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友情宛如一首歌素材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友情宛如一首歌素材

友情宛如一首歌在当代歌坛,有一对珠联璧合的词曲作家,他们联袂创作出了《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和《命运不是辘轳》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他们就是词作家张黎和作曲家徐沛东。

他们默契合作,为百花齐放的歌坛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艳丽。

他们的友情宛如一首歌,让人感动、令人回味……词曲结缘,老乡成了默契的好搭档张黎1932年生于美丽的大连,1948年11月考上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吉林歌剧院工作,1962年被下放到农村,1978年12月调到中央民族乐团,从事歌词创作。

徐沛东1954年出生于大连,1970年考人福州军区前线歌舞团,任大提琴演奏员。

1976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85年调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从事作曲。

两人年龄相差22岁,虽然是老乡,但好多年一直没联系过,是一首词使他们结缘,并逐渐成了一对特别默契的好搭档。

那是1987年冬,在北京怀柔一个宾馆举办的朗诵会上,有人朗诵了张黎写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首词,在场的徐沛东听后一下被吸引住了,激起了要为这首词作曲的冲动。

但他没直接去找坐在前排的张黎,因为当时张黎已很有名气,他作词的《我和我的祖国》、《鼓浪屿之波》等歌曲唱红了大江南北,深受人们喜爱。

而当时徐沛东名气还不大,他怕自己直接过去显得太冒昧。

正在他犹豫着是不是去拜见一下张黎时,恰巧朗诵会的主办人走过来,徐沛东和他很熟,就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这人一听,就热情地给引见了。

两人见面一说话,便都笑了起来:口音都一个味儿!老乡见老乡,相互诉衷肠,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讲起了家乡话,谈起了家乡事。

但他们在谈合作时却没有过多的话语,徐沛东说要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作曲,张黎说了声好,合作的事就算谈妥了。

直来直去,干脆利落,透着东北人的爽快。

但这简短的开始,在当代歌曲的创作史中却要重重地写上一笔,因为他们的合作,为当代中国歌曲的创作开创了一种新鲜风格,注入了新的元素。

三天后的傍晚,徐沛东拿着谱好的曲子到张黎家来了。

当时张黎的家在北京劲松小区,房子非常窄小,张黎和老伴正在吃饭。

徐沛东进到屋里也没过多地寒暄,就将写好的曲子往桌上一放,给他哼唱了起来。

刚哼过一段,张黎就击掌叫好。

徐沛东盯着张黎问:“老爷子,这曲子还行?”张黎说:“什么还行啊?是太好了,我给打99分!”接着张黎就朝老伴喊:“再整两个菜,我们喝酒!”徐沛东忙说:“可别拿我当外人,还整什么菜,这桌上的菜就很好。

”说完,也没客气,就坐到桌子边拿起了筷子。

张黎从书柜的最上层拿出瓶五粮液,说:“这是前年过春节朋友送的,我一直没舍得喝,今天咱俩报销它。

”两人边喝边谈了起来,喝得特别痛快,谈得特别开心,直到夜已很深了,两人还意犹未尽。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的一场晚会上演出后,很快被传唱开了。

有人夸奖徐沛东曲子写得有韵味,他说:“是张黎老爷子词写得好,它激发了我作曲的冲动,把我心里的一个开关给打开了。

”就这样,张黎和徐沛东,开始了他们珠联璧合的蜜月期。

他们之间互相激发、互相促进的故事,成了歌坛中的一段佳话。

1990年亚运会要在北京召开,1988年组委会就开始向全国征集歌曲。

一天徐沛东约张黎到琴房听自己为亚运会写的一段曲子,请他给填词。

徐沛东弹了一遍,张黎就怔在那里不动了:他被这雄浑大气的曲子震住了!徐沛东看他不作声,就又弹,刚弹了一小节,张黎就摆手让他停下,说一声:“有了——”接着就哼出了一句:“我们的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可接下去,他就没词儿了,抓着头发转起了圈子。

他当时的感觉是脑袋里有无数的词在碰撞,可就是找不到出口。

但他有信心能写出好词来,因为这段好曲子打动了他。

于是他抓起徐沛东写好的谱子,急急忙忙地离开了琴房赶回家,坐在桌前不到一小时,就一口气将词填完了: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都手握手……他连哼了几遍,兴奋得几乎跳跃起来,马上给徐沛东打电话,哼给他听。

徐沛东连连喊好,最后大声说:“老爷子,真有你的,你太让我吃惊了!”《亚洲雄风》这首歌经刘欢、韦唯演唱后,如在歌坛刮起了一阵狂风,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和歌词,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让人百听不厌。

张黎和徐沛东这一对东北老乡,共同为歌坛献上了一个完美的经典样板。

认“货”不认人:两人经常为改一个字一段曲“掐架”张黎和徐沛东都是很有个性的艺术家,两人的联手创作,是将他们最优秀的才华结合在一起,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而不是谁跟着谁跑。

在艺术上他们都较真儿得很,他们对作品苛刻的挑剔,在圈内是出了名的。

所以,在他们的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碰撞和摩擦。

用他们的东北话来说就是经常“掐架”。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反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张黎在多年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离曲能诵,谱曲能唱;有文采又上口,有嚼头又不生涩;易流传,能品味;扬诗之情,含戏之谐;既有俚语之俗风,又有诗歌之雅趣;其情切切,其语铮铮。

”徐沛东作曲也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细腻、雄浑,有时似潺潺小溪,有时又如滔滔江河,既给人以委婉的温情,又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两人对艺术有一致的共识:就是必须有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识,所以他们合作起来才那么默契。

