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神奇的纸桥
纸也能造桥吗?也能。
但那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纸,而是一种混有金属丝纤维的新型纸。
这种纸强度极高,一张厚30厘米的纸,折叠起来,可以经受住420公斤的压力。
在美国,科学家就用这种纸,造成了一座世界上罕见的纸桥,纸桥长15米,宽3米。
你不要以为这是供观赏的,桥面上能通过两三吨重的汽车呢!
填一填。
一()桥一()纸一()新型纸一()车
给正确的答案打上“√”。
(1)我们用来写字的纸能造桥吗?
A、不能
B、能
(2)世界上第一座纸桥式那个国家造出来的?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3、你长大了,还想用什么来造桥呢?(提示:玻璃、水泥石头、木头……)
(二十四)
马路上的汽车真多!我最爱看洒水车开过。
亮晶晶的水珠向外喷洒,洗净了路面,洗绿了草坪,洗亮了树叶,洗艳了花朵。
只要它把清凉的水喷过,连知了也不唱那炎热的歌了。
1这段话共有()句。
2“我”最爱看()开过。
3连一连。
洗亮树叶
洗净草坪
洗艳路面
洗绿花朵
(二十五)大自然的邮票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nèn)嫩的芽瓣(bàn)。
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
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
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
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这一段话共有()句话。
(2)一年有()()()()四个季节。
(3)春天的树上,芽瓣是();夏天的树上,叶片是();秋天的树叶颜色有()和
()。
(4)大自然的邮票是指
()。
(二十六)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他画的城市那么美。
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1、这段短文共有()句。
2、京京的家乡在()。
他画了家乡的街道、()、()。
(二十七)
夏天,温度很高,小蜜蜂纷纷从小河里运来水,洒在巢里,并扇动翅膀降温。
蚂蚁避暑的方法很巧妙,搬来沙粒和小土块封住洞口,防止热气进洞。
红蜻蜓用尾巴朝着太阳,不让太阳照到头上,以防中暑。
花蝴蝶到了中午,就并拢翅膀,倒挂在树叶背后避暑。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蚂蚁是怎么避暑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按短文内容填空。
文中写的昆虫有()()()()。
(二十八)
腊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花衣裳。
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
别的花儿怕风雪,只有腊梅放幽香。
1、短文中腊梅花是什么颜色?()
2、腊梅花开花时有没有叶子?()
(二十九)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流过,河岸上栽着许多树。
春天的时候,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看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家乡真美啊!我爱我的家乡!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有()句话。
3、短文中写颜色的词语有()()
4、桃花()的时候开,桃花开的时候像()。
5、短文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用“——”画出来。
(参考答案:小河桃花石桥农田)
6、作者的家乡真美呀!你能用笔画一画吗?
(三十)快乐的夏天
去年夏天,我过得特别快乐。
爷爷带我来到小兰家。
小兰比我大一岁,她的家在山区,家里比较穷,爷爷决定资助她上学。
每天,我和小兰一起去上坡放羊、割草、捉蝈蝈,特别开心。
几天以后,爷爷又把小兰带回城里。
白天,我们一起看书,做游戏;晚上,我们一起听爷爷讲故事。
赶上星期天,爸爸妈妈还带我们逛公园,参观博物馆。
今年夏天又到了,我越来越想念小兰,我们还要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在加点的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资.助(zhīzī)参.观(chān cān)想念.(liàn niàn)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乐——()资助——()
从文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十一)
下雨了,一根根雨丝飘下来,多像云姑娘的头发呀。
街上盛开了一朵朵伞花,我的小伞都等不及了,它也要盛开。
1、儿歌共有()句话。
2、雨丝像(),撑开的伞像()。
3、用“﹏”画出写雨丝的句子。
(三十二)小青蛙
青蛙披着一身碧绿的衣裳,露出雪白的肚皮。
青蛙的头又宽又扁,头上鼓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它的嘴又扁又大,青蛙的前腿短,后退长,一蹦就有几尺远。
1、短文共有()句话。
2、用“——”画出描写青蛙头、嘴的句子。
3、青蛙披着(),露出()。
青蛙的头(),头上鼓着一对()。
(三十三)——————————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
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挠我的小脚丫。
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
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
哗哗哗,浪花跑来跑去,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步子()的贝壳()的小虾()的娃娃
2、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句话。
3、请为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4、短文中“我”把浪花看做()。
(三十四)谁来了
花儿渴了,低着头。
大象来了,长长的鼻子是水壶,向上一甩,哗……花儿抬头笑了。
果子熟了,掉在地上,刺猬来了,尖尖的刺儿时叉子,打个滚儿,嘿,把果子收走了!
照样子写词语(提醒孩子分析例子的词语的形式是AAB)
例子:长长的()()
你知道花儿为什么抬头笑吗?
想一想,填一填
大象的鼻子是()。
刺猬的刺儿是()。
请你想一想,如果袋鼠来了,它会怎么做?
答:
(三十五)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挖井人,时刻()()毛主席。
”
按原文填空。
石碑是谁刻的?( )
A、毛主席 B 、乡亲们
3、井是谁挖的?( )
A、毛主席
B、乡亲们
C、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
4、“吃水不玩挖井人”的意思是()
A、吃水不能忘记挖井的人。
B、不能忘记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