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及主要机具
1.1材料准备
MU15粉煤灰砖、M10水泥砂浆、200或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密度500kg/m3(A3.5B06级),抗压强度3.5MPa(A3.5级)),M5混合砂浆;HPB300或HRB400钢筋直径6.5,HRB400钢筋C12;众固牌ZHG-6型注射式植筋胶。

中砂、粉煤灰、水泥等材料应经进场并经试验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1.2主要机具:
机械:塔式起重机、卷扬机及施工电梯、切割机、GSB20-2型冲击钻。

工具:夹具、手锯、灰斗、吊篮、大铲、小撬棍、手推车等。

2.作业条件
2.1砌块砌筑施工前,结构工程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

2.2放好砌体墙身位置线、门、窗洞口等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预检合格。

2.3按砌筑操作需要,在剪力墙上弹出每层的建筑+0.50米线,作为标高控制线。

2.4基地清理干净无杂物,搭设好操作和卸料平台。

2.5配制异型尺寸砌块(同材割制);严禁采用斧砍、锤砸等野蛮施工方法。

2.6完成砌体填充墙构造柱钢筋绑扎、圈梁钢筋及墙体拉筋植筋完毕,并经抽检抗拔试验合格。

2.7正式砌筑前,应首先在标准层砌筑样板间,包括构造柱、窗台压顶、过梁等,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完成;待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8砂浆搅拌站地面应硬化,应有磅秤且应搭设搅拌棚,周边应用防尘密目网封闭;砂浆配合比已经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在搅拌站用小黑板悬挂;
2.9对施工人员已经完成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工序流程和质量验收标准。

2.10对进场工人已经完成安全技术交底,明确现场重大危险源及其他不安全隐患;按照安全科的要求首先完成现场周边的安全防护。

2.11现场的搅拌机、施工电梯、塔吊等机械设备及线路敷设、安全防护等应经检查、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现场应悬挂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志。

夜晚应有足够的照明。

二、施工工艺
1.植筋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
1.1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钻孔→清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抽检)
1.2施工操作
(1)弹线定位
根据图纸的钢筋数量及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

经质检验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钻孔施工。

(2)钻孔
用冲击钻钻孔。

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mm左右。

(3)清孔
清孔是植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粉灰、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

方法是:用空压机接风管吹孔把孔内粉末吹干净;或者用人工气筒吹孔,必要时再用水对孔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再进行植筋施工。

(4)钢筋处理
钢筋锚固部分要清除表面锈迹及其他污物。

(5)注胶
锚固胶要选用合格的植筋专用胶,产品应有合格证明及使用说明等,能满足我项目砌体工程植筋要求。

注胶应从孔底开始,排出孔内空气。

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应达到孔深的1/3或计算孔内的用胶量,以钢筋插至要求深度后孔外植筋胶稍有溢出为准。

孔内注胶完成后应立即植筋。

(6)植筋
首先将配置好的结构胶注入孔内,并将结构胶涂于钢筋锚固端,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旋转钢筋,使钢筋插至孔底,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

(7)养护
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24小时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

1.3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现场采用加气块砖墙,植筋过程中根据加气块砖的尺寸及结构设计总说明(GS-T1~T2)中砌体填充墙植筋构造要求控制间距及数量。

(2)钢筋必须按要求除锈,钢筋表面不能有油渍等杂物。

(3)植筋所用的锚固胶必须是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植筋完成后应做到工完料清。

(4)植筋所用的设备及机具必须按该设备和机具的操作规程操作,不允许违章操作;植筋施工用电要按项目的用电规程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2.砌体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
2.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弹线—摆砖—立皮数杆—砌筑—沟缝—清理—验收
2.2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2.2.1基本要求
(1)砌体工程所用材料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经外观检查验收,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严禁使用不合格品。

砌筑水泥应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等进行原材复试;加气块应对其强度、容重等指标按照规范要求等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加气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进厂后应按照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米。

加气块不宜雨淋,长期不使用时应采取防雨措施;砌筑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30%。

