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解析
123
2.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解析 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20°S,为北半球冬季,郑州正值寒冷干
燥的季节。
解析
题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与计算 [预测题型:选择题]
123
3.某日甲、乙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两侧,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90°,
1 2 预测演练
1.格林尼治时间2016年3月17日零时18分45秒,爱尔兰天文爱好者拍摄到一 颗天体碰撞木星表面的照片。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大约为( )
A.16日16时
√C.17日8时
B.16日22时 D.17日20时
解析
核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经典导向
(2016·天津文综)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 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 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 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 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经典导向
(2016·江苏地理)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 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 图”。读图回答第1题。
1.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3.(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 “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1 2 预测演练
题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 [预测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2014年12月22日H、K两地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完成1~2题。
日出
H
07:11:40
K
07:50:14
日中 11:31:52 13:07:40
日落 15:52:04 18:25:06
1.H地位于K地的( )
√A.东北
1.纬度对称 同一天,纬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全相反。 如:夏至日这一天,北极圈上昼长24小时,南极圈上夜长24小时;北回归 线上昼长13小时24分、夜长10小时36分,南回归线上夜长13小时24分、昼 长10小时36分。 2.日期对称 若同一地点两日期相距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尺度相同,则两日期为二分二至 日的对称日期,则两对称日期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如下特点: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第1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
内容索引 核心点一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核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核心点四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现象 探究点 地球运动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核心点一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经典导向
1.(2016·浙江文综)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 数/15°。 (2)利用与赤道的昼长恒为12小时的比较关系计算。 (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图示如下。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
A.47°
B.43°
C.23.5°
√D.21.5°
解析 读图可知,乙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甲、乙两
个位置太阳高度之和为90°,推知甲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小
于90°。据此可判断此地既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位于温带。根据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变化规律可
1 2 3 预测演练
题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预测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解析 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
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
京时间是( )
√A.24日2时52分
C.23日3时08分
B.24日2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解析
(2014·天津文综)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 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 哥(87.5°W,42°N)。完成第2题。
则有关两地纬度组合,正确的是( )
A.(80°N,10°N) C.(30°N,40°S)
√B.(90°N,0°)
D.(50°N,10°S)
解析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变化规律,直射点两侧正午太阳高度角之 和为90°时,两地之间的纬度距离为90°,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结论。
解析
返回
核心点四 地球运动中的对称现象
√B.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解析 ②③两地昼弧都大于180°,说明此时两地昼长夜短且位于同一半球。 ②地昼弧远大于夜弧,说明该地位于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此时其所在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据此知③地该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解析Fra bibliotek主干精讲
太阳应位于观测者西南方向。
解析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C.70天左右
√B.50天左右
D.90天左右
解析 根据极夜开始、持续时间关于6月22日对称规律,中山站出现极夜 的时间应该为5月27日→6月22日→7月17日,故为50天左右。
解析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主干精讲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
[方法技巧] 1.“三看”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 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 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 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还可推理出距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解析
1.地方时与区时
主干精讲
(1)图示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如已知甲地(30°W)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E)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特殊地方时的判断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 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 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 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或24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12时。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解析
12
2.H地可能位于( )
A.美国东海岸 C.南极半岛
√B.我国东北地区
D.澳大利亚西海岸
解析 根据上题知H、K两地昼长均小于夜长,由12月22日可推知两地都
位于北半球;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可知H地经度约为127°E结合选择项知
我国东北地区符合。
解析
返回
核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算。时间计算题目的分析思路如下:
(1)材料表述题目的时间计算
(2)日照图题目的时间计算 首先,在日照图上找出地方时为0时、6时、12时、18时的地点或找出晨昏 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等(具体见下图);其次,计算出所求 地点与已知地点的经度差或时区差;最后,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 计算。
(3)昼夜长短变化—看“极昼、极夜分布”。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 出现的天数愈多。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 长;南半球相反(极昼、极夜区除外)。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除极点外):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 升起,正南落下。
2.日期变更 (1)图示日期变更
(2)日期范围 ①新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②旧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方法技巧]
时间计算的基本思路
时间计算一般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利用材料表述某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相
关计算,二是通过日照图中特殊时间点进行计算,三是有关行程问题的计
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经典导向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①地的昼长恰好是③地的夜长,说明两地分属南 北不同半球,且纬度数相同。
解析
2.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 A.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