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子使楚.doc

晏子使楚.doc

晏子使楚.doc《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勿杀! 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 1):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齐景公喜欢射鸟, 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 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 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 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 晏子说: “烛邹, 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 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 晏子的本意是人。

但是晏子却以谴责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 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 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 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叫、派)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5.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④景公好弋(射)⑤寡人闻命(指教)⑥为吾君主鸟(主管)6. 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擅长辞令,聪明机智。

二、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滨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滨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

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

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

”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

晏子朝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7 .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请(1)今臣使楚使:出使(2)晏子对曰对:回答(3)比肩接踵而在比:并、挨(4)8 .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晏子使楚(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1)(3)使子为使(4) 齐使使各有所主(5) 使使贤主(6) 何为使子(1) (2) 出使(3)(5)(6) 让、派(4) 使者9 .翻译以下几句。

(1)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 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0 .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 用原文回答。

略三、《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四、晏子谏祷鱼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吾使人卜之,祟(鬼怪) 在高山广水。

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不可。

祠此无益也。

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

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译文: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

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

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

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

祭祀山神没有益处。

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

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译文①. 晏子到了楚国,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来迎接晏子。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 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到楚王。

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

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甲】前部分略-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①②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③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妻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 自己吃饱且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忍饥挨饿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3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 2 分)其实味不同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6 .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 分)答:7 .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2 分)答:答案3.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 分)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6 .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

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7 .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2[ 甲] 晏子使楚略[ 乙] 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