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最新)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最新)
为中毒,应减量
18
高浓度:窦房,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因传导阻滞诱发浦氏 纤维自律性↑所致
奎尼丁晕厥或猝死:引起严重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 →晕厥、惊厥乃至死亡。由于室内弥漫性传导阻滞 →众多异位节律点发放冲动所致
处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电击除颤、 异丙肾上腺素、乳酸钠
19
其它IA类药物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药理作用】:1 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与奎相似但弱
2 仅有微弱的抗胆碱作用;3 不阻断受体
【应用】: 1 房扑、房颤: 疗效不如奎尼丁
2 对室性心动过速: 疗效优于奎尼丁 3 治疗心梗后室性Arr (猝死)
【不良反应】肝脏中的代谢成分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
仍有活性,过多NAPA易引起Tdp。久用引起 “红
0
0相:
大量Na+ 内流
3相: Ik 大量K+外流ຫໍສະໝຸດ -70-90 4相
APD
4相:Na+-K+ ATPase
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0~3相,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响,膜电位恢复所需时8间
自律细胞的自律性
自律细胞4相不稳定→自动缓慢去极化。
自律细胞4相复极完 毕所达到的最大膜 电位:最大舒张期 电位(MDP)
Ⅱ、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普萘洛尔)
-blockers
propranolol
Ⅲ、延长APD药: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
Increased APD drugs amiodarone
Ⅳ、阻Ca2+内流药:维拉帕米(戊脉安)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异博定)
verapamil 15
丙吡胺(Diso斑py狼r疮am样i反de应)”,故用药以不超过1月为宜。
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与奎尼丁相似
临床应用
✓广谱,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房颤时与地高辛合用,防止心室率加快
17
不良反应
发生率:1/3,安全范围窄 1. 栓塞:窦性复律,收缩力↑心房附壁栓子脱落 2. 金鸡钠反应:胃肠、CNS反应(耳鸣、听力↓,
视力模糊、晕厥等)
3. 低血压(阻断受体) 4. 其他:药热,血小板↓,易引起地高辛中毒 5. 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 治疗浓度:心室内传导减慢,QRS波延长>50%,
12
• 第二部分
抗心律失常药物传统分类和基本应 用原则
1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
1、 降低自律性
4相 Na+内流↓ Ca+内流↓ K+外流↑
3相 K+外流↑而MDP↑4相坡度变平
上移阈电位(阻Na+通道)
2、减少后去极与触发活动 3、消除折返
①加快传导而消除单向阻滞:0相Na+的内流↑,↑膜反应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临床应用
1
概述 General overview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请根据您 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Click to enter the specific text in this column to explain the sub item content briefly. Please modify i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content.
去极快 传导 快 (0.4~4.0 m/s) 4相 Na+内流
K+外流
慢反应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病变心肌
小( -50~ -70 mV) 慢Ca++内流 去极慢 慢 (0.02~0.05 m/s)
Ca++内流 K+外流
11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 自律性↑或异常: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窦房结起搏点冲动发放加速—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功能↓或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异位起搏点冲动 的形成 —早搏,二联律---反复出现:心动过速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缺血缺氧: 静息电位﹤-60mV时,亦能出现自律性异常
2
• 一、心肌组织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和心肌 细胞电生理基本知识
•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传统分类和基本应 用原则
• 三、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四、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 五、近几年出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介绍
3
第一部分
• 心肌组织的基本电生理特性和心肌 细胞电生理基本知识
4
• 心肌组织四大生理特性:
➢ 收缩性 ➢ 兴奋性 ➢ 传导性 ➢ 自律性
5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6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
mv
+30
0
去
复
极
极
-70 -90
离子通道开放,阳离子内流——去极 阳离子外流——复极
7
心肌动作电位及离子转运
mv
1相:Ito
+30
K+短暂外流 2相: Ik
K+外流,Ca++、 Na+内流
K+外流
离子通道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
自律细胞—— 4相坡度(斜率) 最大舒张期电位(MDP)
非自律细胞——静息电位
Na+ 、Ca2+ 、K +通道
Na+外流,K+内流
恢复原来极化状态 10
二、快反应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蒲氏纤维
膜电位 大(-80~ -95 mV) 0相 快Na+内流为主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断药
(一)ⅠA类药物:中度抑制Na+内流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奎尼丁(Guinidine)
本品为金鸡钠树皮的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
16
体内过程
▪ 口服F为70%~80%,30 min出现作用,2~3h作用最强 ▪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 ▪ 心肌浓度=10血药浓度
• 肝脏代谢,活性物(三羟奎尼丁) • 酸性尿中排泄↑
SA/AV结 自律 细胞
非自律 细胞
9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RP)极化:膜内较膜外负 90mv(心室肌、蒲氏纤维)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先除极后复极
0相(快速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K+ 短暂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Na+(少量)内流,
Lidocaine,Phenytoin sodium
②减慢传导而使单向阻滞 0相Na+的内流↓,↓膜反应性
变成双向阻滞 Quinidine
14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阻Na+内流药:根据阻滞钠通道情况又分 Sodium channel block-erIsA奎尼丁quinidine -IB利多卡因lidocaine -IC普罗帕酮propafe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