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的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所有孔隙在内的质量。
2、材料的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闭口孔在内的质量。
3、材料的堆积密度: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材料的密实度:对于绝对密实的体积与自然状态体积的比率。
6、材料的孔隙率:在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所占的比例。
7、材料的空隙率:在颗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间空隙所占的比例。
8、材料的吸水性ω0: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9、质量吸水性和体积吸水性表达式:P310、材料的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
计算公式:11、材料的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或油等级液体渗透的性质。
表示方式:12、材料的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经多次冻融循环(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
等级分为:F10、F15、F25、F50、F10013、材料的导热性:材料本身具有的传导热量的性质。
表示为:λ=14、材料强度:材料抵抗在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性能称为强度。
强度分为:抗压、抗拉、抗弯、抗剪。
15、材料的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16、材料的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尽寸,并且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17、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不同之处:没有单纯的弹性或塑性的材料,各种材料在不同的外力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形性质。
在受力不大时,表现为弹性变形,而当外力达到一定值时,则呈现塑性变形,许多材料在受力时,弹性和塑性变形同时发生,这种材料当外力取消后,弹性变形会恢复,而塑性变形不能消失。
18、材料的耐久性: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19、普通硅酸盐水泥:指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或/和混合材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粉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0、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21、硬化水泥石的组成成分:水泥石是由凝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内核和毛细孔等组成的非均质体。
22、水泥的初凝:从水泥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时间。
不小于45分钟。
22、水泥的终凝:从水泥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所需时间。
不大于390分钟。
2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23、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浆体在凝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24、影响安定性的因素:由于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是水泥粉磨时所掺入石膏量过多造成的。
25、水泥检验过程中成型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带模养护箱或雾气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养护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26、水泥强度测定:(1)抗折强度测定: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 N/s的速度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上相对的侧面上,直至折断。
抗压强度测定:半截棱柱体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以2400N/s±200 N/s 的速度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2)结果的确定:抗折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不试验结果。
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的,应剔出后再取平均值不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经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则此组结果作废。
27、水泥强度的计算:28、通用硅酸盐水泥不合格品:依据GB-2007规定,检验结果符合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技术要求时为合格品;检验结果不符合上述中任何一项技术要求时为不合格品。
29、砂的定义:指公称粒径小于5.00㎜的岩石颗粒,按产地来源、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砂、人工砂和混合砂。
30、砂的细度模数公式:31、细度模数的划分: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32、砂的含泥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33、砂的石粉含量:是指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34、砂的泥块含量:是指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的颗粒的含量。
35、石子的最大粒径:粗集料公称粒径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36、如何选择石子的最大粒径: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的规定,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2,并不得超出50㎜。
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集料最大粒径一般不大于16㎜。
37、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含泥量将会严重影响石与水泥的粘结力、降低和易性、增加用水量,影响混凝土的干缩和抗冻性。
泥块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含泥量大,特别对抗渗、收缩影响更为显著。
38、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
39、片状颗粒:凡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40、碎石强度的表示: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班表示。
41、预拌混凝土:是指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和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42、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是指其在搅拌、运输、浇筑、捣实等施工作业中易于流动变形,并能保持其组成均匀稳定的性能。
43、影响和易性的因素:组成材料的性质、水泥浆的数量与稠度、砂率。
44、混凝土流动性大小的测定:用坍落度法或维勃稠度法来测定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
45、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有百分比。
46、砂率大小对混凝土和易性有何影响:砂率过大时,由于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都增大,当水泥浆一般情况下,集料的水泥浆减薄,混凝土的稠度减小,流动性变小;当砂率过小时,砂子不足以填满石子的空隙,要用部分水泥浆填充,导致集料间起润滑和粘聚作用的水泥浆减,混凝土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减小,出现离析、泛浆,甚至溃散现象。
47、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温度20±2℃,相对温度95%以上)至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称为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48、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及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²或MPa)来表示的。
49、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强度与水灰比的影响;2)集料的影响;3)养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4)龄期。
50、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泯或早强型水泥;2)采用低水灰比、用水量较少的干硬性混凝土;3)采用质量合格、级配好的碎石,及合理的砂率;4)采用机械搅拌与振实等强化施工工艺,提高水泥水化程度;5)掺加增强型外加剂或混合材料。
51、混凝土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温度收缩、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
52、徐变:是指混凝土在长期恒荷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沿着作用力的方向发生的变形。
53、徐变产生的原因:由于水泥石中的凝胶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粘性流动,使凝胶孔水向毛细孔迁移,或者凝胶体中的吸附水或结晶水向毛细孔迁移渗透所致。
54、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周围环境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的能力。
55、耐久性包括:抗冻性、抗渗性、抗侵蚀性、抗碳性、抗碱—集料反应及阻止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能力等性能。
56、混凝土强度评定:统计方法评定(对于大批量、连续生产的混凝土);非统计方法评定(对于小批量或零星生产的混凝土)。
56、强度计算公式:57、混凝土配合比计算:f cu,o≥f cu,k+1.645σ58、常用混凝土外加剂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
59、减水剂作用:提高流动性、提高强度、节省水泥、改变混凝土性能。
60、引气剂作用:改善和易性、提高耐久性、对强度及变形的影响。
61、早强剂:能加速水泥的水化,使早期能出现大量的水化产物而提高强度;能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溶性复盐,形成坚强的骨架使早期强度提高。
62、缓凝剂作用:能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使拌合物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利于浇灌杨型,提高工程质量,同时还具有减水、增强、减低水化热等多种功能,对钢筋无腐蚀作用。
63、速凝剂作用: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
64、防冻剂作用:1)防冻剂中的防防冻组分具有降低冰点的作用,它有利于负温下混凝土中液相的继续存在,这不仅避免了冻胀危害,而且还能使水泥仍能继续水化。
2)防冻剂中的减水组分可减小混凝土的水灰比或拌合作水量,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的面冰量,减少低温冻胀对混凝土的破坏程度。
3)防冻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改变液相浓度和成冰过程的作用,可使低温下孔隙水结冰时形面的冰晶粒度变得细小且分散均匀,从而显著缓解对混凝土的冻胀危害。
4)防冻剂中的早强组分具有促进水泥在较低温度下水化速度的作用,可使混凝土及早产生强度,增强其抵抗破坏的能力。
5)防冻剂中的引气组分通过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微小封气泡可以缓解充水孔隙的局部冻胀,降低其冻胀应力。
6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过程中加荷速度的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取每秒钟(0.3~0.5)MPa;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取每秒钟(0.5~0.8)MPa;强度等级≥C60时,取每秒钟(08~1.0)MPa。
65、混凝土养护室的温湿条件: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
66、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稠度)、分层性、保水性。
67、分层度的表示:主要体现砂浆拌合物在运输及停放时的稳定性,以砂浆拌合物静置30min前后稠度的变化值来表示。
67、砂浆养护条件: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
68、砂浆立方体强度计算公式:P11769、砂浆每组试件为3个。
70、烧结普通砖强度计算:P15371、烧结普通砖试验结果评定:P15372、砖的抗冻性试验方法:1)分别检查十个试件的外表面,在缺陷处涂上油漆,注明编号,静置于待干。
2)将一组五个冻融试件浸入10~20℃的水池或水箱中,水面应高出试件20㎜以上,试件间距不得小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