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知识点串讲
一、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3.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关系如何?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历史的角度看,二者脱胎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是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种发展起来的,属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学科。
(3)由于任何一种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貌形态的同时,也形成第四纪堆积物,因此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都具有多种理论和应用实际价值。
4.第四纪分为四个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中文和代号):、
、、和。
5.简述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
6.第四纪沉积物成因标志:主要有、、三类。
7.地貌形态:
8.地貌形态测量指标:地貌形态测量是用数值表示地貌特征的一种定量方法。
主要形态测量指标有、、。
9.形成地貌的内、外地质营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10.巨型地貌(一级地貌)包括即地球上的和;大型地貌(二级地貌)包括和;中型地貌是大型地貌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及。
11.准平原: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
12.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经构造运动抬升后,其残迹也可见于高山峰顶或高原的顶部,称为夷平面。
13.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不断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有时上覆一层较薄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14.地文期:区域地貌的发育分期,亦即地貌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15.风化作用:
16.风化作用按性质分为、和三种类型。
17.根据风化作用进行的强弱和性质风化分为四个阶段:、
、、。
18.残积物:
19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之为风化壳。
20.残积物的岩性由、及组成。
21.残积物(风化壳)的类型主要有、、、
四种。
22.崩塌:
23.错落:
24.滑坡:
25.滑坡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26.在滑坡发育过程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27.紊流:
28.层流:
29.横向环流的产生主要是和所致。
30.河谷横剖面形态的组成要素有、、组成。
31.河谷纵剖面:
32.河流侵蚀基准面:。
33.均夷河流:
34.河流均衡剖面:
35.河谷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36.河谷按成因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36.河床按形态和弯曲度分为:、、、等类型
37.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主要有:、、。
38.河床堆积地貌主要有:、、和等。
39.河漫滩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
40.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
洪水期间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沙,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沙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沙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41.在河流中砂砾启动后,其运动方式取决于所受的与的大小。
砂砾的运动方式主要、、三种方式。
42.河流阶地: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作用的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43.河流阶地形态由、、、等要素组成。
44.河流阶地形态类型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
、、六种。
45.河流阶地的成因
46.水系:是指具有同一归宿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
组成水系的水体有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
47.河流袭夺:河流通过溯源侵蚀将分水岭切穿,从而使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成为自己河道的一部分,这一地质过程或作用叫河流袭夺
48.洪积物的特征: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
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
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洪积物岩性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
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49.坡积物与洪积物区别
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
少,一般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②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
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
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分布较广,构成坡积裾地形,但其厚度小。
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貌,厚度较大。
50.泥石流: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51.泥石流按其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可分为、,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可分为、和。
52.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
53.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统称灰岩)、(如:石膏CaSO4·2H2O、芒硝NaSO4.10H2O),(如:石盐NaCl、钾盐)三类。
54.岩溶地貌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即从、发展到,从而完成一个岩溶旋回。
55.冰川:
56.雪线:
57.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气温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温度降低,雪线也就降低。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降水量
固态降水量愈多,雪线愈低;反之愈高。
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
③地形
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
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58.简述冰蚀作用(冰川剥蚀作用)的主要方式。
①磨蚀、压碎、压裂作用:冰川中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底床及两侧的基岩所起的作用。
②挖蚀作用:冰川自身重量和冰体运动使底床基岩破碎。
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不断扩大裂隙,使得底床岩块不断破碎,冰川像推土机铲土一样,把松动石块挖起,与冰川冻结一起带走。
③拔蚀作用:冰川的融化与再冻结,可以把已松动的岩块从基岩面拔起,随冰川搬走。
59.冰碛物:
60.冰水沉积物:
60.冰碛物基本特征有哪些?
61.风蚀作用:风以其自身力量和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松散物的破坏作用。
62.风蚀蘑菇:
63.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
64.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可将荒漠分成:、、和。
65.黄土:
66.中国黄土的岩性特征:
6.黄土塬:黄土高原受现代沟谷切割后,保存下来的大型平坦地面,常以地名命名,如陇东的董志塬(我国面积最大的黄土塬),陕北的如洛川塬、甘肃的西峰塬等。
68.黄土梁:
69.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沿着黄土中的裂隙和孔隙下渗,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产生洞穴,最后引起地面崩塌,形成黄土独有的潜蚀地貌,如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溶斗)、黄土桥、黄土柱等。
70.海岸线: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线称海岸线。
由于潮汐作用海岸线会随海面波动而变动。
71.海岸带:
72.海岸:
73.潮间带:
74.海蚀穴(洞):海浪掏蚀、溶蚀基岩岩岸的下部所形成的凹槽。
其中宽度大于深度的称穴,反之为洞。
75.海蚀崖:海浪长期作用下,基岩不断崩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
76.德国科学家 A.彭克把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冰期历史从早到晚分为恭兹、民德、里斯、玉木4个冰期与之对应的中国地区也经历了潘阳、大姑、庐山、大理4个冰期。
77.新构造:
78.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79.新构造的显示。
80.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81.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
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2.产状三个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83.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84.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