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 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 1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 秦以前的古文字: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
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
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国古文字。
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
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 2 秦以后的今文字: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
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
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
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魏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
“楷” 有“楷模”、“法式”之义。
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
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
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
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
3“隶变”及其意义:“隶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古文字的旧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由形象的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表意文字阶段的质的变化,并为汉字的进一步声化、符号化和定型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1898年前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附近的农民,在耕作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古代龟甲兽骨,有人称其为“龙骨”。
“龙骨”经古董商人之手(如山东潍县商人范春清)被带进了天津和北京,作为一种中药材摆进了各大中药房。
当时在京城作国子监祭酒的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病抓药,则成为发现和收集“甲骨文”的第一人。
1900 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王懿荣自杀。
刘鹗购其甲骨萃印为《铁云藏龟》。
此后罗振玉、孙怡让、王国维及郭沫若等在收集研究甲骨文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甲骨文的出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在 学术上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的领域,并 且推动了古史的重建;甲骨文又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它的发现对 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1 古今字: 古代字少词多,常一字写多词。
为减少一字写多词现象,后人便在 原字基础上另造新字来专记其中某个词的意义,于是导致了汉字的 “孳乳分化”。
分化前“一字写多词”的原字被称为“古字”,分 化后产生的新字被称作“今字”,两者合称为“古今字”。
如 “取”与“娶”,“反”与“返”,“昏”与“婚”、“希”与 “稀”等都是古今字关系。
古今字有两个来源:① 同源分化:意义上有词义分化的同源关系。
为了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分化义(又叫孳乳义、派生义等)而另造 一个新的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就属于“同源分化”。
“反 返”、“责债”、“取娶”、“奉捧”等。
② 同音假借:声音上有音同音近的假借关系。
为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假借义(指“本无其字,以声託事”的 假借造字法)而另外新造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 借”。
如“来麦”、 2通假字: 古人用字,有时舍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这种写别(白)的字就是通假字。
如《孟子 ?公(“畔”为通假字,本字应 四之日其蚤。
”(“蚤”通 通假字中本该使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被临时借用的字叫借字或通 假字。
古人用通假字相沿成习,在古音上“音同音近”就可能形成 通假字。
通假字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
3 异体字:其箕”、“自鼻”、“辟避”等。
又称“古音通假”。
近的其他字来代替, 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为“叛”)/《诗.豳风.七月》: “早”)等。
又叫或体字。
指语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相同的一对或一组字。
异体中最常用的叫通用字。
如“村”和“邨”,“蚓”和“螾”,“睹”和“覩”等。
异体字的成因有:① 因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如:泪(会意)一涙(形声) /灾(会)-烖(形)等。
② 因造字部件(字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如:畔一泮(形符不 同)/啗一啖(声符不同)。
③因字符结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如:峰一峯期一朞 胸一 胷 鞍-鞌 秋-秌 等。
4 繁简字: 记写同一词的汉字中,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结 构简单的叫简体字,两者合称为“繁简字”。
繁简字各时代都有, 今谓“繁简字”,其中繁体字特指古文献中的楷体汉字,简体字特 指 1956 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
繁简字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以下几种关系:② 意义、用法有同有异, “舍弃”义上是古今字,採”在“摘取”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为“采”字。
③ 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类似于“通假字”关系。
口:“筑- 築”,“筑”为乐器,“築”为建造,两者本无意义联系,只是同 音字。
今简化将其合为一“筑”字,有人误为“築”是繁体。
六、古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音节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略) ▲词的语素构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仅以复音词为例说明各自的分 类。
1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
共分 3 类。
①意义、用法完全相同,-书 畫-画 禮-礼类似于“异体字”关系。
如:衆-众 等。
类似“古今字”关系。
如:“舍-捨”在 今简化合并为一个简体“舍”字。
“采-① 叠音词:又叫“重言”。
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主要是拟声 摹状。
如:关关雎鸠、车辚辚、伐木丁丁、磨刀霍霍(拟声)/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盈盈公府步、杨柳依依(摹状)。
②联绵词:又叫“连语”。
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
如:流离、参 差、仓卒等(双声)/仓皇、窈窕、逍遥、荒唐等(叠韵)/缤 纷、辗转等(双声叠韵)/扶摇、狼藉等(非双声叠韵)。
③ 音译外来词:葡萄、浮屠、罗汉、乌孙、琵琶、天竺、杀U 那、鲜 卑、月氏(r d J zh 等。
2合成词:主指复合词,简称复词。
由两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
共分 3类 8种。
① 并列式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复词。
又可分为 3 种:A 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其词义跟语素义 基本相同。
如:师旅、封疆、险阻、逾越、愤懑、众庶、货贿等。
《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B 偏义复词:由两意义相近、相反或相关语素构成,词义偏于一个 语素义,另语素只作陪衬。
如:治乱、作息、耳目、异同、园圃、 寒暑等。
《谏逐客书》:“快耳目者,其秦声也。
”C 变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语素构成,词义不是语素义简单加 合,而是产生新的意义。
如:春秋、干戈、社稷、寻常、聪明、规 矩等。
《论语 ?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主从式复词:由两个有主从关系的语素构成。
又可分为3种。
C 主谓复词:两语素有主谓关系。
锋利、狐疑等。
③ 加缀式复词:(现汉称为附加式合成词)在实语素前或后粘附一 虚语素而构成。
分为 2 种。
A 偏正复词:两语素有偏正关系。
夏至、朱门等。
如:东宫、百姓、B 动宾复词:两语素有动宾关系。
稽首等。
如:将军、司令、 知县、执事、A 加前缀的:阿姊、有夏、言采、于役、其凉、薄污等。
《韩非 蠹》:“号之曰有巢氏。
”B 加后缀的:沃若、欣然、沛然、晏如、率尔、铿尔等。
《论语 党》:“与下大夫言,侃 侃如也。
”/《诗 ?小雅 ?裳裳者华》:“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七、文史工具书的分类:1 字词类工具书(字典、词典):①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东汉许慎著。
全书 14 篇,每篇分上下两部, 篆字体为据,收字9353个,重文(即小篆以前的籀文等古字形 1163 个,说解文 133441字。
将所收字分为 540 部首,并用“六书 说”归纳了汉字造字法。
《说文》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
研究者多,形成“《说文》学”。
北宋徐铉校订《说文》成流行较广的“大徐 本”;其弟徐锴作《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清代有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正 义》,王筠《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解字 通训定声》。
② 《尔雅》:尔,近也;雅,正也。
我国最早的-部同义词词典。
十三经之一。
作者不详。
《汉书.艺 文志》载《尔雅》共三卷 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