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概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探究学习为基础,吸收历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的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学习方式、课程形态与课程构造模式。

强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体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前提,形
成语文素养,最终达到人格的健全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包含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
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课题的提出
1、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们的社会己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
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行革命性的变化。


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语文课程改革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
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使
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三、理论依据
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吸取不同的教育理论的基
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的,不但吸收了外来教育理念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理论的精华,并且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
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个体的主
体意识推到极致,提倡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
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性能力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都强调学生
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美国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
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

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
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特征:1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
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践的
方式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
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

从实践的手
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
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
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具体的主题实
践活动中,实践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中的。

2、综合性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
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3、主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语文实践中,在语文
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会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

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

全员参与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参与。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
者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4、开放性
①学习时空的开放。

语文课内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做到课堂的开放,教师在角色上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在教法上要大胆改革,课堂结构要
有新突破。

学习时空的开放最主要的还是向家庭、社会和自然
的开放。

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观察社会现象,亲近
大自然,研究大自然。

②学习内容的开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应单是既定的死的文本,还应包括多元信息和多彩的生
活;不应该单是语文本身,还应包括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和应用;
不应该单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还应该包括智力、能力的训练,
情趣、思想的陶冶,习惯、个性的养成等。

③学习过程的开放。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力求做到的重点目标之一。

我们应把语文
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开发”
促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活动”推动语文教育资源的
开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作是语文教育资源开发
的动态过程。

四、目标导向。

阶段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
第一学
段(1-2年级)①对周围事物有
好奇心,能就感兴
趣的内容提出问
题,结合课外阅
读,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
察大自然,用口头
或图文等方式表
达自己的观察所
得。

③热心参加校
园、社区活动,结
合活动,用口头或
图文等方式表达
①观察周围
事物;②观察
大自然;③参
加校园和社
区活动。

①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课
外阅读→共同
讨论;②观察性
学习:观察→表
述(口头或图
文);③体验性
学习:活动→观
察或体验→表
述见闻和想法。

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
段(3-4年级)①能提出学习和
生活中的问题,有
目的地搜集资料,
共同讨论。

②结合
语文学习,观察大
自然,观察社会,
书面与口头结合
表达自己的观察
所得。

③能在老师
的指导下组织有
趣味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语
文,学会合作。


在家庭生活、学校
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
解决简单问题。

①观察大自
然,观察社
会;②尝试研
究学习生活
(家庭、学
校、社会)问
题;③组织有
趣味语文活
动。

①观察性学习:
观察→表述(书
面或图文);②
体验性学习:活
动→观察或体
验→表述;③实
践性学习:实践
活动→学语文
用语文;④研究
性学习:提出问
题→搜集资料
→提出见解→
共同讨论。

第三学
段(5-6年级)①为解决与学习
和生活相关的问
题,利用图书馆、
①尝试研究
和解决与学
习、生活相关
①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搜
集资料→拟发
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②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③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④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的问题;②策
划简单的校
园活动和社
会活动;③关
注和讨论周
边热点问题
或影视的故
事与形象。

言提纲或发言
稿→组织讨论
或专题演讲;②
实践性学习:拟
定主题→搜集
资料→拟发言
提纲或发言稿
→组织讨论或
专题演讲;③体
验性学习:策划
活动主题→策
划活动过程→
拟写活动计划
→组织活动→
撰写活动总结。

五、实验的实施
1、实验组织
①实验指导人员: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②课题负责人:
③实验研究人员:
2、实验阶段
①实验准备阶段(2003.2~2003.3)
制定课题方案,专题理论学习
②实验研究阶段(2003.3~2003.12)
A、课题实验开题活动(2003.3)
B、阶段性小结一(2003、6)
举办校级论文交流,开设校性汇报课
C、阶段性小结二(2003、12)
举办学区级论文交流,开设学区性汇报课
③实验总结阶段(2004、5)
A、出版专题论文集;
B、开设县性汇报课;
C、学生成果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