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矗.立(chù) 伫.立(zhù) 剽.掠(biāo) 尽态极妍.(yán) B .椽.子(chuán) 囷.囷(qūn) 缦.立(màn) 在庾.之粟.(yǔ sù) C .椒.兰(jiāo) 妃嫔.(bīn) 辇.车(n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D .媵.嫱(yìng) 鼎铛.(dāng) 横槛.(jiàn) 逦迤..(lǐ yǐ) 【答案】 B(A 剽piāo;C 嫔pín;D 铛chēng)2.下列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 B.⎩⎪⎨⎪⎧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谁得而.族灭也吾尝终日而.思矣D.⎩⎪⎨⎪⎧ 犹且从师而.问焉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答案】 A(顺承;转折。
B.转折;C.修饰;D.顺承)3.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且焉.置土石 ⑤则耻师焉.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徐徐焉.实狼其中A .①⑦/②⑤/⑥/③④B .①⑦/②/③④/⑤⑥C .①⑦/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⑦/③⑤/④⑥【答案】 B(词尾,……的样子/兼词,于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4.下列“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 晋陶渊明独爱.菊。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答案】 A(A 项中“爱”作“爱护”讲;B 项中“爱”①“疼爱”的意思,“爱”②“吝惜”的意思;C 项中“爱”①意为“疼爱”,“爱”②意为“喜爱”;D 项中“爱”①是“喜爱”的意思,“爱”②是“爱护”的意思)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 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 ⑩句读之不知A .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 .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C .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 .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答案】 A(①④助词,的;②⑤动词,往,到;⑥⑦取独;⑧⑩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代词,代金玉珠宝等物;⑨助词,词尾,不译)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E.辇.来于秦【答案】E(名词作状语。
A、B.名词动用;C.名词的意动;D.动词活用为名词)7.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盘盘焉……几千万落”,极言亭台楼阁的不计其数。
B.“长桥卧波……何虹”运用比喻手法,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
C.“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从人的感觉的角度突出这个庞大建筑群的错落有致。
D.“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
【答案】C(“错落有致”错,应为“错综复杂”)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阿房宫的来历、外在形势和本体建筑。
B.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宫人奢侈的宫廷生活。
C.文章第三自然段,叙写秦的豪奢,秦的灭亡,阿房宫被烧毁。
D.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答案】D(从最后一自然段开头一句可知作者不只是分析秦灭亡的原因,还分析了六国的灭亡原因,从最后一句看,作者还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这一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9.下列句中“使”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答案】B(A、C、D均表使令,让;B表假设,如果)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答案】D(“可怜”古义是可惜,今义是“怜悯、同情”)11.与例句中画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答案】C(C是被动句;A、B是判断句;D是反问句)12.对文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先以“嗟乎”发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进而质问秦之对待财物前后不同的态度。
B.文段中间一连用了六组排比句,极写秦取天下后的繁华强盛,这一“扬”为下文“抑”(贬)秦作了铺垫。
C.最后写“天下人”与秦统治者的对立较量,结果是秦亡,阿房宫也化作了一片焦土。
