收入总额”是 指确认损失当年的收入总额。
Page 8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问:“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 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 出具专项报告”。此条如何执行?
1、具有企业催收磋商记录 2、能够确认3年内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 3、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 4、在扣除应付该债务人的各种款项和有关责任人 员的赔偿后的余额可以作为坏账损失。
翻阅了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发现2012年5月、6月连续2个月,该公司 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竟然都是258976.02元。
Page 3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案例分析: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秘密
对该公司2012年申报的增值税抵扣联和货物销售发票进行核 实、比对,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冰箱的购、销价格进行了对比。 经过对比,评估人员发现冰箱的毛利率高达15%以上,与账簿上 不到2%的毛利率相差悬殊。
Page 12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自查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付款项
企业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包 括超过三年未支付的应付账款以及清算期间未支付的 应付账款,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若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债权人没有确认损 失并在税前扣除的,可以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Page 2பைடு நூலகம்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案例分析: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秘密
2013年11月,评估人员来到该经贸有限公司,进行2012年度申报的增值 税和企业所得税检查。
核对了企业2012年的利润表后发现,该公司2012年销售毛利率还不到2%, 再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当年实现的利润确实不多,只有2万 多元。对一个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的企业来说,每年只赚2万元的利润,明显 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评估人员翻阅了该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财务报表。 2010年和2011年的毛利率,与2012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一直以来,公司 的毛利率都很低。毛利率不高,公司的规模却越做越大,这显然有悖常理。
Page 10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注册税务师办理 “应收坏账损失”的鉴证,采取下列程序:
(一)评价被鉴证人有关应收款项内部管理制度是 否完善;
(二)审核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确认应收 及预付款项的存在,并为被鉴证人所有;
(三)逐笔审核应收款项; (四)区分应收款项坏账损失类型,取得合法、充 分证据材料; (五)确认应收及预付款项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金 额。
资产损失申报新规定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 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 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 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
Page 7
纳税自查补救与税务稽查风险
企业应收坏账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相关事项合同、协议或说明;(二)属于债务 人破产清算的,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清算公告; (三)属于诉讼案件的,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 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或者被法院裁定终(中) 止执行的法律文书;(四)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 应有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营业执照证明;(五)属于 债务人死亡、失踪的,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 务人个人的死亡、失踪证明;(六)属于债务重组的, 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 (七)属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 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