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医发展概况指南

韩医发展概况指南

韩医发展概况中国网 | 时间: 2006-10-08 | 文章来源:环球医药(一)韩医发展简史朝鲜的传统医学渊源于中国医学。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

朝鲜所产之白附子、海松子、延胡索、海藻、昆布也传入中国。

公元2世纪末,中国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等传入朝鲜,与当时的传统医学合并并发展成为朝鲜医学的主流。

当时的朝鲜医学是以高句丽、百济的药物疗法,新罗、高句丽的针灸术,新罗的《法师方》为基础,更吸收鲜卑的灸、烙法,蒙古的熏法而形成的三国固有医学。

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中医药已在朝鲜民众中广泛应用。

新罗统一以后,中朝医学交流更加频繁,以此为基础的朝鲜医学又有很大发展,此后,中医药在朝鲜大地上从理论到应用不断充实发展,不少朝鲜历史上的杰出医药家将中医药与当地的文化、哲学、医学、药学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传统医学——东医学。

15世纪,李氏王朝时,东医学又得到集中开发。

公元1433年刊行的《乡药集成方》、公元1448年刊行的《医方类聚》和公元1613年刊行的《东医宝鉴》三部医学巨著的编纂完成,标志着朝鲜医学已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医学体系。

至19世纪初,东医学家李济马运用中医学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了《东医寿世保元》一书。

该书以“天、人、性、命”整体观和“四维之四象”结构为理论指导,形成了在临床上施行辨象施治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

创立了以体质为诊治依据的四象医学学说,该学说是东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

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

近百年来四象医学又有了新发展,东医学家们先后编辑出版了《四象新编》、《四象金匮秘方》、《东西四象诊疗医典》、《四象医学原论》等多种著作,为发展朝鲜的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

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朝鲜,但由于朝鲜政府采取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政策,因此,东、西两种医学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东医学、西医学两大系统并立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别为南北两个国家,南部为大韩民国(韩国)。

1951年10月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医药法令,该法令规定了在韩国东医和西医的地位相同,享受同等待遇。

因而,近数十年来东医学在韩国得以稳步发展。

东医学在韩国又按日本国的习惯称为“汉医”或“双方医”,“东洋医学”,80年代,韩国政府规定将“东医”、“汉医”统一称为“韩医”,其英译名为“Korean Oriental Medcine”(意为高丽东方医学)。

(二)韩医现状韩医作为韩国的传统医学,一直是解除人民病痛的重要医疗手段,草药在韩国受到普遍赞同和信任。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长寿,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因此,近十几年来,韩医发展较快,据统计1980年韩国领取执照的韩医师3,015人,1985年增加到3,789入,目前已发展到 5,000余人。

韩医学院也由1986年的5所增加到10所,培养出来的人材很受欢迎。

尤其是名牌韩医学院,如庆熙大学韩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社会重视。

目前韩医院和韩医诊所在全国星罗棋布,约有3,600多家,其中设备较好的韩医院有20多所,如园光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在理礼、全泉开设的韩医院,庆熙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在汉城设立的附属韩医医院等等。

此外,近年来韩医学科研也有相当规模及水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要课题有难治病(如癌,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肝炎等)、经络实质及综合的研究、实验动物的经穴选择、针刺麻醉与止痛等。

尤其是四象医学的基础研究颇具特色。

虽然韩医学近十年来发展较快,韩国保健社会部(卫生部)对韩医仍采取“允许型”的政策,但由于保社部及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均由西医药人员担任,因此,有向“限制型”转化的趋势。

如1991年,韩国准备提出“一元化”的政策,即必须有西医资格后,学习韩医,方能开业,将西医和韩医“一元化”合并,实质上是逐步取消韩医师,对此,广大韩医十分不安,以韩医师会为主出面向政府提议改变这一方案。

(三)韩医药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医药学在世界声誉的提高,韩国医学家逐步认识到韩医的根在中国。

因此,不少韩医师通过韩医学会要求和中国中医药学者交流,并来华进修和学习中国的传统医药技术。

韩国国家保社部也制定了凡在中国学习取得中医大学教育及毕业文凭的人员均可以参加韩国开业医生执照考试的政策。

目前来华进修、学习中国传统医学技术已成为韩医学界的热点。

中医学在韩国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药市场也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繁荣,“中药学”已在韩国兴起。

因此,可以预计,随着中韩两国医学交往的日益增加,现代中医药学理论的不断传入,韩国传统医学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与西医并肩为韩国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

同时亦使韩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韩医学韩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和印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而来的。

其治疗方法和技巧基本属于传统中医的范畴。

蒙元时期,韩医开始自成体系。

在朝鲜王朝时期,韩医得到长足的发展。

医学著作《东医宝鉴》被第九届世界记录遗产国际咨询委员会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展开韩医学“韩医学”这一学科是否存在在中国医学界有很大的争议。

朝鲜的传统医学渊源于中国医学。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

朝鲜所产之白附子、海松子、延胡索、海藻、昆布也传入中国。

公元2世纪末,中国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等传入朝鲜,与当时的传统医学合并并发展成为朝鲜医学的主流。

