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行业资料:________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9 页静电安全防护知识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厘米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的工艺过程: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2、泄漏慢。

因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的静电很慢。

3、影响因素多。

如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

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3、静电的危害:第 2 页共 9 页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如:合成分厂306车间xx年12月2日上午,丙叉反应工序在投料时发生的闪爆事故。

一分厂109车间xx年11月11日上午三楼配料工段一步制粒机内部物料发生爆燃事故皆为静电放点所致。

4、放电与引燃1、各类静电放电种类1.1电晕放电。

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1.2刷形放电。

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1.3火花放电。

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1.4传播型刷形放电。

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场所,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2、在相同电位条件下,液面或固体表面带负电荷时发生的放电,比带正电荷时发生的放电对可燃气体的引燃能力大。

3、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燃物更易点燃:3.1可燃物的温度比常温高。

3.2局部环境含氧量(或其它助燃气含量)比正常空气中的高。

3.3爆炸性气体的压力比常压高。

二、静电防护措施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

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防护。

各种静电防护措施应根据现场环境、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工物件的特性以及发生静电引燃(爆)的可能程度等制定。

第 3 页共 9 页1、基本防护措施1.1 减少静电荷产生1.1.1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生产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量最小。

1.1.2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物料应做到接触面积小、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

1.2 使静电荷尽快对地泄漏1.2.1在存在静电引爆危险的场所,所有属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

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作导通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

1.2.2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最好保持湿度到65%-70%。

1.2.3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予接地。

1.3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和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或高速流动等。

1.4 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极限下限以下。

固态物料保护措施2.1非金属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与金属导体连接时,紧密接触面积应大于20Cm2。

2.2小于6个螺栓连接的危险品输送管线法兰连接处需另设4mm2以上铜质跨接导线,对于室外的架空配管系统,则按防雷规程执行。

2.3油罐车等在装卸过程中应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接触不良时可报警)。

接地线的连接,应在油罐车开盖以前;接地线的拆卸应在装卸完第 4 页共 9 页毕封闭罐盖后进行。

2.4在震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上所用的接地导体禁止采用单股导线。

3、液态物料防护措施3.1装卸时防止飞溅散落(烃类液体装车时要采用淹没式装车方式,即在注入口未淹没前控制流速≤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7m/s)。

3.2当明显混入其它不相容的第二相杂质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来减少静电积聚时,可以在管道的末端装设液体静电消除器。

3.3在贮存罐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3.4烃、烷等在循环、搅拌工作过程中,禁止进行取样、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工作静止一段时间(不少于2分钟)后再行上述操作。

3.5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管。

3.6在液体灌装过程中不得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

如进行上述操作,应使液体静止10分钟以上,使得静电得到足够的小散或松弛。

4、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措施4.1在设备的设计及结构上避免粉体的不正常滞留、堆积和飞扬,同时还应配置必要的密闭、清扫和排放装置。

4.2粉粒越细越易起电和点燃。

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利用和形成细微粉尘。

第 5 页共 9 页4.3应尽量采用金属导体制作管道或部件。

4.4对可燃气的管道或容器等,应防止不正常的泄漏,并装设气体泄漏自动报警装置。

人体及服装静电防护5.1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导电鞋。

5.2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静电火灾的成因与预防静电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电荷,黑夜脱腈纶衣时噼噼啪啪的火花,冬季皮肤干燥握手时的轻微电击,无不说明了它的存在。

人们也知道静电在科技上的用途极广,如除尘、纺纱、复印等等,无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但您是否了解,静电所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也时有发生。

据统计,在个别如塑料、石油化工等领域,静电火灾已占到了火灾总数的34%编者按一、静电火灾原因:静电的起电方式有两种,一是摩擦起电,即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分离起电,比如传动皮带在皮带轮上滑动,当它们分离时,传动皮带上就会形成电荷,呈现出带电现象,电荷不断积聚形成高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则对金属物放电,产生有足够能量的强烈火花,遇飞花麻絮、粉尘,可燃蒸气、易燃液体等引起燃烧或爆炸。

二是感应起电,即静电带电体使附近的非带电体感应起电。

比如,当石油罐上方的带电雷云迅第 6 页共 9 页速消失或对地发生瞬间放电后,油罐上的不平衡电荷就会发生移动形成电流产生火花,点燃可燃或易燃液体。

虽然说静电火灾是由静电火花所引起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静电火花都能引起火灾,只有满足了某些条件时火灾才能够发生。

一是具有产生和累积静电的条件,包括物体自身带电性质、周围与之相接触物体的静电起电能力以及能够累积静电荷的环境条件,静电累积起足够高的静电电位后,将周围的空气介质击穿而产生放电,构成放电条件;二是静电放电能量,当大于或等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时成为可燃物的引火源;三是周围和空间必须有可燃物存在(如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可燃粉尘等)。

二、防止静电火灾的主要措施(一)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由静电的起电方式可以看出,静电的起电取决于带电材料和摩擦、感应等因素,因此要防止静电火灾应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

1、在生产工艺中正确选择材料。

(1)在绝缘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电阻率在10^9以下的固体材料,以减少摩擦带电。

(2)根据不同材料之间摩擦所产生的电荷正、负极性不同的原理,按静电序列适当选用不同材料以使摩擦中产生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

2、改进生产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湿法生产,提高环境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物体摩擦速度和液体流速,尽量避免液体飞溅等措施,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二)控制静电电荷的积聚。

第 7 页共 9 页静电荷的不断积聚是带电体形成放电以至达到最小点火能量的过程。

在实际工艺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静电荷加快泄漏是控制静电积聚,使电火花处于安全火花范围之内的有效办法。

1、对运输、贮存、加工过程中的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设备装置采取良好的接地措施。

2、对高电阻率的绝缘材料可以加入少量抗静电添加剂以增加其导电性,促使绝缘材料上的静电荷被顺利导走。

3、对条件具备的特殊场所装设静电消除器,使正负电荷中和,减少物体带电现象。

4、利用屏蔽效能将带电体包围屏蔽,使静电作用不致向外扩散。

(三)减少和排除现场可燃物。

1、尽量用非可燃物取代易燃介质。

由于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地使用低闪点的有机溶剂和易燃液体(如煤油、汽油、甲苯等),在常温常压下这些物质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给静电放电场合带来很大危险,因此,应尽量用非可燃性的洗涤剂(如苛性钾、磷酸三钠、碳酸钠)水溶液取代煤油或汽油等溶剂。

2、减少氧含量或进行强制通风。

对于比较重要和危险的场所(如大型油轮)可向系统填充氮气;对于镁、铝等金属粉尘,由于其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宜用氦气等惰性气体进行填充,以减少因氧含量过高而带来的火灾与爆炸危险,必要时也可通过强制通风降低易爆混合物的浓度。

第 8 页共 9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