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区管道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氨区管道氮气置换施工方案

氨区管道氮气置换施工
方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1.目的
指导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
置换。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置换项目。

3.编制依据
3.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3.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锅炉机组篇)(DL/T5210.2-2009)3.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DL500901-92)
3.4.《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施工验收技术规程》(DL/T5257-2010)
3.5.《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4.作业项目概述
湖北能源集团葛店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脱硝工程脱硝改造工程本烟
气脱硝工程,脱硝氨区系统管道氮气置换主要包括:液氨储罐至液氨蒸发
器、液氨蒸发器至缓冲罐、缓冲罐至稀释罐之间管道。

由于#3、#4机组脱
硝改造还原剂来自液氨储罐A,液氨储罐B至今未曾进氨,本次#1、#2机组
脱硝改造将液氨储罐B投入使用,将液氨储罐A和B连通,由于储罐B中存
有空气,而氨气是一种易燃有毒气体,需要将储罐B中空气用氮气进行置换
后投入使用。

5.作业准备
5.1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器具配备
5.2人员配备
5.3氨区设备周围清理干净,道路畅通,照明充足。

5.4消防设施齐全,通讯畅通。

5.5炉、电办完专业检查确认表。

5.6气压试验范围内的平台、栏杆、扶梯安装结束,通道畅通无障碍,满足气压
试验检查。

5.7压力表经校验合格,量程在1.5倍试验压力左右,备有2只精度等级不低于
1.5级的压力表。

5.8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氮气置换方案规范作业
5.9充氮置换排空时或者取样分析时,需站在上风向位置,以防氨气中毒。

6.脱硝氨区系统气密性试验
6.1试验范围
由于液氨存储罐、液氨蒸发器、氨气缓冲槽在出厂前已进行过气密性试验,本次氮
气置换前需检验氨区系统管道及各相关接口的严密性。

管路:液氨储罐及相关管路、阀门、法兰等。

6.2试验合格标准
参与气密性试验的系统严密,无泄漏,系统能够保压30min以上。

6.3操作步骤
6.3.1试验前通知相关人员到场。

6.3.2试验前在系统上安装精密压力表。

6.3.3开启汇流排进气门,关闭缓冲罐至供氨总门,利用压缩氮气,把系统的压力升至约
试验压力的10%即0.21MPa,利用肥皂水对系统进行初步的检查。

6.3.4如系统无泄漏,继续利用压缩氮气,把系统的压力升至50%约1.05MPa,然后停止
升压,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6.3.5如系统无泄漏,继续利用压缩氮气对系统管路进行升压,按试验压力10%速度递增,
每次稳压3min,直至试验压力2.1MPa,停止升压,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6.3.6保压30min,如系统无泄漏,打开汇流排出气总门,对管路进行降压,系统压力将
至设计压力1.86MPa,然后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此过程要注意检查安全阀是否有动作或者泄漏的现象。

6.3.7如系统无泄露,气密性试验结束,系统气密性良好。

6.3.8系统气压试验检测泄漏和巡检时,严禁使用铁锤等坚硬物敲击阀门和管道。

气压试
验过程中没有指挥人的指挥,严禁自私操作任何阀门。

6.3.9试压过程中若有泄漏,不得带压修理。

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验。

7.脱硝系统氮气置换.
7.1氮气置换目的
为防止氨空气混和后发生爆炸,需将系统中空气用惰性气体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
使其浓度降至其爆炸浓度15.7%(体积浓度15.7%=V 氨/V 总)以下。

7.1.2高浓度的氨对人体具有危害,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
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置换,将氨浓 度降至30ppm (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30=V 氨/V )以下,以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7.1.3氨系统初次投运或检修后投运,应将系统内空气置换为氮气,目标是使氨系统内氧
气浓度低于3%
7.2脱硝系统氮气置换方法
1. 液氨储罐B 氮气置换
1) 将液氨蒸发器切换为手动运行,解除所有连锁和保护,微开蒸发器进蒸汽调节
阀;
2) 待液氨储罐B 压力降至0.0MPa 后,停运蒸发器,确认液氨储罐A 和液氨储罐B 已

靠隔离,关闭B 罐出液氨门;
3) 确认液氨储罐B 所有阀门已关闭;
4) 将氮气(0.5MPa 左右,最好是氮气槽车)接至氮气汇流排,开启汇流排进气门和

流排出气总门,开启液氨储罐B 充氮气门,往氨罐B 充氮气,待氨罐内压力升至0.15MPa
后,停止充氮气,开启液氨储罐B 顶部至稀释罐手动门(2个),待氨罐内压力降至 0.05MPa 后,关闭液氨储罐B 至稀释罐手动门(2个);
5) 进行4)步骤3次后,通过罐B 液位计排气口测量氨气浓度,若低于30ppm ,则停

置换,否则继续重复4)步骤,直至其浓度低于30ppm ,停止充氮气,氮气置换完成;
2.待氨区检修工作结束后,按上述方法将系统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后投入使用。

8.工艺质量及计量要求
8.1技术人员认真做好调试中各种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办好现场各种调试签证。

9.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9.1安全管理
9.1.1.按要求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确认、交底,施工人员必须全员签字。

9.1.2.现场要加强警戒,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域。

9.1.3.由于氨气有毒,在氮气置换时,严禁将液氨储罐内残余氨气直接排放到大气
中,需通过稀释罐进行吸收后才能将管道内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9.2安全防护措施
9.2.1.综合网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满足检查人员对管道检查的需要。

9.2.2.氮气置换及气密性试验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试运区域。

9.2.3.遵守各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9.2.4.有关人员必须学习与氨有关的安全指示及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系统的流程
等,熟悉有关规程、规范、措施。

9.2.5.压力试验前应将管道系统设备、阀门作一次全面检查。

9.2.6.超压时,严禁巡回检查,人不能站在临时堵板、焊口、水位计接口对面和法
兰结合面的附近。

监视压力表、升压泵及操作阀门的人员应保持一距离并有安全退让路线。

9.2.7.压力试验检查时,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指挥组汇报,不得自行处理。

在各
阶段检查时检查人员按组件划分,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9.2.8.参加压力试验和检查人员,不得单独行动,检查时应有人监护,各阶段检查
结束后小组负责人应清点小组人数和所带工具。

9.2.9.压力试验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和分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