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引言
中国的教育改革,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然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属于综合能力,是由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的,绝对不可能孤立培养。
人的综合素质涉及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感觉认知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身心健康程度、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最终体现为人的探究创新能力和人的社会性。
可是现行的以学生“考试分数”及“获奖”为标准,评价教师的教育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师根据“考试效益”抉择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的必然后果。
导致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和习题练习为主,课内实验也以演示或技能训练为主,而需要较多时间精力的探究与创新教育则被弃之不顾,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性或厌学心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害于学生精神心理的健康和社会人格的健全。
所以,有必要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弥补现行课堂教学的缺憾,这是全体教育工 ___的义务和责任。
传统学校教育以教材和考试内容为限,因此学生的无限发展性必然受到学校教育有限性的制约。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无限发
展性需要为基点,充分重视教育的开放性,以实验教育而言,应当提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避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确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
1、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主动性、实验团队的分工合作、实验内容与器材的开放性,要求学生自主发现实验课题、主动以创新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的精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更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感觉认知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社会人格和精神心理的健全。
传统实验教学通常由科任教师主导,是否开展实验活动取决于科任教师,实验教师不具有决定权。
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在绝大部分学校尚无开展,仍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教育工___,正可发挥其主导作用。
实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发挥本身的优势作用,积极研究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方法,主动积极地传播推广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精神心理和社会人格、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2、正确理解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
何为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它具有开放性,无论其教学理念、内容形式、实施方式、时间场所和参与人员等,均具有开放性,都是灵活多样的、可发展变化的,而非封闭有限的,所以说是开放的;其次,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是突破教材和课堂教学范围限止的实验教学活动,虽然涵盖了教材实验,与教材和课堂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既非课堂教学的延伸,也绝非课堂教学的补充,是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活动;另外,它是教学活动,是有组织、有规划、有秩序、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绝非放任自流、随意而为。
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从实验教学的开放范围、组织实施、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规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实验教学之开放性
1、实验室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的含义:一指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实验需要,不受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束缚;二指实验室的开放不限于本学科,可以跨学科开放;三指实验室向所有需要进行实验的师生开放而不限于特定人员,以满足他们各不相同的实验需求;四指不局限于设施完整的实验室,其他场所也被充分用于实验教学活动,并能得到实验室的全力服务。
无论是教材实验或自主设计的实验,无论是在校内完成或校外进行,无论是一次性实验或持续性实验,无论是单学科实验或跨学科综合实验,只要该实验具有合理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实验室就应竭尽全力提供服务。
也即实验室的服务不再限于所属学科,不再局限于教材实验和课堂教学,而是完全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服务宗旨。
例如,实验室可以向需要补习复习、器材制作、野外试验的学生提供服务。
实验室的开放,绝非无序开放,绝非任由大家自由进出、随意而为,而是有组织、有秩序地开放,是由过去的封闭式变革为新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是新的实验室管理使用模式。
对于那种把实验室开放,说成“实验室、仪器室随时开着,任由师生随时进出、使用”的错误观点,必须坚决反对,加以纠正。
为使实验室实现有序开放,应对实验室开放的整体规划、管理细则、开放范围、实验室及
器材的使用管理与协调、实验管理和相关记录等等,都应建立明确、具体、可行的制度规范。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