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PPT课件

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PPT课件

6
失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6)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和对流辐射向室
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水蒸汽排出室外所带走
的热量 10)制冷设备吸热
7
2、建筑光环境
建筑光环境控制包括建筑采光设计、建筑 照明两部分内容。建筑采光设计就是设法 通过采光使光线进入室内。除了自然光的 利用,人工光源的发明使人类延续了自己 的活动时间,扩大了自己的活动空间。
19
生态型高层商业建筑
考莫兹银行总部大厦, 德国法兰克福
简介 1.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2. 建成日期
1997年6月 3. 地点
德国法兰克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造价
2.2亿英镑 5. 主要特征
4
(2) 人的热传递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不间断的向周围环境
散发热量。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进行。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室内空气温度、风
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5
(3)围护结构传热方式 ①建筑中的热平衡 建筑的得热和失热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得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1)通过墙和屋顶的太阳辐射得热 2)通过窗的太阳辐射得热 3)居住者的人体散热 4)电灯和其他设备散热 5)采暖设备散热
3、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在室内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创
造的一个合适的声学环境的声音控制问题,它包 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室内音质设计、建筑隔声和 噪声控制。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建筑隔 声和噪声控制问题成为各类建筑都有的一个普遍 性问题。相对而言,室内音质设计问题一般只限 于各类厅堂,如影剧院、音乐厅、体育馆、报告 厅、教室、礼堂和各类多功能厅等。
15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 (1)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
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 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 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 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 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 节约用水。
10
4、建筑空气质量 (1)概念 人的一声约有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
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建筑病综合症:某些建筑物内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 低,以致在建筑物内活动的人群产生了眼、鼻、咽、喉部 位有刺激感,头疼,易疲劳,呼吸困难,皮肤刺激,嗜睡, 哮喘等非特异症状。
11
(2)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①室内化学污染 1)燃烧产物造成的污染 2)室内装修和家用化学品污染 3)空调引起的二次污染 4)其他污染: ②微生物污染 ③放射性物质污染
12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规定了住宅和办公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4)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 ①污染源控制 ②通风换气 ③采取空气净化装置 ④植物净化
13
5、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
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 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 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 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 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 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 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4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 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 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 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 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括建筑保温、建筑防潮、建筑防热、建
筑中太阳能利用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1)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部高温处的分子向低温处的分子连续不
断地传送热能的过程 热对流——流体(如空气)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相对运动而
8
建筑照明设计通过人工光源的应用,改善 了建筑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提高了人们 的视觉功效。照明还可以加强展示效果, 营造环境氛围。随着建筑照明技术的进步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照明和景观 照明正在日趋扩大和完善。城市夜景照明 使城市充满了活力,促进了城市商业繁荣, 展示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9
16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的循环利用 (4)尊重使用者、尊重基地环境 (5)整体的设计观
17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1)与自然环境共生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的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18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利用 (3)太阳能发电
第二章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的 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建筑热环境、 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个部分。
舒适的建筑物理环境不仅是人对建筑的基 本要求,还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资源消 耗,进而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使热量发生转移 热辐射——温度较高的物质的分子在振动激烈时释放出辐
射波,热能按电磁波的形态传递
3
三种传热的基本方式,在建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表现为:其某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之间的对流与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间的辐射传热,从周围温度 较高的空气中吸收热量;然后在围护结构 内部由高温向低温的一侧传递热量,此间 的传热主要是以材料内部的导热为主;接 下去围护结构的另一个表面将继续向周围 温度较低的空间散发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