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精练:(7)孔雀东南飞·并序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课时精练:(7)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哽咽(yè)遗(wèi)施否(fǒu)泰络绎(yì)B.伶俜(pīnɡ)磐(bān)石窈(yǎo)窕公姥(mǔ)C.白鹄(hú)赍(jī)钱彷(pánɡ)徨龙幡(fān)D.葳蕤(ruí)鲑(ɡuì)珍踯(zhí)躅晻晻(yǎ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饲养员介绍,动物园内的孔雀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飞行天性逐步降低。

对它们进行一定的飞行训练,很有必要。

B.“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2014 年11月30日亮相胜利剧院,演出了她的经典之作《孔雀东南飞》。

C.千古绝唱《孔雀东南飞》是第一首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D.汉代实行“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孔雀东南飞》中的庐江小吏焦仲卿,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仲卿妻刘氏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却在结婚两三年后就被婆婆嫌弃。

她与焦仲卿诀别时,虽然忧心忡忡,却依然"感君区区怀"。

B.2015年1月16日晚,庐剧《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在安徽大剧院拉开了公演的序幕,表演场面可谓附庸风雅,令人叹服。

C.汉代女子改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焦仲卿夫妻的婚姻悲剧发生在建安年间,那时焦仲卿妻自求遣归的想法并不奇怪。

D.《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夫妻二人对待爱情坚贞不渝,这自然值得肯定。

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天下所有的夫妻,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4、下列加粗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B.勤心养公姥C.否泰如天地D.其日牛马嘶5、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结发”指束发,古代男子15岁始束发,女子15岁束发而笄, 表示成年。

C.“黄昏” “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夜半”“人定”“鸡鸣”“黄昏”。

D.“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7、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枝枝相覆盖A.仰头相向鸣B.嬉戏莫相忘C.儿已薄禄相D.及时相遣归8、根据提示写出《孔雀东南飞》中对应诗句。

1.《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时叮嘱小姑在妇女欢聚的日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

9、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第一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诗中关于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和美貌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刘兰芝“不堪母驱使”,但依然恭敬辞别婆婆,并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刘兰芝的性格特点。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

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

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怠。

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

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

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

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

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

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

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

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

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

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

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

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

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赞美了焦刘二人忠贞的爱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第11期,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D.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11、《孔雀东南飞》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 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

假若刘兰芝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她写一则颁奖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项,否,pǐ;B项,磐,pán;D项,鲑,xié。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飞行天性”与“降低”搭配不当降低”可改为“消失”。

C项,语序不当第一首”应该放在“长篇叙事诗” 前面。

D项,结构混乱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可改为“便在察举制中受益”或“便是察举制的受益者”。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A项,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使用恰当。

C项,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使用恰当。

D项,坚贞不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使用恰当。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判断词语是不是偏义复词一定要放在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A项“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B项“公姥”,原意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D项“牛马”,牛和马,这里与“嘶”搭配,专指马;C项“否泰”,这里指坏运气,好运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正确的排序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项,“可怜”古义为“可爱”;B项,“自由”古义为“自作主张”;C项,“处分”古义为“处理安排”。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相”,都是“互相”的意思。

B项,指“我”,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