但在具体的一个词和一段音符上,两人有时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都是对艺术特别真诚的人,对作品的质量要求严,而且性格直爽,觉得不好谁也不藏着掖着,本着为作品负责,为对方负责的想法,毫不客气地挑刺儿。

有时对方觉得挑得对,就高兴地接受。

有时觉得挑得不对,就辩解、争论。

很多歌曲,就是在他们这样的争论、磨合中创作出来的。

1989年,大连市电视台出资拍摄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给这部剧创作主题歌,剧组首先想到了从大连走出去的两位名人:张黎和徐沛东。

于是派人专程到北京请他俩合作。

接到家乡人的请求,他俩都觉得义不容辞,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篱笆、女人和狗》的剧情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人物个性鲜明。

看过剧本后,他们都被吸引住了,深深地沉浸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中。

都憋了一股劲儿:一定要把主题歌创作好,不辜负家乡人民的厚望!他们投入到了创作中去,首先,张黎写出了歌词《篱笆墙的影子》,他自我感觉很好:既吻合剧本的风格,又有新意,而且朗朗上口,配曲容易。

徐沛东看过后,也很满意,但他觉得有的词儿不太舒服,要求老爷子改一下。

张黎良好的感觉还正热乎着呢,一听要他改,当时就不干了,两人争论了起来,直争得面红耳赤。

徐沛东看老爷子动气了,就忙转移话题,说要请老爷子喝酒,张黎犯起了倔脾气,说,不喝,徐沛东说那我也不喝了。

张黎问他:“你干吗不喝?”徐沛东答:“你不喝,我喝得下去吗?”一句话将张黎逗乐了,气也消了。

可喝过了酒,徐沛东还是要求他改,说:“喝酒是喝酒,改词儿是改词儿。

老爷子我告诉你,喝了酒不改词儿也是不行的。

”张黎又让他给气乐了,笑着按他的要求改了。

徐沛东谱完曲子,张黎听后,也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徐沛东在钢琴上弹了几遍,点头说老爷子你说得对,改了过来。

作品创作完后,两人特别满意,由衷地感到欣慰。

张黎说:“在艺术创作中,我俩是认‘货’不认人,只要你的作品有毛病,就绝不放过。

不管谁大谁小,谁对就得听谁的。

但也不能是个没有主见的软耳朵,一点也不坚持,那不是对艺术负责的态度。

”《篱笆、女人和狗》电视剧播出后,《篱笆墙的影子》这首歌很快火了起来,传遍大江南北。

后来一家音像公司将这首歌和另几首插曲《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等集合一起制成录音磁带,创造了当时最高的盒带发行量。

还被评为当年十大金曲,并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影视歌曲”大奖。

他们争论、“掐架”,打造出了完美的精品。

他们说,他俩越“掐”作品的质量越高,越“掐”感情越亲密。

互相关爱,友情凝成感人的歌张黎和徐沛东的合作,为当代中国歌曲的创作开创了一种新鲜风格,注入了新的元素,无疑也成了他们个人艺术生命的一个高峰期。

然而,就在他们合作进行特别顺利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意外影响了他们——2000年初春,张黎遭遇车祸受伤。

听到这个消息时,徐沛东正在南京,他立刻奔赴机场飞回北京,当来到张黎的病床前时,嗓子都急哑了,发出的声音特别低:“老爷子,你吓死我了呀——”说罢,就往病床边一靠,瘫在了那里。

他一路紧张,乍一放松,浑身虚脱了。

张黎住院期间,徐沛东成了医院的常客,不仅送水果等吃的东西,还在精神上让他放松,缓解焦躁的心情。

因为张黎总想着创作歌词的事,说这车祸影响了自己的创作计划。

徐沛东就劝他,让他安心养伤,身体好了再想其他。

要不然,心急躁,影响身体恢复,不把创作也影响了吗?听了他的话,老爷子情绪稳定了好多。

一天傍晚,北京下起了瓢泼大雨,雷声隆隆,狂风大作。

可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徐沛东照样来医院看张黎了,他整个人被浇成了个落汤鸡,冷得直打喷嚏。

他一到床边,张黎伸出手一把拉住他,眼圈发热,鼻孔发酸,颤抖着嘴唇说:“兄弟,老哥有你这个兄弟,值了!可老哥现在不能给你写词儿了……”徐沛东说:“看你说的,咱们之间,你给我写词就是兄弟,不然就不是兄弟了吗?”他这一说,张黎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串串地流了下来。

张黎出院了,在家继续静养。

这期间,徐沛东的社会活动多了起来,被邀担任国内歌曲大赛的评委,还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音乐节,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同时还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

2002年8月,徐沛东担任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常务副院长,之后又担任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日常业务缠身,这使他和张黎见面的机会少了,但他从不忘打电话问候老爷子,每逢过年过节,更不会忘记到张黎家里去看望。

张黎和徐沛东都期待着有再次合作的机会,2020年,这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共同创作出了《花鼓灯》,由著名青年歌手祖海演唱并拍成了MTV。

多年后的这次合作,使他们感慨万千,这天的晚上吃饭时,两人举起酒杯,四目相视,都清晰地看到了岁月在对方脸颊上雕刻的沧桑痕迹……2020年7月24日,第12届CCTV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上,张黎从电视中看到作为综合评委的徐沛东有些憔悴,电视直播一结束,他就打电话来,嘱咐他好好休息,注意身体,让徐沛东很感动。

人们都说他们创作的歌曲感人,而了解他们之间故事的人则说,他们的友情比他们的歌更感人。

他们的友情,就是一首感人的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