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班级:油工08-5学号:************姓名:***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与供求矛盾越发突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其储量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远胜于其它能源。
寻找有效而廉价的采油新技术一直是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我国原油开采采出率仅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采出率,高粘、高凝和高含腊的胶质沥青油藏为原油的开采带来诸多困难,而新型微生物采油系列产品对“三高”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使采出率大幅度提高。
(一)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义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或菌种作用于地下油藏,通过其生长、繁殖以及产生的各种具有驱油作用的带下产物,改变储油层的渗流特征或使油水间的物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称之为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 ,不但包括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而且包括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营养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 ,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物性的改变。
(二)微生物驱油技术机理采油微生物种类较多,各种微生物特性和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但从效果上概括起来主要是对原油起到清蜡降粘的作用,在微生物代谢的同时伴有产热、产气和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等。
微生物通过在岩石表面上的生长繁殖,粘附在岩石表面,占据孔隙空间,在油膜下生长,最后把油膜推开,使油释放出来。
微生物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水驱毛管张力,提高驱替毛管数。
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会改变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从亲油变成亲水,使吸附在岩石表面上的油膜脱落,油藏剩余油饱和的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在油藏高渗区生长繁殖及产生聚合物,能够有选择的堵塞大孔道,增大扫油系数和降低水油比。
在水驱中增加水的粘度,降低水相的流动性,减少指进和过早的水淹,提高波及系数,增大扫油效率。
在地层中产生生物聚合物,能在高渗透地带控制流度比,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增大扫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三)微生物驱油技术细菌功能分类1、产气(包括CH4、H2、CO2、N2等气体)2、降解烃类3、堵塞岩石孔道4、产生有机酸和溶剂5、产生生物聚合物6、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四)微生物驱油技术优点1、成本低(和其他三次采油工艺相比,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成本是较低的)2、施工方便, 现场不需要增加大量专用设备, 可由注水系统完成3、适应范围较广, 温度低于100℃、渗透率大于50×10-3Lm2地层都适合该技术的应用4、不损害地层, 不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破坏5、不污染环境(所用的原料均为细菌生长的营养品, 所用的细菌为非病原体, 对人及其他生物无害)6、微生物驱油的产出液不需要特殊处理(与水驱相同)。
中原油田属高温高盐油藏, 开展微生物采油需要开发专门的微生物菌种。
1998 年以来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已成功地掌握了微生物驱油菌种筛选、培养等系列技术。
(五)微生物驱油现场技术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方式主要有:单井吞吐、微生物水驱、微生物循环驱、微生物水压裂以及微生物与共它采油措施,如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且面活性剂等复配。
1、微生物单井吞吐:微生物单井吞吐是指将微生物从油井注入,关井1至3天后起井生产,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其原理主要是起到降解了石蜡和重质烃类,清洗管道。
微生物不仅在近井地带起到很好的清洗作用,而且微生物对食物的趋向性决定了它向深井地带的转移和扩散,使清洗效果和持续时间高于化学试剂清蜡。
2、微生物水驱:向生物水驱是指将采油微生物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由水井注入,一段时间后,相对应的油井见到增油效果的采油方法。
微生物水驱是微生物的综合作用效果,微生物在地下由水井向油井推进过程中,原油中石蜡一定程度被分解,重组分向轻组分发生转移,原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表活剂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油和水的相容性增强;有机酸溶解部分岩石,暴露更多的油面;细菌的细小身体进入岩石孔隙中,发生作用后释放出更多原油;代谢过程产生的气体增强了油层压力;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与重金属形成生物螯合物,具有高效的封堵作用,对于非均质油藏起到堵水调剖作用;代谢过程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发送了原油的流动性等。
3、微生物循环驱:微生物循环驱是建立在油井的采出液中高含注入的微生物前提下,通过分主、回收污水,再回注水井的过程。
