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案例一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案例一

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案例一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教学年级:七年级课题名称: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授课时间:45分钟一、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大,对身边生活的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从理解角度来看,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重要位置,具有较强的模仿水平,比起初二三学生来说,敢于表现自己,这种种特点都有利于本节英语教学的展开。

2、知识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前2个课时服饰名称及价格大小颜色的学习,以及小学相关数字1-30的学习,已初步具备用how much is/are…?来询问物品价格的水平,同时也能对物品的各种特征实行谈论。

这为本节课“商品购物”这个功能项目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教材分析1、《how much are there pants?》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七单元。

新课程非常重视任务型的课堂教学特点,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任务,以达到利用英语实行听、说、读、写的水平。

本节内容处于本单元的第3课时,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涉及商品的购买过程。

而之前几单元学习的各类词汇(学习用具、室内陈设物、食品、水果、蔬菜、运动设施等)以及相关句型:“do you have…?”,“i like…”等却为学生在本节真实购物时编制对话奠定了基础。

2、鉴于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对购物话题的敏感,预测到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积极表现。

我大胆构思了整个教学过程,从复习引入到新知识的表现乃至各个活动项目的展开都实行了全新的尝试:教师特别着装(温习旧知识)—→师生情景会话(新课导入)—→重现类似对话(复习巩固)—→学生互动(模仿对话)—→真实购物(活用知识)—→教师小结(结束教学)。

3、通过本节所有活动项目的设计,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另一方面,也告诉了学生一个道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服务于生活。

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策略。

有利于今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储备目标:通过新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购物句型can i help you? i like…/do you have…? what color do you want?i’ll take it . here’s the money…2、水平培养目标:通过核心任务的完成,使学生用英语实行购物、交流。

学会选择自己喜爱、需要的物品。

讨论其特征。

3、情感体验目标:通过模拟真实购物,灵活使用知识,树立准确的买卖观点,从而服务于现实生活。

四、教学策略1、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本节的特点(商品购物过程的学习,是学生实行口头练习,体现自我,合作交流的一大机会),我采取了“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教材互动”三个方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受拘束地用英语及身体语言表达自己,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辅助手段:借助课件表现师生的情景会话,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进一步感受新知识,以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他们对具体句子的理解。

3、课前准备:①教师事先收集各类学习用具,方便新课表现的情景布置。

②学生准备食品、水果、蔬菜、衣服等物品。

五、教学过程问题与情景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温习旧知识:教师特别着衣(身穿红色毛衣、黑色外套、蓝色牛仔裤、戴着红色帽子、提着白色手提袋、脚穿白色袜子、黑色皮鞋)问题1:你们知道老师服饰的名称吗?t:what’s this in english?s:it’s a red sweatert:what’re these?s:they’re white socks.2、师问:do you want to know the prices of my clothes?s:how much is your black coat?t:it’s 55 yuan.s:how much are your pantst:th ey’re 60 yuan.…(区别be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1通过老师的装扮,吸引学生。

适当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通过这个环节,复习巩固服饰,颜色等词汇以及询问物品价格的句型,为下面学生小组活动顺利实行做好铺垫。

二、新课引入1、师展示一张未着色的外套样品图,告诉学生:i want to color it blue and white,but i have no color pens.提问学生(abc等)t:do you have color pens?a:no,i don’t.t:do you have color pens?b:sorry, i don’t.t:how about you?c:no (结果:no one has)t:what can i do?ss:you can go to a shop to buy some .t:ok. luo yuheng,please go to buy some for me.1、图片引入形象直观。

2、巧妙设疑,自然引入商品购物这个主题。

3、“表现新知识”讲台→柜台(教师扮演售货员,科代表凌欢扮顾客)4、课件表现刚才师生对话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画线句子意义。

salesmen:can i help you?customer:yes.do you have color pens?s:sure. what color do you want?c:blue and white.s:here you are.c:how much are they?s:they’re 2 yuan.c:here’s the money.s:thank you.5、真实情景的布置、师生购物对话的表现,以及课件内容的出示,使学生从视听两方面感受新知识,易于接受,便于模仿,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现购物对话,即课本p43中3a的对话内容(1、要求学生同桌讨论完成,理解“i’ll take it”)(2、要求学生听录音跟读一次)clerk:can i help you?mary:yes,please.iwant a sweate.c:what_____do you want?m:blue.c:here you are.m:_____is it?c:20 dollars.m:i’ll take it_____.c:you’re welcome.1、通过笔头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购物句型。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义。

2、听音跟读,使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朗读对话,为模仿购物与真实购物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四、模仿对话根据课本p43中3b的图片两人一组,自定物品价格,模仿购物。

小组积极配合,很快进入角色,争着表演……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也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为真实购物中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指明了方向。

五、真实购物(师生动手,快速将教室布置成不同的商品窗口,学生摆好事先准备的各类物品)要求:小组成员自由配置,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自由选择所需的物品 ,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投入到活动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协助。

活动片段举例:1、袁洪彪同学忙于推销自己的水果,向走来的顾客说:the apples are nice .you can try one.2、卖帽子的促销员凌权也张罗着:welcome to my hat shop.the’re good and cheap.3、罗宇恒和蒋文兵同学结伴走过一个又一个窗口,商量着买什么商品:i like chicken and tomatoes for dinner.let’s go to the food shop.4、卖毛衣的周慧子同学终于迎来了一桩生意,却遇到挑剔的顾客珊丽。

他们的对话很精彩:a;can i help you?b:yes, i like the red sweater.a:here you are.b:let me try it.oh, it”s too short.a:here is a long one.b:yeah,this one is good.how much is it?a:it’s 25 yuan.b:oh, it’s too dear.i don’t buy ita:thank you all the same(苦笑着说) 1、实景布置,引人入胜,既提升学生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味英语课堂生活化带来的乐趣。

2、课堂交给学生,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不拘形式。

让学生在成为课堂主人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3、富满生活化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在自由买卖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应变水平及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

4、本内容是本节的一个热点,在承接了上面各个环节之后,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学生热情高涨,所学知识使用巧妙,合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老师小结,结束教学(利用最后的两分钟时间,平息课堂的高涨场面,作好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用英语实行购物,同学们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投入活动的积极性值得表扬,特别是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他们也不甘示弱,主动请教同学与老师,更值得我们的学习及发扬。

通过表扬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其在课堂上、生活中更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

六、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学中用,用中学);学生主体地位明显、突出;学生在轻松、快乐,又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

“课堂”亦是亦非,学生在自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各方面的技能在使用中得到了强化。

这是本节成功的一面。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几个问题引发我去进一步探索:1、每一次活动中,如何顾及差生的特点,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机会主动参与,提升他们的语言技能呢?2、现在学校,普遍班级人数过多,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很难即时地对每一小组实行指导,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该怎么办?3、因为各班学生情况各异,新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不同的班级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效果不一:①有的班级学生自控水平差,容易沉浸于活动的形式②有的班级学生课堂纪律松散,在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极其混乱的场面,给实际教学带来了麻烦。

③有的班级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在活动中仅仅存有机械的替换练习,缺乏灵活使用知识的水平,使活动项目的设置失去了意义。

种种实际情况的存有,必将妨碍《新课标》的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