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迈锡尼卫城狮子门迈锡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其建筑的城市中心以卫城为代表。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锡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狮子门是卫城的主要入口,由两块垂直的石块和一巨大的过梁组成。
门道上起缓冲作用的三角石灰石上可有两头狮子。
门两侧城墙突出,形成一狭长的过道,加强防御性。
2.空中花园:位于新巴比伦城城门西侧,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25米高,用砖铺地,铅板上覆盖泥土。
建筑群有空心柱子,每层设有喷水装臵。
它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批着花木盛装的小山”,并且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柱式建筑的柱子、檐部与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定性的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的梁柱艺术形式称为柱式4.雅典卫城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筑群,几乎影响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
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5.帕提农神庙帕提农原意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位于卫城的最高点,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
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同时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形制是卫城中最典型,即长方形平面,列柱围廊式。
全方面采用了最庄重的庙宇形制多立克,内部综合运用了多立克,爱奥尼。
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卡里科拉特参加了设计,雕刻由费地和他的弟子创作。
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
6.《建筑十书》是由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于公元前33年退休后着手写的,是一部建筑学著作。
公元前20年完稿。
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辰合适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温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备。
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米,并且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它按照古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7.券柱式: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
支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的矛盾。
非承重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8.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
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
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入口通常在长边,容量大,结构简单。
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
9.图拉真广场帝制建成以后,罗马皇帝渐渐汲取东方君主国的习俗,建立起一套繁文缛节来崇拜皇帝。
最强有力的皇帝之一,真正统一了罗马全境的图拉真全境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并且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罗马最宏大的广场,即图拉真广场。
它的规模极为宏大,广场形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多层纵深布局。
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臵了三进深的院落。
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
其建筑风格都是纪念性的,空间尽头的神庙完全成为了帝王个人崇拜的场所。
10.帆拱:载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4 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它是为了把穹顶放在方形的平面而建立的。
不仅摆脱了承重墙。
而且在方形平面能够做成圆形穹顶,在穹顶的统协下,完成了集中式构图。
这是拜占庭的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11.帕拉帝奥母题:帕拉第奥奉命改建维琴察巴西利卡,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
它的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
它的适应性强。
后来从者甚众,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12.肋架拱是一种拱顶形式,早期得肋架拱做法是先筑一系列的发券,然后在他们上面架设石板。
其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框架,有很大的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13.拉丁十字:在原有巴西利卡基础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两边侧廊组成,中庭比侧廊高很多,可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
这种平面称为拉丁十字。
14.希腊十字:中世纪罗马风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平面形制,由于宗教仪式越来越复杂,圣坛前人数增多,就在圣坛前加设一道横向空间。
希腊狮子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穹顶,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为希腊十字型。
15: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在中厅四角抵住侧推力,实际上起支撑作用,解决了水平推力的问题。
16.坦比哀多: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典型代表,设计人伯拉孟特。
这是一座集中圆形建筑,周围16根多立克柱子,有地下墓室。
建筑物体积虽小,但有层次,有几种几何体的变化,有虚实的映衬,形体端庄,手法娴熟,构图很丰富。
它是第一个成熟的集中式建筑物。
17.《论建筑》:1485年出版,作者阿尔伯蒂。
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
阿尔伯蒂的著作有意追随威特鲁威,模仿他的体例。
《论建筑》代表盛期建筑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着重讨论基本理论及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没有超出维特鲁威的建筑体系,但对其有反驳。
它重视古罗马的成就,重视实际经验,建筑创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用、经济、美观。
建筑的美是客观的,存在于建筑本身,美的规律是数的规律,建筑中最完善的体现是柱式,把推敲柱式当作建筑艺术构思的主要课题。
18.洛可可: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
19.巴洛克: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20.透视门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做成一排一排锯齿形装饰,的名透视门,如巴黎圣母院就是这种做法。
21.装饰就是罪恶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建筑师路斯提出的最激烈的观点,他主张与传统分离,反对装饰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把装饰和罪恶等同起来。
他认为凡是使用的东西都不必美观,建筑上只应留下素壁窗瓦。
22.CIAM:这是1928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提出的。
由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
他们是为反抗学院派势力而斗争,为现代主义建筑确立了方向并发表宣言建筑师使命是表达时代精神,建筑形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改变而改变,革新建筑来体现今天的物质精神生活。
它是由8个国家的24个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树立独特的见解,基本上以居住建筑为主,也涉及城市规划创作。
23.、粗野主义:又译野性主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
其特点既:体态沉重、表面毛糙、构件粗鲁、构件之间没有碰撞没有任何装饰。
名称最初由英国史密森夫妇1954年提出。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
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
24.典雅主义:又译形式美主义、新古典主义。
新帕拉帝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
主要流行于美国,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和典雅的庄严感。
代表人物:P约翰逊、斯通和雅玛萨奇等。
他们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后的古典建筑。
典雅主义讲求钢筋砼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25.有机建筑:是赖特1902年提出的是现代主义中的一个派别。
有机:主要指形式的创造。
是内在的自然的、本质的。
有机建筑:自然的,属于自然的,为自然而创作的建筑。
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的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包括: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
2.整体与局部的有机。
3.实体与空间的有机。
4.材料与建筑的有机。
5.装饰与建筑的有机。
26.少就是多:是密斯1928年提出的。
少:是指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不附有任何多余,不具有结构和功能依据尽量简化结构体系,主张采用钢框架、玻璃来体现工业时代大机器生产的简洁精神。
多:解释了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的简洁精神的一种丰富效果。
27流通空间:概念:建筑是放在空间中的。
同时用封闭的空间,又形成内外良种空间。
可以是内外空间流通。
三种方法:1.把内墙伸到外部。
2.通过开口的墙体引回内部。
3.房屋内部分割也是开敞的。
就形成了流通空间。
28通用空间:是密斯1928年提出的,也叫全面空间。
概念:是密斯后来去美国后发展空间理论而形成的。
他认为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把它推倒重建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式追随功能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