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A、状物诗B、述志诗C、叙事诗D、写景诗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所写内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
古诗中的“述志诗”类似于现代的抒情诗,诗中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情感。
《过零丁洋》虽然也有“叙”的内容,但这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主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诗最后一句的内容。
点评:学习古诗词,对诗诗词有关的文体常识要有所了解。
2、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什么?A、现代诗B、格律诗C、自由诗D、古体诗答案:B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梅岭三章》是按格律诗来写作的,所以答案为B。
点评:学习诗歌,对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3、这首诗从格律来看,是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答案:绝句|抒情诗|家、涯、花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梅岭三章》是按格律诗来写作的,每一章四句,所以是绝句,作者主要是抒发思想情感。
根据诗尾字的韵母来判断押韵字。
点评:学习诗歌,对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4、《论语六则》的“则”意思是,《梅岭三章》的“章”意思为。
答案:篇|首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品的体裁特点,直接解答即可,点评:学习诗歌,对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风应有涯.答案:jing|yán|xīn|yá解析:注意易错点,“旌”是后鼻韵音,“阎”“腥”是前鼻韵母。
点评:此类题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6、小序中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能够|作成解析:本诗小序作者是用文言写作的,根据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句子内容来判断字词义。
点评:文言中很多一词多义的词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________伤病二十馀.________日②虑.不得________脱得________诗三首留衣底③旋.________围解答案:①我|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②想|写成;③不久、随即解析:根据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句子内容来判断字词义即可。
点评:文言中很多一词多义的词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8、写出下列诗句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____ _修辞:_____②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____ _修辞:_____③取义成仁今日事意思:____ _修辞:_____④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____ _修辞:_____答案: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借代|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借喻|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引用|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借喻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说明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中涉及“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手法,要注意辨析。
比喻,是指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指两物有相关点。
9、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判断停顿。
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
D句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在主谓之间划分。
点评: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10、本诗中有两个成语,请指出。
答案: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直接写出成语即可。
点评: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1、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作斗争,A项中“死亦为鬼雄”与其意境相同。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
12、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答案:C解析:C错,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3、“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 这首诗中的,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答案:取义成仁今日事解析:本题根据所学的记,根据题干提示的答点“生死观”即可填答出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如“仁”字。
点评:此类题,是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拓展联系,学习中要注意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记忆。
1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答案: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
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比喻的用法,根据全诗内容理解“捷报飞来”的含义和“血雨腥风”比喻用法。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方法来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5、“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两句中的“即”“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即”意思为“就是”,“应”意思为“应当”,表达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解析: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根据诗句的内容,结合全诗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字词的表达意义。
点评: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是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之一,学习中要掌握这个方法。
16、诗中与“烽火连三月”一句内容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南国烽烟正十年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烽火”借代的用法即借指战争,“连三月”形容国家动荡不安时间长久,从这个方法和内容相似的角度来判断诗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也借指“战争”,“正十年”与“连三月”意思相同。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方法来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解释“正十年”一词所含的知识信息。
答案:“正十年”是指发生在南方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从1927年到1937年。
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烽火”借代的用法即借指战争,“连三月”形容国家动荡不安时间长久,从这个方法和内容相似的角度来判断诗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也借指“战争”,“正十年”与“连三月”意思相同。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方法来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8、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和“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典故及出处。
答案:“国门悬”。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
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
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扶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而诗中的此句含义是:自己即使牺牲了,也希望头悬国门,让我看看反动派是怎样被人民打垮的。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指出典故“国门悬”,结合历史知识简要叙述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事件。
点评:典故,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意义而引用来自历史事件或历史著作中的词语。
诗歌中常有典故,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9、写出与本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自问自答形式相同的诗句两则。
答案: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示例,抓住“自问自答”这个答点写出与示例相同使用设问方法的诗句。
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感动对古诗的记忆,学习中要加强古诗的积累。
20、“断头今日意如何?”反映了当时作者怎样的处境?分析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被敌人围困总领解析:根据学习中所了解的写作背景了解当时作者被敌人围困的情况。
全诗内容都是对“意如何”的回答,所以此句是总领作用。
点评:学习诗歌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诗句的含义及其与其它内容的关系要有所了解。
21、“此去泉台招旧部”“后死诸君多努力”两句中“旧部”与“诸君”所代有什么不同?答案:牺牲的部下;继续战斗的革命者解析:根据“断头今日”“此去泉台”来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再根据“百战多”结合作者身份即可理解“旧部”的含义;根据“后者”“多努力”两词即可理解“诸君”所指的内容。
点评:学习诗歌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诗句的含义及其与其它内容的关系要有所了解。
22、诗中作者叙述自己经历的是哪两句?答案:创业艰难百战多投身革命即为家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经历”,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即可作答。
点评:本题把握全诗的内容即可作出明确的判断,学习时注意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23、写出三首诗中意义相同的诗句。
答案:断头今日意如何?取义成仁今日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三首诗内容即可作答。
“断头今日意如何”“取义成仁今日事”都写到作者面临的生死抉择。
点评:本题把握全诗的内容即可作出明确的判断,学习时注意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三、课内阅读2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赏析“人间遍种自由花”一句。
答案:作者用“自由花”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遍”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展望,表达了作者胜利的信心。
此句想像丰富,充分表现了诗作浪漫主义风格。
(2)诗中如何表现作者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