(3)蒸养砼加气块不宜提前洒水湿润,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

(4)在加气块砌体上严禁设置脚手架眼。

(5)加气块应采用专用切割工具切割,不得用斧头、铁锤等工具;切割面应平整无毛刺。

(6)±0.000以下或与土接触的砌体:采用MU15粉煤灰砖砌筑,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0.000以上:采用200或100厚蒸压加气混凝土块(密度500kg/m3,抗压强度3.5MPa),砂浆采用M5混合砂浆。

(7)卫生间砌体下部现浇高出楼地面200的C20混凝土防水沿,门口处不做。

(8)地下一层除楼梯核心筒外,100厚墙体均用高强、耐水石膏生态墙材(GEB)隔墙进行分割,厚度大于等于90mm,由专业厂家设计制作安装。

(9)每日施工完成后,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现场材料(砖块)应按规格型号分类整齐堆码,禁止乱堆乱放。

(10)搅拌站应经常清理搅拌站场地的落地干灰沙,连同楼面清理的落地灰一起过筛后重新使用。

特别是楼面落地灰必须每天及时清理,能够当时利用的现场利用,不能使用的堆积后返回搅拌站经过筛后使用。

2.2.2主要施工方法:
(1)基层清理干净后,弹出轴线及砌体外边线,进行组砌摆砖,尽量减少施工中的砍砖。

(2)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在2~3小时内使用完毕;严禁使用
过夜砂浆或已初凝的砂浆。

(3)砌筑时,应上下搓缝、内外搭接。

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

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的厚度不应超过15mm。

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砂浆饱满不小于80%。

(4)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内外分别砌筑。

不能同时砌筑的可留斜槎,斜槎水平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对于不能留斜槎的,可留成直槎;但必须是阳槎,并且沿墙高每500放置2A6.5锚拉筋,每边埋入长度不小于1000。

内外墙体连接处必须同时咬槎砌筑;临时间断时应留成斜槎。

(5)砌块砌筑前,一层底部应用粉煤灰砖砌筑不低于200㎜高的砌体,其他各层不再设置。

填充墙砌筑至接近框架梁底、板底部时,应留一定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成并至少间隔15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补砌时使用粉煤灰砖斜砌挤紧,砖缝之间应砂浆饱满,与梁、顶板中间的缝隙应使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密实。

2.3.4本工程墙体拉结筋采用沿墙长通长设置;其他砌体工程未说明内容详见图纸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总说明。

三、砌体工程的验收
1、砌体工程每完成5层进行验收一次,验收时由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及作业班组长、劳务队负责人等参加。

2、质量验收时按照以上表格所示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验收。

3、以每户为单位进行验收。

每户抽查点数为10点,合格率应不低于80%;且不合格点数的数值误差不得大于1.2倍标准控制值,否则应进行局部休整、返工等。

由此造成的材料损失由作业队承担2倍的赔偿责任。

4、墙面整体观感应良好整洁,不得有大面积污染、空洞、缺角、少棱等质量缺陷。

5、砌体施工过程中,质检员、施工员等应不定时的进行抽查,特别是砖面洒水情况、灰缝砂浆的饱满度等情况,当发现不能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时,可采取提醒、警告、罚款、更换作业人员等手段处理。

四、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

严禁穿高跟鞋、拖鞋和酒后进入工地。

(2)使用砂浆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机)时,应首先检查各处电路的绝缘性。

塔吊必须由专职司机和指挥人员进行配合使用。

所有机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砌砖脚手架搭设必须牢固,脚手板禁止搭成探头跳,跳板两端必须用铁丝扎牢。

每层脚手板上临时摆放砖不得超过三层,同时同一跨脚手板上不得超过两人同时砌筑。

(4)禁止站在墙体上行走,砌筑、吊线等操作,禁止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随手往地面乱丢东西。

(5)同一垂直面内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板。

(6)砌体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

施工层进料口楼板下,宜采取临时支撑措施。

本工程楼面加气块堆置高度不得超过4层砖厚,应尽量堆放在剪力墙处和梁顶范围为,避免堆放在现浇板跨中范围。

(7)本工程砌体施工时采用在建筑物室内砌筑的施工方法,严禁在外架上进行砌筑施工。

(8)本工程施工电梯由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严禁开机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