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墙布置
《嗑瓜子比赛》
随笔化作文教学反思
进校附小徐敏快乐是什么?有人说,快乐是一种心情:
或幸福,或甜蜜,或愉悦……今天的这节“嗑
瓜子比赛”随笔化作文课,让我想说:快乐就
是孩子们在游戏时那一张张甜甜的笑脸,快乐
就是孩子们在呐喊助威时那一声声震耳欲聋的
“加油”,快乐就是喧闹过后教室里那一个个
认真用笔倾吐心声的身影……
刚才还喧嚣不已的教室此刻十分安静,只听到孩子们“沙沙沙”的书写声,我在回味,孩子们也在回味。
我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冒了火,嗓子也喊哑了,刚才的场面差不多可以用“无法控制”四个字来形容!孩子们激动不已,场面的喧闹热烈超出了我的想象,无论我怎么大声插话都不奏效,不得已一条教鞭“啪啪啪”打在讲台上……兴许是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第一次有了不平常的体验所以才激动万分不可遏制的吧?刚才那个场面啊,可以说像炸开了锅一般沸腾,连天花板都快被掀翻了……写到这儿,我抬头看了看孩子们。
看,有的孩子一边写一边偷笑,兴许是写到他认为特好玩的环节了吧,待会儿我可要好好看看他的大作。
有个小馋猫写着写着,手又不由自主地伸向面前的瓜子,迅速放进嘴里“咔嚓”一声又环顾四周一圈才把手压到本子上继续写,看来那堆瓜子的吸引力非同小可……她们在奋笔疾书时的表情可真动人啊!孩子们一定想不到我在写这些,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还陶醉在比赛的快乐当中!他们到底会写成什么样子呢?我十分期待。
这是我的第一节随笔化作文课。
我真诚地希望,我能和孩子们一起在随笔化作文的课堂上快乐起航!一起找回真实的自己!
教学研讨:
课上写作:
同学们,做了游戏,交流了彼此的感受,相信大家对这个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都想一吐为快。
现在就让我们把心里的感慨化成文字,用笔把它们表达出来。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桌角的作文本,把这节课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多,看谁写得快,看谁写得好,动笔吧。
巧吃
饼干
上课前,老师叫我们排好队到洗手间把手干净,我听了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真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洗完手,大家陆续回到教室,只见老师神
神秘秘地拿出一大袋香甜可口的饼干,给每个
同学发了一小袋饼干。
我这才恍然大悟:为什
么叫我们洗手了。
原来是要请我们吃饼干呀!!!
我拿起饼干一看,这是一包玉米口味的苏
打饼;每袋三片,饼干看起来像一部淡黄色的
手机;饼干上有一个个小孔,就像一个个训练
有素的士兵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操练呢;饼
干的周边还有像浪花一样的锯齿纹,这样饼干
看起来就更加美观了。
看着诱人的饼干,我直流口水,真想三下五除二的把它吃完。
这时,老师说:“这节课,咱们比比谁的嘴巧,能把饼干吃出花样来”。
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
们就欢呼起来!
我小心翼翼的撕开袋子,慢慢的拿出一
块饼干,闻了闻,一股麦香味扑鼻而来,要
吃成什么样子的呢?我冥思苦想:“苹果?李
子?小兔?手枪?……”最后我决定吃成兔子。
我先在饼干的四个角各咬一口,一会儿变成
凹,一会儿变成凸,一会变成苹果状。
接着
我再用门牙慢慢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
后我终于大功告成了。
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原来吃饼干也能吃出快乐!!!
有趣的语文课
吃饼干谁不会呀,我几乎天天都要吃饼干。
可是,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却让我吃饼干,我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反正吃饼干是件好
事,我就先等着吧!
老师神秘的摸出一盒饼干,给了我一
块,我一看,呀!包装袋是橙色的,上面站
着只米奇,米奇手里拿着一根教棒,手叉着
腰,一副神气的样子看着我。
大概是想教我
学英语单词吧!我用手小心的摸了摸,哈,
这么厚,我可有口福喽!我又忍不住嗅了
嗅,,哈,有淡淡的奶油香味,很像我以前吃过的达能饼干呢!有点迫不及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这美味的饼干呢?
这么香的饼干不吃可就可惜了,老师一声令下,我就迫不及待的使这块饼干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噢,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圆,上面有一个缺口,整个形状看起来就像一个摘了柄的大苹果,“大苹果”的上面还有三个近似于三角形的洞,好像这只苹果还被虫子咬过呢!仔细一看又好像一张笑脸,有大大的眼睛,三角形的大嘴巴,正一个劲儿的,傻乎乎的冲我笑呢!真是可爱极了。
把它竖过来好像一只耳朵,肥嘟嘟的,真让人称奇!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它的颜色也十分与众不同。
外面的颜色比较深,棕褐色的里面则是金黄色的,太奇特了。
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终于可以吃饼干了,可没想到老师还要我们吃出形状来!这可怎么办,我看了看上面那两个大大的眼睛洞,又看了看那个涨鼓鼓的嘴巴想一个青蛙,主意是不错,可我心里又打起了“如意小算盘”:如果改成青蛙的话只能修改边缘,我就吃不到什么饼干了。
我又开始苦思冥想起来,可终究没有什么办法,算了,就做一只青蛙吧!也许这饼干生来就是被咬成青蛙的命吧!我开始了这项巨大的工程,先从最上面入手,青蛙的眼睛大大的,可这块饼干却是“眯眯眼”,我又只好给它“动手术”了我小心翼翼的用门牙嗑了一口,又沿着边源啃了下去。
我又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觉得边缘太毛燥了,我伸出舌头,慢慢的把它们都舔平。
一块饼干就这样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青蛙了,太神奇了!吃饼干写作文真是一举两得。
《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
进校附小徐敏
教师课上(戴上小兔头饰,播放儿歌录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大家好,我是小白兔,今天天气真好,可我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儿。
谁能帮我解决呢?
《小兔运南瓜》教学反思
进校附小徐敏
在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鼓励他们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发表意见,进行争论,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为他们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
我的做法是:
一、故事引路,激发情感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学低段的孩子乐听故事、乐说故事,也乐编故事,我捉住孩子们的这一年龄特征.这样做,不仅让孩子的很短的时间内,安静下来,也让孩子能更快的进入了角色当中。
二、换位思考,想说就说
当孩子进入到角色了,我抽出了第一幅图.孩子一看就明白了.这副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接着我以“可爱的小兔子们,请你们和你们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法子,能把这大南瓜搬回家吧。
”这句话让孩子走入了小兔子的角色,兴趣更浓了,仿佛自己就是那只要搬南瓜的小兔子,有的孩子在好朋友面前已经手舞足蹈地示范了起来。
这个环节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使学生的思维和说话能力得到提高。
当孩子们将自己的办法汇报出来时,想法之新奇着实让我惊叹,在这列举几个与大家分享。
他们的办法有:和同伴一起抬回家、把南瓜当车轮滚回家,请大象的长鼻子来帮忙,制作一个翘翘板,把南瓜弹回家,在南瓜中间挖个洞,自己钻入洞里把南瓜带回家,用一辆汽车将南瓜拉回家,用一辆手推车,把南瓜推回家。
有些想法虽不切合实际,但孩子的敢想敢说是值得赞赏的!
三、从故事中来,回到故事中去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
于是我就要求孩子把自己刚想到的办法用笔写下来。
于是孩子不假思索地来起了笔,把故事的图画画完整,再绘声绘色的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