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政发…2010‟1号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成有关单位:现将《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对照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2010年农口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二0一0年三月二十日主题词: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通知抄送:市政府办,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3月20日印发共印60份成县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2010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0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总体发展思路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壮大主导产业、夯实农业基础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助农增收“六大形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目标是: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4.2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达到5.75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78元,同比增长12.03%。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要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运用,坚持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科技增粮”的路子,把粮食增产的基点放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上,狠抓优质小麦、高产玉米等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通过提高单产促进总产的提高,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示范点5个,完成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续建项目,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3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4.2万吨。
按照“万元田”入川,“多千田”进沟上山的发展思路,公路沿线川坝地主攻“万元田”,浅山丘陵区大力发展“多千田”,南北二山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西部易旱区大力发展双低油菜和中药材,全县“万元田”面积扩大到2.8万亩,“多千田”面积扩大到9.2万亩。
2、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在核实现有基地面积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特色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各类特色产业适宜区,大力发展全县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特色产业面积较上年增长10%,核桃产业要由大变强,提质增效,蔬菜、畜牧、蚕桑、烤烟产业要促其由小变大,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质量效益。
核桃产业上,在继续巩固基地建设成果的同时,全面推进核桃产业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促其由大变强,提质增效。
新发展核桃3万亩,开展以《核桃树综合管理十项技术》为主的核桃树综合管理15万亩、300万株,完成嫁接换优1万亩、20万株,建成“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示范村32个,组建和完善村级核桃协会32个,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5000人(次)。
同时要按照既定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发展花椒1500亩,油橄榄2000亩。
畜牧产业上,要加大品种改良、小区建设、青贮氨化的工作力度,在转变饲养方式、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上求发展,引导高寒阴湿乡镇农户开展种草养畜,通过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完善畜禽养殖标准化技术规程,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要稳定生猪生产,加大牛和笼养鸡生产,全年鸡、猪、牛养殖分别达到110万只、23.5万头、4.5万头,肉类产量达到1.607万吨,同比增长5%,年内建成畜禽繁育场6个,完成黄牛冻配4850头,新增养牛示范区5个,秸杆饲料利用率达到27%以上,W病免疫率及打耳标率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率达95%以上。
蔬菜产业上,围绕10万亩大蒜基地建设,巩固老区域,扩展新区域,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2.6万亩,“三蒜”种植面积达到6.2万亩,在城关、红川、店村、抛沙、索池创办标准化示范点10个。
要大力发展山区蔬菜,发展山区复种蔬菜1000亩,创办1个山区蔬菜示范点。
蚕桑产业上,新建“3+1”和“511”养蚕大棚100座,加强蚕农技术培训,全年养蚕2800张,补植桑园 1000亩,建成红川、纸坊、店村三个标准化示范点。
烤烟产业上,抓好烤烟产业基地建设,种植烤烟6500亩,全面推广节能降本烘烤技术,新建群集型密集式烤房38座。
加快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烟苗移栽成活率和抗逆力,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实现产值1080万元,实现烟叶税237万元。
3、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加工增值。
抓好以华龙恒业公司、康正牛场、智源农产品公司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年内在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4、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抓好农产品“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全力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2项,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
5、加快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整顿经营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营销环境。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20个示范性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尽全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营销,大幅度提升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投资政策,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
重点抓好已论证上报的千亩核桃基地建设、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1.2万人的安全饮水、磨坝峡水库建设等项目,争取尽快列项实施。
(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1、抓好农牧业项目建设。
继续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好国债沼气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农机具购臵补贴等项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抓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年内全县新建沼气池4800座。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建成乡镇综合服务站17个。
2、抓好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一要继续抓好天保林、退耕还林、公益林、绿色通道、义务植树等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工作,特别要抓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力度,全力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完成生态林建设1.5万亩,绿色通道建设20公里。
二要抓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坚持依法治林,依法护林,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要按照城区绿化总体规划,逐步实施西滨河北路绿化带改造、陇南路绿化带改造、北大街行道树补植和东新街行道树补植等绿化工程,全面加强管护,确保工程质量,全力提升城区绿化建设水平。
3、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
一要新修和维修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大力发展灌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46万亩,发展集雨节灌面积0.32万亩。
二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坚持把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好尖川等16个村的人饮工程,解决1.2万人的饮水困难。
三要维修加固城区防洪河堤9.5公里。
四要开工建设磨坝峡水库建设工程。
4、抓好水保项目建设。
一要按照《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编制2010年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年度梯田建设任务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
二要以水土保持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东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要进一步加强预防监督执法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严格执法,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5、抓好扶贫项目建设。
一要继续抓好2009年镡河乡建村、石榴村,二郎乡严河村、谭河村,纸坊镇枣树村等5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二要认真开展二郎乡安子村、赵坝村,王磨镇梨树村、水泉湾村等4个贫困村2010年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三要抓好科技扶贫工作,不断加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
四要抓好贫困村农户人均收入的建档立卡工作。
按相关标准摸清低保户和扶贫户底子,建立年人均收入电子档案,落实开发式扶贫措施,实行动态监测管理。
6、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
认真实施2009年抛沙镇、店村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做好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做好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扩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参加农业节会,扩大宣传,推介项目。
邀请发达地区的客商、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来成县投资兴建龙头企业,开发农业项目。
积极论证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力争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三、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1、加快农牧业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步伐。
全面完成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好5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19项畜禽圈舍建设、6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18项农业综合服务站、10项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力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大的改观。
2、扎实开展林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
按照林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计划,抓好林木种苗基地、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被恢复、生态修复基础设施、鸡峰山景区基础设施修复等5项林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
3、全力抓好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建设。
加快堤防工程、乡村供水工程、灌溉设施等26项震损水利设施项目的建设步伐,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尽快发挥效益。
4、全面完成扶贫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工作。
组织实施好2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项目、10个农村灾后集中重建村的沼气建设项目、20个农村灾后集中重建村管网供水工程、29个农村灾后集中重建点太阳灶建设项目,为2000户农户配套安装太阳灶。
四、抢抓灾后重建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1、抓好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工作。
抢抓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性机遇,整合项目,加强指导,要进一步完善修订全县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新列试点村《实施方案》和《村庄建设规划》,突出优势和特点,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2、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
在全县范围内选择3个、规模在50户以上的异地重建村进行主导产业培育、加强综合管理的灾后重建示范村建设,重点抓好村内道路硬化、沙化、清洁能源配套、村容村貌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年内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在3个示范村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