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理解专题测试卷

阅读理解专题测试卷

阅读理解专题测试
(满分100分,时长60分钟)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总分 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分数
一、课内阅读(62分)
邓小平爷爷植树(节选)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揪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引人注目:
兴致勃勃:
2.第3段中,邓爷爷栽树的步骤是:先,然后,接着,最后。

(4分)
3.仿照划线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4.从文章可以看出,邓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节选)
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小溪说:小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
冒着蒙蒙的细雨。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1.仿照“长长的”,再写4个词语(4分)
2.从文中划“”部分可以看出,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3.仿照划“”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4.开动脑筋,想想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3分)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

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4分)
圈:quān juàn 钻:zuān zuàn
2.仿照“结结实实”,再写4个词语(4分)
3.这个人第一次为什么不修羊圈?(3分)
4.“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大象的耳朵(节选)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大象不安起来。

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2分)
似:sì shì
2.大象为什么不安起来?(3分)
3.仿照划“”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4.最后,大象为什么又把耳朵耷拉下来了?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6分)
二、课外阅读(38分)
山岗上牧云
苏子沟的春天每年都比山外的春天来得早。

今年和春潮一起走进来的,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他身体敦敦实实,上身穿明黄色的毛衫,下身的牛仔裤又肥又长,裤脚卷起两圈才恰恰在脚踝处。

白色的旅游鞋风尘仆仆,可能是和它的主人赶了太多的路。

男孩在刚苏醒的苏子沟跳跃着。

最先发现男孩的是苏子沟的一位住户常五爷。

常五爷看见男孩就问:“孩子,你是来买鸭蛋的吗?”
男孩摇摇头。

“那你是来买我这羊的?”
男孩还是摇摇头。

“那是来干啥子嘛!”常五爷有点不耐烦。

“打——哄(工)。

”男孩口齿不清,一张嘴巴,口水就流了下来。

常五爷这才发现这孩子特殊着呢!但他听出来了男孩说打工。

——改选自中国作家网朱锡琴《山岗上牧云》
1.仿照“风尘仆仆”,再写4个词语(4分)
2.仿照划“”部分,再写一个句子。

(3分)
3.从划“”部分,可以看出男孩长相、着装和生活条件有什么特点?(6分)
4.男孩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来苏子沟做什么?(4分)
重阳节
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重阳节只在帝宫中进行。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后来,重阳节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明代,宫中妃嫔从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

九日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12年12月28日,中国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4分)
2.“重阳节”是什么时候传到民间的?那时候有什么习俗?(6分)
3.从文章看,宋代的“重阳节”跟唐代的一样吗?为什么?(3分)
4.明朝宫中的“重阳节”有什么特点?现代重阳节又有什么特点?(8分)
阅读理解专题测试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
1.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2.挑选树苗,移入树坑,挥锹填土,观察扶正。

3.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4.不怕辛苦(2分),细心(2分)且事实就是(2分)的人。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高高的白白的细细的绿绿的
2.不怕辛苦(2分),不怕困难(2分),乐于助人(2分)的人。

3.天上闪闪发亮的就是黑夜的眼睛。

4.哪里需要爱心,他就在哪里。

《亡羊补牢》
1.圆圈羊圈钻研钻石
2.认认真真干干净净仔仔细细毛毛躁躁
3.他认为羊已经丢了,修了也没用。

4.亡羊补牢:丢失了羊才知道修补羊圈。

比喻知错就改,及时纠正错误。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犯错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弥补错误。

《大象的耳朵》
1.似乎似的
2.因为它的耳朵耷拉着(1分),别人总说它(1分),它也开始怀疑耳朵有问题。

(1分)
3.十五的月亮像一个白玉盘。

4.因为当它撑起耳朵的时候,总有小虫子飞进去烦它。

(3分)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不一定是缺点,也可能是特点。

要做真实的自己。

(3分)
《山岗上牧云》
1.大名鼎鼎小心翼翼气喘吁吁得意洋洋
2.苹果露出了红彤彤的脸。

3.长相:敦实(2分);着装:宽大,不合身(2分);生活条件:艰苦(2分)。

4.口齿不清,天生残疾。

(2分)打工。

(2分)
《重阳节》
1.时间顺序(2分),因为文章都是从春秋战国、汉代、魏晋一直到现代。

(2分)
2.汉代(2分)佩茱萸(1分)、食篷饵(1分)、饮菊花酒(1分)以求长寿(1分)。

3.不一样(1分)。

因为文中说宋代更热闹,从“更”看出有差异。

(2分)
4.明代:妃嫔从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2分),皇帝要去万岁山登高览胜畅秋志(2分)。

现代:尊老、敬老、爱老、助老(2分);被定为法定节日(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