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

2016-2017七下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答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复习卷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一、唐朝的繁盛。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答:①意思: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航行,也能够把船掀翻。

②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答:①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②具体体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机构,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等等。

(3)在唐太宗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请你简要写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答:①统治局面:贞观之治;②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答:因为唐初的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此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统治初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所以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分析唐朝的繁荣昌盛,结合当前形势,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答:(1)要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外国交往。

二、思想文化。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孙中山“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1)请回答:⑴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时期;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此制度完善于哪个朝代?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哪几个关键人物,他们有何措施?答:唐朝。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考内容。

(3)此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答: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材料三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说说这一措施有何影响?答:八股取士;四书五经;影响: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5)材料四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这是清朝的什么措施造成的?清朝实施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清朝的文字狱造成的;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7)秦朝、汉朝、明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三. 经济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或火耕而水耨。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饥。

——沈约《宋书》材料三: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能得到什么信息?答: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超过北方.(2)材料三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答:苏州、湖州(太湖流域);水稻(3)结合材料三,举三个例子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答: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使用纸币等。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答: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5)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②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④政府鼓励扶持经济发展。

四、科技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以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请写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答: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材料二: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的“创新”在科技上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材料三: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某一项成就”指的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指南针。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宋代我国科技遥遥领先,你认为这一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有哪些?答: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②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③两宋政府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④隋唐时期科学技术的积累;⑤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材料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学力和科学的应用》(5)结合材料四,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什么重要影响?答: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五: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

持节送公主入蕃。

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材料三:右图(1)材料一中这句话是谁说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①唐太宗。

②态度:一视同仁;③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影响:密切了唐藩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什么时候?当时设了什么部门管理西藏?答:元朝;宣政院(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答:①清朝;②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5)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六.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成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都。

——《明史.职官志》材料二: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材料三(1)材料二中的“帝”指谁?他推行什么改革措施?他推行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答:朱元璋(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目的:加强君权。

(2)材料二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3)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材料三中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答: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答: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七、对外政策的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材料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中国封建皇帝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用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四:2013年9月和10月,借外访的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