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东华镇中心小学邓神飞第9课灾难面前不慌张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知道地震来临时的保护及逃跑措施。
2.了解用火的安全知识,发现火情时的急救措施。
3.了解溺水的原因及急救措施。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3、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火灾事件介绍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二)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三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儿童防火歌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
三、教学小结低年级背诵儿歌高年级张贴防火宣传报四、作业1.背诵《儿童防火歌》统计家庭安全隐患。
2.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3.准备制作防毒面具的材料。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儿歌、复习灭火知识。
汇报家庭调查结果。
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成果。
(二)展示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关门求生、测试门的温度、从窗户逃生、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公共场所火灾逃生、安全出口逃生(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牢记火警电话,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无论欠费及否。
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四)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考察逃生路线1.制作逃生路线图2.制作逃生路标(五)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三、教学小结学生评选出最佳线路图防毒面具展示四、作业:设计家庭火灾逃生方案第三课时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三、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记分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二新授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
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
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
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波、横波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波和波统称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
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⑵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接着观看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后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同学们相互讨论,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看课件知识竞赛。
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
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
同学举手,教师叫到的小组才能回答,抽到同学回答正确才能加分,齐答题不加分。
希望同学注意答题的规则。
六、全课总结地震的形成。
地震灾害的预防。
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地震的求生方法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七、作业地震在汉中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第四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溺水的原因及急救措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三、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以便互相照顾。
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四、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1、大声呼救。
向附近的成人大声呼喊,尽量引起大人注意,请大人开展营救。
2、简明扼要地向施救人员讲清落水人数、地点,便于开展营救工作。
3、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五、课堂总结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第10课不良行为早预防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小偷小摸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有效预防犯罪。
2.同学们要做到不贪、不占、不要,不为小便宜诱惑,不该得的利益不占,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3.吸烟、喝酒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同学们要远离烟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本课是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宗旨的重要内容。
同时,根据六年级孩子“自主性不断提高及认识问题的不深刻性”的年龄特点和德育课程关于三个围度的目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偷窃就是小偷小摸,指偷拿别人或公家的少量财物;如果从不养成偷东西的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变成大盗。
2、能力目标: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做一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3、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
四、教学重难点其中我把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确定为本课的重点目标。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此我把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能力目标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基于对本课程基础的生活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将采用以下的教法:活动教学法: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重视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接受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化,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教材内容的语境激活,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及学习的教学方法。
及此相应的学法是:体验感悟法在本课中,我将通过活动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小偷小摸危害大的意义建构。
六、课时设计: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老师问:同学们,平时你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有看过《今日说法》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说法》。
欢迎大家来到今日说法的现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接着我为学生播放这样的案例:(播放今日说法一段现场录像)。
设计意图:让所有的孩子都一起走进今日说法的现场,兴趣高涨;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播放,引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法制教育的世界,让学生有感而说,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生成出一个新的问题:小偷小摸是违法行为吗?对青少年有危害吗?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
2、展开辩论。
根据六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法律常识的积累。
教师揭示主题后,让学生展开辩论,他们唇枪舌战,各抒己见。
在辩论中孩子们进行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更新。
3、自主阅读。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
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
在双方产生争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这样的辩论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孩子的心灵并没有起到深化作用,还不能产生正确的道德认识。
因此,这时我便要不失时机的开展自主阅读体验活动:可以书海浏览:读法制教材,读老师提供的法制书本,查找适合的理论或事实依据;也可以上法制网站冲浪,查找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