4、微生物水压裂:微生物水压裂是指在油井压裂时,将微生物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并作为前置液的一部分进行压裂的过程,微生物水压裂使微生物在压裂瞬间被送到更大的半径范围内,提高了增油系数,延长了压裂的有效周期。
5、微生物与其它采油措施的复合:微生物与其它采油措施的复合是指微生物与聚合物、三元聚合物或表活剂等措施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综合效果最佳。
(六)微生物驱油在大庆的应用情况自1998年以来,先后在采油一厂、二厂、三厂、五厂、六厂、七厂、八厂、十厂、十一厂、头台油田等进行了微生物单井吞吐和微生物驱的采油试验。
在微生物现场试验中,已累计增油几万吨。
进行了室内色谱分析发现原油微生物降解后长链饱和烃减少,短链饱和烃增加。
注入油层的微生物浓度为104-5个/ml,而产出液中微生物浓度为107-8个/ml。
说明微生物能在油层中存活前迅速增长,也就是说注一吨微生物原液能产出相当于微生物原液1000吨的油井产出水。
这情况说明大庆地下的地化和物化环境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它能在大庆地下油层形成微生物场,达到降低原油粘度,增强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1、微生物吞吐1997年9月始,大庆油田开始进行微生物单井吞吐现场试验。
施工井次目前累计156口,施工共注微生物120吨,增产原油约11000吨,吨微生物增油91.7吨。
2、微生物水驱采油2000年在采油十厂的预备井区和朝80区块23口水井、45口油井进行了微生物驱采油先导试验,到2002年期间先后又在采油一厂、三厂、六厂、八厂、十厂等56个注水井组进行了微生物驱油,例如采油六厂11-丙103井组。
2002年1月27日—9月15日,11-丙103井共进行了5个微生物段塞的注入工作,累积注入微生物菌液2271.98m3,注入油层孔隙体积0.009PV,微生物原液23.9t。
(七)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局限性微生物采油也有一些局限性, 尤其在现场应用中涉及包括培养基效果、油藏流体毒性和造成的堵塞。
另外采出石油后, 必须分离出微生物生成的物质以及微生物本身, 防止发生进一步生物作用。
大部分微生物酶在细胞内, 所以不得不通过相对不渗透的细胞膜才能吸附原油。
大分子的烃类不能渗透到细胞膜内, 这就大大减少了微生物降解烃类的范围。
另外, 有研究指出油藏微生物增长和菌聚集形成胶团的倾向性, 大大地降低了渗透率, 因而降低了原油产量。
微生物驱油过程可能改变油藏周围环境, 同样对生产设施或地层造成不良影响。
如, 某些硫酸盐还原菌能产生H2 S , 腐蚀管线和其他采油设备。
这一点从注入富含硫酸盐的水时已经得到普遍证实。
在本源脱氮菌群中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以抑制这种作用。
尽管有许多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其驱油过程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方面。
如果确定具体目标, 会增加成功几率。
微生物井筒处理技术比较简单, 成功率较高。
利用微生物就地生成对提高采收率有益的物质, 以及激活这些物质在油藏深部发挥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有效地调控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对于其增长很重要, 但控制油藏中的微生物的活动很困难, 此外, 油藏条件不同, 适合各自油藏条件的微生物驱油技术也不同。
(八)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据国外的研究结果,俄罗斯采用聚合物驱油,增产1t 原油的额外成本是30 美元,而利用内源微生物技术采油,增产1t 原油的额外成本是5~10 美元。
英国Beatrice 油田现场试验的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0%,增油成本是1.5~3 美元/bbl。
我国大庆油田微生物三次采油增产1t 原油的额外成本是200~300 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成本上的优势。
此外,微生物采油对油藏环境无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
因此,微生物采油技术必将成为继水驱、聚合物驱、气驱之后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
(九)结论与建议微生物驱油技术对环境有利, 减少甚至消除了化学物的需求。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 将会开发出更多能够以廉价但丰富的营养物为基础生长的菌种, 由此微生物驱油技术将更加经济可行。
相对传统的化学方法, 微生物驱油是更好的三次采油方式。
下面就微生物驱油技术提出几点建议:1、微生物驱油技术适合中低渗油藏,其中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菌种与岩石的配伍性更好、更有效;2、为了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需要加大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地面注入工艺的研究速度;3、在大庆外围油田加快本源微生物驱油的研究试验。
参考文献:[1] 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岳湘安,王尤富,王克亮[2]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刘骊川[3]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史权[4]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管润红, 王志敏[5]本源微生物菜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常彦斌[6] 微生物驱油技术综述/王小林,王学刚,马翠岩[7] 美国期刊《World Oil》 2006年10月[8]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杜长荣,李冰,焦春[9] 微生物采油技术及应用/康玉红,王岚,科苑论坛[10] 定编区块微生物驱油效果研究/王克亮,王继红,李世强,赵莉[11] 油藏工程新进展课堂笔记/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