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分钟。

2.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书写。

一(23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9分)(1),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浩《黄鹤楼》)(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5),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6)山映斜阳天接水,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7)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8)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9)“”,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2.用正楷字或行书将对联抄写在方格内。

(4分)崇楼北望可阅江蛟龙东去欲探海,。

3.阅读下面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樱花如约开放,3月25日,阴雨终于按下暂停键,气温瞬间回暖。

市区里的樱花没有爽约,在连日小雨滋润下缓缓盛开,进入最佳观赏状态。

鸡鸣寺、玄武湖、明孝陵风景区等久fù( ① )盛名的赏樱点,本周日迎来客流高峰。

鸡鸣寺的“樱花大道”人头攒.( ② )动,如云似雪的早樱惹得游人驻足。

晚樱品种绽放,含苞的花蕾.( ③ )微微透出粉色。

玄武湖的樱花节也正热闹,樱花品种丰富,有山樱、重瓣樱、垂枝樱等,花海无边。

明孝陵的樱花园内,白色樱花将亭台楼阁掩映其中,古朴典雅。

樱花树下,人流涌动,更有汉服爱好者,以绚丽的古装映衬“漫天樱雪”。

阳光明媚,落英缤纷,漫步南京,何等qiè( ④ )意!(新闻源自网络)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①久fù( )盛名②人头攒.( )动③花蕾.( ) ④qiè( )意(2)在文中方格处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1分)(3)根据新闻内容,补全标题。

(限6字以内)(2分)4.下面文字分别是哪三部作品的开篇?对应的正确选项是()(3分)(1)昏暗狭窄的房子里,我的父亲摊手摊脚地躺在地板上。

他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手指无力地打着弯。

他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了,成了两个黑洞;呲着牙咧着嘴,好像在吓唬我。

(2)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3)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A.(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朝花夕拾》 (3) 《水浒传》B.(1) 《童年》 (2) 《朝花夕拾》 (3) 《西游记》C.(1) 《简爱》 (2)《城南旧事》 (3) 《水浒传》D.(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城南旧事》 (3) 《西游记》二(47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5—9题。

(17分)有美堂①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②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③,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④,倒倾鲛室⑤泻琼瑰⑥。

【注释】①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吴山上,宋朝梅挚所建。

②顽云:浓云③金樽凸:金樽里的酒水满溢而出。

④泉洒面:用泉水泼洒脸面,使之清醒,诗兴大发。

⑤鲛室:神话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⑥琼瑰:玉石。

有美堂记(节选)欧阳修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

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

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①、舟车之会,而後足焉。

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

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又其俗习工巧。

邑屋华丽,盖十馀万家。

环以湖山,左右映带。

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於江涛浩渺、烟云杳霭②之间,可谓盛矣。

故喜占形胜,治亭榭。

相与极游览之娱。

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遗于彼。

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③而尽得之。

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

【注释】①冲:重要的地方。

②杳霭:云雾缥缈的样子。

③寓目:过目;看一下。

5.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7分)(1)苏轼诗中的“谪仙”指唐代诗人。

《有美堂记》提到的钱塘湖之美,我们所学过的古诗文《》里也有描述。

(2分)(2)暴雨来袭,钱塘湖的雨声、雷声、声动人心魄,激发了诗人“金樽凸”“”“琼瑰泻”等一系列奇特想象。

请你也默写一句描摹声音的古诗文名句:。

(3分)(3)有美堂因为“,”(用《有美堂记》原句填空),所以称得上“喜占形胜”,而尽得钱塘之美。

(2分)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

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分)A.天下之至.美与其乐虽有至.道(《虽有嘉肴》)B.必之.乎宽闲之野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C.不得.兼焉者犹得.备晨炊(《石壕吏》)D.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相与极游览之娱。

9.为什么说“有美堂”的“美”很难得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15分)不通人性的机器方可成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从纽约起飞后遭遇鸟群撞击,两台引擎全部失灵,英雄机长奇迹般地实现了水上安全迫降。

这是电影《萨利机长》讲述的真实故事。

不过其后,机长被质疑:为什么不返航拉瓜迪亚机场,而要冒险迫降?听证会上,机器完美地还原了当天飞机遭遇鸟群撞击之后的高度、速度、角度等数据,以及天气、风向等外部环境。

