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雕像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项目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承办单位 (1)1.1.3项目位置 (1)1.1.4项目建设内容 (1)1.1.5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2)1.2 报告编制依据 (2)1.3报告编制的范围 (3)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3)第2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5)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5)2.1.1政策背景 (5)2.1.2中华文化背景 (9)2.1.3名人默庐历史背景 (12)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2.2.1 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13)2.2.2本项目符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 (15)2.2.3本项目符合对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16)2.2.4本项目符合**市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 (17)2.2.5本项目符合**新区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 (19)第3章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23)第4章项目建设条件 (26)4.1 项目建设区位 (26)4.2 交通条件 (26)4.3 自然条件 (27)4.4 社会经济情况 (29)4.5 **新区的社会发展 (30)第5章项目建设规范和标准 (35)5.1 设计依据 (35)5.2 设计标准 (36)第6章工程建设方案 (38)6.1 方案设计原则 (38)6.2总体方案 (38)6.2.1总体布局方案 (38)6.2.2工程建设内容 (39)6.3雕塑工程 (39)6.3.1历史人物雕塑创作的要求 (39)6.3.2基础结构设计方案 (41)6.3.3雕塑拟建方案 (41)6.3.4石刻拟建方案 (49)6.3.5排水工程设计 (51)6.3.6照明工程 (52)6.3.7绿化工程 (52)第7章环境影响分析 (53)7.1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 (53)7.1.1设计依据 (53)7.1.2设计原则 (53)7.1.3采用标准 (54)7.2环境保护目标 (54)7.3 施工期环境影响 (55)7.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5)7.3.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57)7.4治理措施 (57)7.4.1扬尘治理 (57)7.4.2噪声控制 (58)7.5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58)7.5.1大气环境 (58)7.5.2水环境 (58)7.5.3声环境 (59)7.5.4固体废物 (59)第8章节能方案分析 (60)8.1 直接节能方案 (60)8.2间接节能方案 (60)第9章机构组织与劳动定员 (62)9.1机构组织 (62)9.2 劳动定员 (62)9.3 人员来源 (62)第10章项目管理与建设进度 (63)10.1 项目管理 (63)10.2 项目实施阶段和建设周期 (64)第11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65)11.1 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内容及招标方式 (65)11.2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65)11.3 招标公告发布媒体 (66)11.5 招标基本情况表 (66)第12章项目总投资估算 (67)12.1 总投资估算 (67)12.2 工程直接费 (68)12.2.1名人雕塑项目投资概算 (68)12.2.2默庐聚会群体雕塑项目投资概算 (68)12.2.3布展项目投资概算 (68)12.2.4石刻项目投资概算 (68)12.3 工程其他费用 (69)12.4 基本预备费 (70)12.5 资金来源 (71)第13章社会效益分析 (72)13.1 社会效益 (72)13.2 经济效益 (73)13.3 文化效益 (74)第14章结论和存在问题 (76)14.1 结论意见 (76)14.2 存在问题和建议 (77)第15章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名人默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2.名人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历史名人雕像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性质:新建1.1.2项目承办单位单位名称:1.1.3项目位置项目建设地点为**市**区。
1.1.4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建名人全身雕像和事件场景群雕,其次在默庐设置布展,布展和雕塑想结合,同时建设“**八景”时刻和**校歌、校训时刻,各个建设内容逐步实施。
名人雕像置于默庐主房进门靠右,事件场景群雕及各石刻置于默庐东侧草坪,布展设置在默庐各房内,最终的位置待设计方案制作通过专家论证确定。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历史人物雕塑和相关的布展工程,是**区重要文化建设雕塑制作内容之一,建成后使之成为****的一大文化亮点。
1.1.5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经估算,本项目的总投资为169.4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为147万元,其中布展50万元,名人全身雕像费用为20万元,默庐聚会群雕费用70万元,“**八景”石刻费用4万元,**校歌校训石刻3万元;工程间接费为14.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8.1万元。
本项目资金来源全部来自财政拨款即2011年10月《**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昆财教[2011]188号)下拨了前期启动资金。
1.2 报告编制依据1、关于印发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制度》;6、《文物保护法》;7、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9、**市**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提供的相关资料10、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
1.3报告编制的范围本可研报告编写的范围如下:1.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的建设条件3.项目建设规范和标准4.工程建设方案5.环境影响分析6.节能方案分析7.机构组织与劳动定员8.项目管理与建设进度9.项目的招标方案10.项目投资估算11.社会效益分析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本项目充分考虑了默庐及武装部现有的空地、建筑物设施进行雕塑布局规划,雕塑布局合理。
项目的建设满足**人民对雕塑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区的文化建设,对**精神文明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1、项目实施是必要而紧迫的本项目是**区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的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市**区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区迫切需要。
2、资金筹措是可靠的在建设期内,资金由政府财政预算拨款解决。
3、项目规划建设方案是合理的项目的规划建设方案均由国家部门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制定,方案经过了各方的论证并得到通过,因此是合理的。
4、社会效益是明显的项目的建设让人人都享有文化遗产、感受文化遗产,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来,真正做到文化惠及百姓。
通过对本项目全面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项目具有建设的必要和紧迫性,建设规划方案可行、建设管理方案可行、资金筹措可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得到了财政和政策支持,建议给予立项,并立即开始进行投资建设。
第2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1.1政策背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普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些都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十分活跃,精品不断涌现、市场日益繁荣。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
如此种种,昭示着中华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硕成果,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全社会重视、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为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
文化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时,我国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
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我国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面对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新形势,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
面对现代信息科技和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推进文化创新的任务更加紧迫。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斗争尖锐复杂的新形势,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