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 (1)(一).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 (1)(二)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产品为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快速发展及原因 (2)(一)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2)(二)承包工程项目带动出口 (2)(三)中阿经济互补性强 (3)三、中阿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 (3)(二)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 (3)(三)近年来中东国家常年冲突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 (3)(四)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开展 (4)四、中阿贸易如何保持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4)(一)加强我同阿拉伯国家国家间的政府交往,发展双边的合作关系 (4)(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科技含量 (4)(三)发展多种贸易结构 (4)(四)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5)参考文献 (6)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肖艳涛(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加剧,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与规模。
从两国家长期贸易交往的过程中来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寻,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与矛盾。
针对上述情况的存在,本文分析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现状及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针对两国家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推动两国贸易和谐、健康地开展。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问题研究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一).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石油贸易在逐年扩大, 而且成为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供应国家,但是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的依赖度在逐步下降。
从1998年到2004 年,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石油贸易由1665. 85万吨增长到5100.16万吨, 7年间增长了4 倍多。
2005年, 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5052万吨, 占原油总进口量的44%; 进口原油金额189.7亿美元,占原油总进口额的44%。
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
(二)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产品为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阿拉伯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及自身特点使其在世界经济中成为一个很大的综合市场, 即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资金市场。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是粮食进口国, 除了石油和石化工业外, 其他轻重工业均不发达。
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工业设备、农用机械、建筑材料等全部需要进口, 服务市场需求也很旺盛。
中、阿经济互补性很强, 我国的产品, 无论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活消费品, 还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通讯产品、家电等, 均深受阿拉伯消费者的欢迎。
[1]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快速发展及原因今年以来,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局势动荡,对中阿经贸合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上半年我自利比亚、也门等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下滑,但中阿双边贸易总体仍保持增长势头。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与阿双边贸易达9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5%。
其中我对阿出口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自阿进口561.6亿美元,同比增长48.1%。
其中自阿进口原油量同比增长了11.7%,达6015.6万吨。
与沙特、卡塔尔、伊拉克、苏丹、阿联酋等国进出口贸易额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从阿联酋、伊拉克、卡塔尔、沙特和苏丹进口增幅分别达到了99.7%、90.1%、77.4%、52.2%和40.6%。
贸易结构上,我对阿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服装、纺织、鞋类、农产品等传统大宗商品也占有相当比重。
我自阿进口主要以油气、矿产品、石化产品为主。
2011年上半年,我从阿进口原油金额占我自阿进口总额的80.6%。
中国已成为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主要进口来源国。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官网统计,在除巴勒斯坦以外的21个阿拉伯国家中,2009年中国在14个国家的进口比重中均排在前三位。
中国是也门、叙利亚、苏丹第一进口来源国;而在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约旦、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国进口比重中,中国均位居第二。
中国还是伊拉克、摩洛哥、索马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
而相比之下,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出口比重中的地位并不十分抢眼,2009年中国只是阿曼、也门、苏丹第一大和沙特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国,而中国在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出口占比相对较小[2]中阿贸易快速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一)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近几年中阿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持续升温,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等中阿集体对话与区域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为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二)承包工程项目带动出口为解决经济结构单一、过分倚重油气资源等问题,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实行经济转型,并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中国企业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企业借助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等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阿拉伯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参与阿拉伯国家的住房、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建设。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已累计完成承包工程项目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有力地带动了我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出口。
(三)中阿经济互补性强阿拉伯国家市场大,人口约3.59亿,经济总量达1.9万亿美元,购买力较强。
但阿拉伯国家普遍由于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结构单一,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大多依赖进口。
[3]中国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产品丰富,较好地满足了阿拉伯国家进口需求。
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原油进口近年来不断攀升。
据我海关统计,2005年我原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1.27亿吨和477.2亿美元,2010年达到创纪录的2.39亿吨和1351.5亿美元,五年间增长了88.7%和183%。
阿拉伯国家资源丰富,素有“世界能源库”之称,目前我原油进口量的47%来自阿拉伯国家。
三、中阿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虽然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
两国家现在取得的贸易进展与两国家的发展潜力,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我国总体的出口贸易中,阿拉伯国家贸易只占有很少比例。
该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与欧美国家。
贸易规模比较低,一方面与历史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该国家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经济控制也有密切关系。
[4]大部分的阿拉伯市场被西方国家占据。
在国际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积极运筹,发现互补领域,增加贸易份额。
(二)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向阿拉伯国家的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装、轮胎、机电、五金、旅行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商品主要以化工产品与石油为主。
我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高技术商品与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非常低。
[5]在阿拉伯国家,我国的商品仍然是质量低、廉价的代名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质量产品的出口。
(三)近年来中东国家常年冲突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长久以来的阿以冲突,近期的海湾战争、两伊冲突、伊拉克战争等,严重影响了中东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给阿拉伯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比如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英美等国家对海湾国家的封锁,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无法正常到达阿拉伯国家以及客户手中,多种工程项目也因为战争问题而停滞不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6](四)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开展近年来,阿拉伯国家致力于改变单一制的、依靠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在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发展的同时,会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也会对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展阿拉伯市场带来了一定阻碍。
[6]比如,沙特国内的建筑项目都是承包给外国企业,政府为了鼓励国内建筑公司,政府逐步将国内项目分配给本国建筑企业,降低了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力度。
另外,阿拉伯国家也通过采取卫生标准、技术标准等方式,限制我国产品的顺利拓展。
甚至,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还掀起了提高关税、反倾销的活动,这直接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改革过程中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给我国企业开拓阿拉伯市场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中阿贸易如何保持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加强我同阿拉伯国家国家间的政府交往,发展双边的合作关系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很大的。
双边政治关系发展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边经济的交流合作。
友好的政治关系是双边经贸往来的基础。
[7]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国家不存在领土争端,尚无核心利益的冲突。
只是该国家个别国家受某些大国的影响较大,再同我国建立关系时比较谨慎。
因此我国要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好当前的大好时机,尽力去同这些国家建立密切友好的关系。
政府要积极推动双边经济的合作交流,引导我国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去到这些国家投资。
当地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还不完善,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政府要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用经济利益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8](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满足品质需求要改变以往出口产品低附加值的情况。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紧缺,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低。
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技术品质去开拓市场。
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挖掘当地市场需求特点,找准产品定位,提供优质产品。
(三)发展多种贸易结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工程合作、劳务承包、产业投资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所以,我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工程合作,劳务合作,以及互相投资,以此来拉动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实现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贸易合作的全面推进。
(四)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在中东国家,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并且处于对宗教的信仰,在对进口产品的选择上也有着图案与颜色的特殊要求,所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贸易的企业应该了解这一特殊情况,在进行产品出口时多加注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1] 冶晓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趋势研究[J].国际商贸,2013.6.[2] 郑建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特点分析[N].国际商贸,2011.8.27.[3] 杜思霖,周升起.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7.6.1.[4] 铁玉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商贸,2014.5.[5] 蔡青.浅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趋势[J].社科论坛,2014.2.5.[6] 程星原.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夭系[J].亚非纵横,2005,(1):55-55.[7] 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8.20.[8] 虞卫东.中国与中东国家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和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