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探索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探索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在时代发展的背景充分运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来构建美术审美情境,使学生对美有更直观了解;在交叉学科下,通过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整合共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是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观察美、体验美最佳的方式,也是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最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探索
在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从概念上来看,审美能力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够发现其中的独特之处,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具备鉴赏以及观看美术作品的能力,这是需要经过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才能发现美与创造美,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下面笔者就通过具体的途径探究中学时期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并落实的今天,其肩负的不仅仅是对初中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美术造型技巧的培养,它更强调的是对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结束了,我国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也是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对未来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对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并要求各个阶段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以成绩论英雄,不以成绩定胜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教育,而不单纯的靠分数评价教育质量和学习质量。

作为素质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具有的意义就更不能令人忽视了。

因为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不单纯的知识教会学生勾勒线条,用画笔还原客观事物那么简单。

落实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要求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和老师,必须从新认识美术教育,以及审美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思索
培养学生形美感和审美意识,老师需要激发审美理想。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剖析、欣赏与创作美术作品。

学生越是参与讨论和创造过程,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创造特征越发明显。

在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塑造和促进相结合,既可以通过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感受与激情,也可以通过问答,诱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反应。

如,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画中的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空间怎样;你认为画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画家在画此画时想到了什么;等等。

这样通过欣赏和有创造性的问答,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的动态教学,又为学生作业留出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同时,由于天赋的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教养不同,每个人的思维特征不同,所以对物象的审美判断、创造也就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抓住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勇于表现,培养其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力。

三、让学生在自然与生活中体验美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育。

”法国着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些都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中转瞬即逝的美。

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训练,即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美”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湖》时,先在PPT中播放西湖十景和西湖春夏秋冬、阴晴昏晓、雨雪风霜等能呈现各自特点的风光图片及校园和校园周围的风景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大自然的美,善于发现身边的自然美,然后用西湖水彩画和西湖自然风光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自然和艺术之间的美。

这样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次,教师在帮助学生捕捉大自然美好瞬间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养成。

在一部分学生的心里,“红毛”、“黄毛”成了一种时髦,假期中,更有一些中学生忙于整容,让自己的着装、外表更接近酷哥、靓姐。

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挥起拳头,操起家伙,学起了“行侠仗义”的黑社会老大,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针对这种现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组织学生展开“真、善、美”的大讨论。

并利用画家刻苦求学的曲折经历、美术作品描绘出的动人画面、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等典型资料,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而内在美重于外在美,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美的创造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美的塑造过程。

四、在美术绘画课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美术绘画课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认知的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绘画的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以及掌握和了解关于绘画的综合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美术绘画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高的审美意识,合理安排学生的绘画教学内容。

很多名师大家的绘画作品对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名师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临摹的素材,鼓励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美感。

不同的画家流派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各个流派画家的绘画风格以及流派特点等,加深学生对其的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绘画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绘画的美感所在。

在素描写生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教学法,引导学生首先对即将创作的绘画对象进行一个整体的美感形式分析,充分了解绘画对象的整体结构和形象的美感,进而在进行创作时,能够充分的将这些思绪整理到绘画中。

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色彩和整体的构图做好规划,明确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以及线条的流畅程度,帮助学生培养正确以及强烈的色彩感觉。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鹏.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1(9).
[2]赵燕.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J].美术教育研究,201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