当时的朝鲜医学是以高句丽、百济的药物疗法,新罗、高句丽的针灸术,新罗的《法师方》为基础,更吸收鲜卑的灸、烙法,蒙古的熏法而形成的三国固有医学。

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中医药已在朝鲜民众中广泛应用。

新罗统一以后,中朝医学交流更加频繁,以此为基础的朝鲜医学又有很大发展,此后,中医药在朝鲜大地上从理论到应用不断充实发展,不少朝鲜历史上的杰出医药家将中医药与当地的文化、哲学、医学、药学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传统医学——东医学。

15世纪,李氏王朝时,东医学又得到集中开发。

公元1433年刊行的《乡药集成方》、公元1448年刊行的《医方类聚》和公元1613年刊行的《东医宝鉴》三部医学巨著的编纂完成,标志着朝鲜医学已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医学体系。

至19世纪初,东医学家李济马运用中医学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了《东医寿世保元》一书。

该书以“天、人、性、命”整体观和“四维之四象”结构为理论指导,形成了在临床上施行辨象施治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

创立了以体质为诊治依据的四象医学学说,该学说是东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

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

近百年来四象医学又有了新发展,东医学家们先后编辑出版了《四象新编》、《四象金匮秘方》、《东西四象诊疗医典》、《四象医学原论》等多种著作,为发展朝鲜的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

19世纪末,西方医学传入朝鲜,但由于朝鲜政府采取东、西医两种医学并存的政策,因此,东、西两种医学体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东医学、西医学两大系统并立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别为南北两个国家,南部为大韩民国(韩国)。

1951年10月韩国政府颁布了国民医药法令,该法令规定了在韩国东医和西医的地位相同,享受同等待遇。

因而,近数十年来东医学在韩国得以稳步发展。

东医学在韩国又按日本国的习惯称为“汉医”或“双方医”,“东洋医学”,80年代,韩国政府规定将“东医”、“汉医”统一称为“韩医”,其英译名为“Korean Oriental Medcine”(意为高丽东方医学)。

韩医作为韩国的传统医学,一直是解除人民病痛的重要医疗手段,草药在韩国受到普遍赞同和信任。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长寿,对传统医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因此,近十几年来,韩医发展较快,据统计1980年韩国领取执照的韩医师3,015人,1985年增加到3,789入,目前已发展到5,000余人。

韩医学院也由1986年的5所增加到10所,培养出来的人材很受欢迎。

尤其是名牌韩医学院,如庆熙大学韩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社会重视。

目前韩医院和韩医诊所在全国星罗棋布,约有3,600多家,其中设备较好的韩医院有20多所,如园光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在理礼、全泉开设的韩医院,庆熙大学校韩医科大学在汉城设立的附属韩医医院等等。

此外,近年来韩医学科研也有相当规模及水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要课题有难治病(如癌,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肝炎等)、经络实质及综合的研究、实验动物的经穴选择、针刺麻醉与止痛等。

尤其是四象医学的基础研究颇具特色。

虽然韩医学近十年来发展较快,韩国保健社会部(卫生部)对韩医仍采取“允许型”的政策,但由于保社部及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均由西医药人员担任,因此,有向“限制型”转化的趋势。

如1991年,韩国准备提出“一元化”的政策,即必须有西医资格后,学习韩医,方能开业,将西医和韩医“一元化”合并,实质上是逐步取消韩医师,对此,广大韩医十分不安,以韩医师会为主出面向政府提议改变这一方案。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医药学在世界声誉的提高,韩国医学家逐步认识到韩医的根在中国。

因此,不少韩医师通过韩医学会要求和中国中医药学者交流,并来华进修和学习中国的传统医药技术。

韩国国家保社部也制定了凡在中国学习取得中医大学教育及毕业文凭的人员均可以参加韩国开业医生执照考试的政策。

目前来华进修、学习中国传统医学技术已成为韩医学界的热点。

中医学在韩国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药市场也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繁荣,“中药学”已在韩国兴起。

因此,可以预计,随着中韩两国医学交往的日益增加,现代中医药学理论的不断传入,韩国传统医学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与西医并肩为韩国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

同时亦使韩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韩国《职业杂志》今年发表的《2010年最有前景的10种职业》的调查表明,“韩医”是“2010年最有前景的职业和韩国人最希望从事的职业”。

“韩医”在韩国社会地位较高,收入也相当可观。

视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以适应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人们的需求。

《东医宝鉴》是7月31日被第九届世界记录遗产国际咨询委员会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在韩国有关的宣传中,《东医宝鉴》被称为是总结“韩医学”精华的集大成之作,申遗成功也被韩国一些组织认为是宣传“韩医”及确立“韩医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正体性”的绝好机会。

一些学者认为,《东医宝鉴》95%的内容均辑录自中医著作,并非原创,将之称为总结“韩医学”精华的著作是完全无视历史真实,其准确的定位就是一位朝鲜人学习中医后所编纂的中医集成读本。

《东医宝鉴》几年前起议申遗时,因为被认为韩国把“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在中国引起较大争议,韩国方面后来解释只是一本书的申遗,但言语间对于韩国申遗的真正目的却犹抱琵琶,韩国学者韩大熙对此就直白多了,他说,通过申遗“要把韩医学确立为我们民族传统医学的正体性之后,逐步向韩医学的圣地而迈进”——也就是说,《东医宝鉴》申遗只是“项庄舞剑”,其意却在确立“韩医学”的正体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