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

方式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三、 包容定义: (一)要点:
l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 内部条件设定企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正确落 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谋划 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 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二)包容定义的长处和不足: 1、长处:

:



战略管理过程及主要组成要素示意图,它给出了战略管理过程的
大体框架,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战略管理的向导。
第五节 战略思维的模式
l战略思维: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各
种环境及各要素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然后作出战略分析 与战略选择的过程。 战略思维模式反映的是企业家们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资源和能力以明确优势和弱点,然后将这种分析结果相互匹 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选择战略的过程。
(这一分析过程也叫SWOT分析,即优势、弱点、机会、威胁分析)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二) 匹配定义的长处和不足: 1、长处: ①强调企业竞争环境对战略选择和企业业绩的影响; ②强调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对战略选择和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 ③(与等级定义一样)强调战略与企业绩效的联系,并提供于判别
形成了对企业战略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战略学派 ; l竞争战略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
产生以竞争优势为研究焦点的三大战略学派.
第三节 战略管理理论演进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关于企业战略的思想观念
(一)20世纪初:
法约尔(过程管理理论之父)191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二)等级定义长处和不足
1、长处:
①强调战略与绩效间联系; ②强调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多个层次; ③强调战略不仅是理念,而是必须通过资源分配变为具体的
行动。 2、不足: ①没有充分强调竞争环境对战略制定实施和企业业绩的影响;
②过于强调正式、系统的战略制定过程; ③对如何选择使命、目标、战略和战术缺乏指导性。
第四节 战略管理过程
事实上: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认为: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涉及五项基本管理任务: ①制定愿景与使命 ②设置目标体系 ③制定战略(包括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④实施战略 ⑤评价与控制 可以认为,战略管理的五项任务只是三个阶段过程的一种变形 表述,其中三个阶段中的战略制定阶段包括制定愿景与使命, 设置目标与制定战略三项任务。
资源和能力;
3 、同行业的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 4 、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不可轻易或随便转变。 (二)贡献和不足: 1 、贡献:
(1) 强调内部因素; (2)强调对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分析;
第五节 战略思维的模式
( 3 ) 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4)第一次把组织结构、管理、控制和协调机制看成是资
1 、贡献:
(1) 强调外部环境因素; (2) 强调行业选择、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 提供了进行行业分析和制定战略的理论和工具。
2 、不足:忽视了内部,特别是企业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影响。
第五节 战略思维的模式
二、战略思维的资源依赖模式 (一) 经济学假设 1 、企业在投资收益率上的差异来源于资源和能力的差别; 2 、获得高水平的投资收益率的原因是拥有能支持其战略的独特
源。
2 、不足:忽视外部环境
三、战略思维的整合模式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综合的模式
第六节 战略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 战略结构
一个企业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公司战略:第一层次,企业总体、最高层战略 (二)经营战略:第二层次,即竞争战略,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三)职能战略:第三层次,强调将事情做好而采用什么样的市场、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二、 匹配定义:
(当前在战略管理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方法)
(一)要点: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二、 匹配定义:
(当前在战略管理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方法)
l战略 是企业利用优势,回避弱点,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
做出反应而采取的行动。
l战略管理 是企业分析竞争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分析自身
明茨伯格的观念实际上代表了战略管理者的整合学派,力 图融合战略管理的众多观点和学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包 容定义考虑了更多的影响战略和企业绩效的因素,反映了 战略本身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2、不足: 包容定义的优点和不足都在于它的包容性,它包罗了许多 战略现象和学说,但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现象和学说,定义中 的不同观念有些是相互冲突的。
(2)一项完善的使命陈述应阐明企业的经营目的、顾客、 产品或服务、市场及采用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①对企业进行定义并表明企业的追求; ②内容要窄到足以排除某些风险,宽到足以使企业能创造性
地增长; ③将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 ④可作为评价现时及将来活动的基准体系; ⑤表述足够清楚,能为企业上下广泛理解。
(二)核心能力学派: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
《企业核心能力》一文认为: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已经不再 取决于企业产品、市场结构,而取决于其行动反应能力,即对 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对变化中的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因此,企 业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种核心能力,企业才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 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目标: 企业使命所覆盖每一领域的具体明确的业绩指
标和具体成果
战略: 实现企业使命和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战术/政策:为实施战略而采取的行动
第一节 战略与战略管理定义
企业使命陈述书写及内容
(1)企业使命是对企业长远做什么和成为什么的看法。 使命陈述(mission statement)是对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正式 表述,是对企业存在理由的宣言。使命陈述是对一个 企业区别于其他类似企业的持久性目的的陈述,它确 定了企业所经营的产品种类和市场范围,描述了企业 的共同价值观和业务重点。制定使命陈述是进行战略 管理的起点和基础。
①管理基础 ②职能管理 ③战略管理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本质、特点及作用
(二)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美]罗伯特.卡茨 对管理者能力要求分为三个方面 :技术能力、 人际能力、思维能力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本质、特点及作用
(三)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 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l环境四性:
第三节 战略管理理论演进
(三)战略资源学派:杰伊.巴尼
该学派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这一 结合体形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础,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 何培育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是这种 战略资源的能力。战略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培植和发展企业对 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核心能力,而核心 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不断的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只 有在核心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通过一系列组合和整 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不易被人模仿、替代和占有的战略资源, 才能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一、战略思维的行业组织模式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odel)
(一)经济学假设 1 、能够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受外 部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2 、同行业、同层次上的多数企业控制着基本相同的资源和实施
相同的战略;
第五节 战略思维的模式
3 、资源是相互流动; 4 、决策者都是理性的。 (二) 贡献和不足
第三节 战略管理理论演进
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过程可概括为“20世纪50年代的战略概念,到 60
年代的战略规划,70年代的战略热潮,80年代定位学派的形成,90年 代资源学派的涌现” 。 l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20世纪初-60年代,
萌发了三种代表性的关于企业战略的思想观念; l古典战略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一)规范流派
①设计学派:一个精妙设计的过程(钱德勒,安德鲁斯) ②计划学派:一个周密计划的过程(安索夫) ③定位学派:一个分析研究过程(迈克尔.波特)
(二)描述流派
④企业家学派(创业学派):一个建立愿景的过程 ⑤认知学派:一个人脑思维的过程 ⑥学习学派:一个逐渐学习,浮现的过程 ⑦权力学派:一个协商谈判的过程 ⑧文化学派:一个集合大家意愿的社会性过程 ⑨环境学派:一个对环境反应的过程
➢ 环境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 ➢ 环境竞争性 ➢ 所在行业成长性 ➢ 环境合作性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本质、特点及作用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一)全局性; (二)长远性; (三)主体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四)涉及企业大量资源配置问题; (五)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本质、特点及作用
三、战略管理作用
(一)战略管理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更好把 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
(二)战略管理(将战略实施作为其管理一部分)使企业的战 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纲领性作用;
(三)战略管理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总体目标和局部目标 统一起来;
(四)战略管理使企业管理者不断的在新的起点上对外界环 境和企业战略进行连续性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第二节 战略管理的本质、特点及作用
一、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
论 1、 职能管理(生产、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是从企业局部角度来讨论管理问题。 战略管理从企业整体、全局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职能管理 理论,处理涉及企业整体的和全面的管理问题。 2、 按照内容所涉及范围和影响程度
第四节 战略管理过程
❖ 一个规范的、全面的战略管理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