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设计依据
12.1.1 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和技术规程,主要如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
1.210/0.4kV变配电系统
12.4.1 负荷等级
根据建筑物耐火等级及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本楼的用电负荷等级如下: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控制室、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防系统、为二级负荷;其他用电为三级负荷。
12.4.2 供电电源及电压
本项目的供电电源采用两回10kV回路,由本市政管路引来,分别引自开闭站不同10kV母线段。
变配电所380/220V系统接线型式均为单母线分段,设联络断路器。
当一台变压器检修或故障时,联络开关自动或手动投入,由另一台变压器保证两台变压器的全部二级负荷。
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停用等几种形式供运行人员选择;母联开关设两段保护,当母联开关自投时有0~4秒延时,当低压侧主开关因过载或短路跳闸时,
不允许自动关合母联开关。
主进开关与母联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两个开关。
低压开关柜采用抽屉式开关柜,低压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不小于50kA。
主断路器选用具有四段保护的三极断路器,设长延时、短延时,母联断路器设两段保护,馈线断路器一般选用具有三段保护的三极断路器,设长延时、瞬动保护,电缆上进下出。
在变电所低压侧设无功功率集中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10kV侧不低于0.95。
低压补偿电容器选用干式不燃型电力电容器,并设有过电压可自动切除的保护装置。
本工程电能在高压计量柜处集中计量,并在各区域总配电箱(柜)的进线处设多功能智能计量表计用于实现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度等参数的实时显示和计量,以利于各生产区域的用电管理和内部考核。
1.3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以放射式为主,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
工艺设备用电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按照生产区域设置动力、照明总配电箱(柜),动力配电箱由变配电室放射式供电,照明配电箱供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1.4照明设计
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及其他专业所提资料要求,规定如下12.6.1 照度标准
12.6.2 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照明灯具采用高光效、节能灯具,光源以LED灯为主。
12.6.3 应急照明
在门厅、各出入口、疏散楼梯间、疏散走道、电梯前室等处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
疏散指示灯,出口标志灯另设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延时供电30min,在消防控制室、变配电室、控制室设100%设置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min;各公共场所设置不低于正常照明的10~15%的应急照明,应急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光源供电,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 min。
1.5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防雷接地措施,如采取防直击雷、闪电电涌侵入、防闪电感应的措施。
利用建筑物外侧的钢筋混凝土柱内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间距<25m 利用独立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有地梁处利用地梁内主筋连接各接地体,构成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所有露出屋面的金属体如屋顶风机、金属风管等均就近与避雷系统相连。
12.10.2 接地系统及电气安全
电力变压器的低压(380/220V)侧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配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部分和照明装置的金属外壳及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部分实行保护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S系统,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要严格分开。
电梯井道内照明设备供电电压为AC36V。
保护接地、低压配电系统接地、防雷接地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1.6节能与环保
1、变电所接近负荷中心,变压器负荷均匀分布。
配电设备设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降低损耗。
2、选择节能变压器,变压器为环保型环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具有不助燃,不产生有毒气体,低噪声的特点。
3、变电所内低压侧设集中电容自动补偿装置,将功率因数补偿到0.95,降低变压
器和母线电能损耗,补偿电容为干式不燃型。
4、照明灯具采用节能灯具,配高效节能型电子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