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跟着课本游鲁迅故里

跟着课本游鲁迅故里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

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走在鲁迅故里,不经意间就能发现某个角落是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过。

因此,跟着课本游鲁迅故里,便能更好地了解鲁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这里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鲁迅故里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

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

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

陈旧褪色的窗户,向游客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原本素颜的墙面上已经略显斑驳,几株从墙缝里顽强地生长出来的绿植,似乎见证了这些建筑的历史。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

老台门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思仁堂是寿家台门的“大堂前”,也就是会客厅。

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

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

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这里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

图中左侧最里面的那张桌子就是当年鲁迅的书桌,那张桌子上有鲁迅因为迟到挨罚而刻的“早”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

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

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三余斋,是寿镜吾先生的书房,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

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

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

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

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对寿家台门正对着的鲁迅祖居,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目前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进入祖居的“德寿堂”,匾额两边的柱子上刻着“身无半文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中堂两侧挂着画意的对联是“石上珍禽夸锦绣,枝头丽芯斗芳菲”。

这里
是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德寿堂的两侧有会客室、客房、卧室、书房、沐浴房、琴室、佛堂、餐厅、储物间等,一律是木制家具,古朴典雅,可见过去书香世家的风采,显示了周家鼎盛时期的风貌。

香火堂,原先是供奉周家祖上牌位的一个场所,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地方。

“德祉永馨”这块匾额是替代神像牌位,是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

香火堂的中间挂着一幅画像,中间的是穿着清朝官服的周福清,也就是鲁迅的爷爷。

他是给周家带来最大荣耀的一位,因为他在同治年间考上进士,皇帝授予“翰林院蔗吉士”。

旁边的是他的两位祖母,左边的是他的嫡亲的祖母,右边的继祖母。

这位继祖母对鲁迅的影响的非常大,因为她在鲁迅童年时代经常给他讲一些故事,给他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学基础。

两侧厢房的走廊,幽深狭长,可见鲁迅的祖上当时可谓家大业大。

琴室
会客室
闺房
绣房
七巧板凳
会客室
储藏室
院子里的石墩
过了一处叫“仁里”的牌坊就是绍兴黄酒馆,酒馆内展示着我国古代的酒文化,还有一个室内销售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黄酒。

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

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

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

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

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

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

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

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故居中有个水榭庭院,搭着一个小小的戏台子,每天固定时间有小段的越剧表演,比如唱歌《桑园访妻》、《蝴蝶梦》等5分钟的折子戏。

音韵悦耳,唱腔婉转,别有一番吴越之味。

咸亨酒店坐落在鲁迅故家所在的绍兴城内东昌坊口的东头,“咸亨”即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语。

以此为店名,足见当家人对生意之兴旺的殷切期盼之情。

如今,古老而年轻的咸亨酒店,成为了绍兴城市的客厅,文化旅游休闲的地标。

“……。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鲁迅《孔乙己》/《呐喊》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y作
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