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有职无能,不成职业。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职业活动和推进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是大学生职业准备时期甚至未来职业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的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缓和当前的社会压力,实现和谐就业,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职业能力,有必要对专业知识的含义和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了解。
专业知识是指在特定行业、环境、工作、活动等特定条件下,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
虽然目前在就业时已经淡化了专业的概念,并
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的专业不甚相关的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学习或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正相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就业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专业成绩的好坏仍是专业型用人单位选择的重要标准,第二,当期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毕业生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无疑会在就业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力。
学海无涯,专业理论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课程学习的层面上,纸上谈兵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理论的要求。
职业能力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体现和提高,只有在校期间对于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继续学习工作中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
总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对于增强自身竞争力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基本能力。
它还能够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参与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实践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新世界的重要方式。
其次,通过勤工助学参与社会实践,它不仅能够获取劳动所得,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接触社会,也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方式。
最
后就是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作业,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通过毕业实习,大学生可以了解行业、单位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向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年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
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与挑战,又要积极为将来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