D.文段重在议论,通过层层铺垫,最后转到了秦灭亡的结局上,可谓用心良苦。
【答案】B(这里揭示的是秦的侈靡,带给人们的无尽灾难)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贞烈墓记天台县郭老之女,年十七,姿色甚丽,嫁同里旗卒。
年二十三,因夫卧病,至里社祠中祈祷。
本卫千夫长①李奇见之,心慕焉。
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向设亭障,分兵戍守,李遂遣卒行。
郭氏独居,李乃.日至卒家,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
经半载,夫归,具以情白。
为属所辖,罔.敢谁何。
一日,李复来,卒故匿床下,听其语涉戏,大怒,持刃出,而李脱走。
李诉于县,捕系穷竟,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
而李欲速杀其夫,使郭氏无所归。
故嘱其左右邻,不与馈食。
子女尚幼,郭老死矣。
郭氏茕茕一身,乃躬馈于卒。
久之,一狱卒叶姓者至,有意于郭氏,欲以.情感之,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一日,旗卒所卧竹床泛青而生叶,同禁者皆惊喜,吏亦来贺,以为肆赦可待。
叶独心恶之也。
忽狱中传有五府官出②,所以斩决罪囚者。
叶心喜,遂入以报曰:“祥瑞之兆,未必非祸祟也。
”且煦煦顾怜其子女,切齿骂李,与卒抱持而泣。
已乃谓卒曰:“我与尔爱如手足,尔万一不保,尔妻、子女必不保;顾我尚未娶,宁肯俾我为室乎?若然,我之视汝子女,犹我子女也。
”卒深诺其言。
叶乃令郭氏私见卒,卒谓曰:“我死有日,此叶押狱性柔善,汝可嫁之,无甘心事仇雠也。
”郭氏泣曰:“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既归,持二幼涕泣而言曰:“卖汝与人,或可度日。
汝在他人家,非若父母膝下,毋仍旧娇痴为也!”遂携二儿出,至县前,遇人具道其故。
有怜之者,纳其子女,赠钱三十缗。
郭氏以三之一具酒馔,携至狱,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
既而以二之一与之曰:“君扰押狱厚矣,可用此答之。
又余钱若干,可收取自给。
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
”泣别而.出,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
此处水极险恶,竟不为冲激倒仆。
人以为奇,走报县官。
县官乃焚香再拜,令妇人共举之,则水不为患。
又为申达总管府,将李抵罪而释卒。
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更与之钱。
次年丙戌,宣抚使巡行列郡,察得此事,闻之于朝,乃于其墓前筑一坊,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选自明代邵景瞻《觅灯因话》,有删改) 【注】①千夫长:统率千户所的军官。
②五府官出:朝廷刑部官临狱审查结案。
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去:距离B.为属所辖,罔.敢谁何罔:无,没有C.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适:女子出嫁D.危.坐而死危:危险【答案】D(危:端正)14.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郭氏“贞烈”性格的一项是( )①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②茕茕一身,郭氏乃躬馈于卒③尔之死,我又能二适以求生乎④与卒相持,哽咽不能语⑤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⑥旌之曰:“贞烈郭氏之墓。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答案】 B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奇倾慕郭氏的出众容貌,把她丈夫派到外地服役,多次去调戏郭氏,但对方却不屈服于他的淫威。
B.旗卒被李奇控告,被投入大狱。
监狱中有一位叶姓狱卒,对旗卒的遭遇表面上十分同情,实则另有所图。
C.旗卒希望把郭氏托付给叶氏,但郭氏坚决不同意。
她把亲生儿女卖了换钱,买了酒食给丈夫,又把剩下的钱送给叶氏表达谢意。
D.郭氏在仙人渡溪水中自尽身亡,竟然没有被水冲走。
此事被官员知道后,上奏朝廷,为她建牌坊表彰其贞烈之德。
【答案】C(“又把剩下的钱送给叶氏表达谢意”不对。
她是把钱的二分之一让丈夫去答谢叶氏,剩下的给丈夫自用。
)16.把文言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该死,桎于囹圄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能馈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官赎还其子女,人亦义之,不受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按照拿刀杀(或“刺杀”)本部官员的罪论处,将旗卒定为死罪,把他抓到(或“带上刑具关在”)监狱里。
(2)我到一个富贵人家劳作,来赚取生活费用,恐怕十多天不能给你送饭。
(3)官府赎回归还他的子女,买孩子的人家认为她很有道义,不要买孩子时的钱财。
四、高考热点17.用“如果人文知识分子”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镜子映照自己并镜鉴他人,泉水滋养自己并哺育他人,灯盏燃烧自己并照亮他人,如果人文知识分子都能像它们那样把智慧、清醒和热情结合起来,就能丰富自己的思想也能丰富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