结果表明:这架飞机完全可以成功返航原机场。

眼看萨利机长就要声名扫地,这时他指出了一个关键因素:人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毫无感情地作出最理性的选择,而是需要时间进行反应、思考、判断。

果然,将人的反应时间考虑进去之后,机器显示,水上迫降成为唯一的选择。

在不通人性的机器面前,英雄机长的命运险些被毁掉。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小人物,也因为机器不懂人性、不具备人文关怀,而生活在糟糕的处境之中。

这类小人物的最典型案例,就是美国不少快餐连锁和大型超市的打工者。

他们大多是按小时数拿薪水的合同工,收入本就微薄。

近几年,企业大规模采用机器来进行排班,让他们受到进一步的剥削。

这种排班的核心是基于顾客流量安排上岗员工数。

其实,超市和快餐店本来就会进行这种“科学排班”:周二上午人流少,少安排人上岗;周五晚上人流多,全员上岗。

不过,新的数据技术让这种方法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比如,下雨时,人们可能会更多走进咖啡店,所以这时要多安排人手;某个晚上附近的体育场有大型赛事,可能会给快餐店带来一大批深夜客流;甚至,根据社交媒体上提及某一产品的热度,来预测门店的人流……这一切都让人流预测和排班安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化程度,但它却给店里的打工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这种复杂的预测方式,往往需要利用非常新的数据(比如天气预测、社交媒体热度),因此很多时候只能提前一两天完成预测。

这也就意味着,员工的排班表不是一个月前就安排好了,而是提前一两天才能得到,而且永远处于不可预测的变动之中——因为数据是在不断变动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打工者永远处于不确定性之中,可能随时被叫去工作,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

其次,此前,超市和快餐店的打工者们还能享受一些间歇的清闲,不至于每一分钟都在高压之下。

但是现在,拜算法所赐.....,他们基本上每一分钟都要处于紧绷的状态,因为机器算法的终极目标就是最大化每一位员工在岗时的工作投入。

但它却没有考虑到员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这种制度下所受到的巨大压力。

此外,机器还会自动完成一些奇葩的排班方式:比如,晚上值最后一班岗,工作到11点关店,第二天一早又要上最早一班,凌晨4点就要起来去开店。

这种情况一度非常普遍,以至于人们发明了一个词:clopening,也即关门(closing)和开门(opening)的合体。

有这种排班方式,并不是因为机器要有意为难这些打工者,而是因为在机器的算法中,并没有“人类需要充足睡眠时间”这样的设定。

不需要睡眠的机器,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类也是一样的金刚不坏之身。

数学家Cathy 在去年出版的《数学杀伤性武器》一书中讲述了不通人性的机器剥削底层打工者的故事。

她提醒我们:机器和算法的表现,最终体现的其实是制造机器、设计算法的人的意志。

如果设计算法的人不考虑人性的因素,那么机器是不会自动考虑人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器不通人性并不可怕,只要制造机器、设计算法的人多一些对人性的考虑和关怀,比如禁止连续排最晚班和最早班、要求提前一周定下排班表等,事情就不会变得那么糟糕,就像在萨利机长的听证中加入那关键性的35秒一样。

(选自《南方周末》2017年2月9日)10.不通人性的机器给打工者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概括回答。

(3分)11.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1)但现在,拜算法所赐.....,他们基本上每一分钟都要处于紧绷的状态。

(加点字为什么不能删)(3分)(2)以至于人们发明了一个词:clopening,也即关门(closing)和开门(opening)的合体。

(根据上下文,将clopening翻译成中文,不超过4个字)(2分)12.文章结尾为何要提到数学家的那本书?(3分)13.《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文中的萨利机长有什么共同之处?结合尼摩船长的一个故事进行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7题。

(15分)【材料一】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材料二】乐器也分南北。

北人吹唢呐,唢呐是在天上跑的,吹的时候头往上扬,扭脖耸肩,直抒胸臆,造成把曲调送上去的动势。

所以唢呐声可以跨过黄河,飞越崇山,黄土地黑土地的,有辐射力穿透力。

南人吹箫,箫是游走的,吹的时候要静如处子,低头眯眼,缓吐长音,隐隐约约,如泣如诉,似有似无,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有一种底韵。

南人不适合吹唢呐,住得密,一吹难免噪邻聒舍,反显得轻薄、浮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