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课本复习方法高三政治课本复习方法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2.要充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
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二、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1.对课本内容要熟: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
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
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
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将这几步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开来。
在运用这种先面后点的理解记忆法完成了对课本内容(一轮复习,可以是一年的,也可以是三年五本书为一轮)后,再回过头来进入第二轮、第三轮力争每一轮的整理与理解都有新的收获。
看书不能光看不整理;光看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不作练习。
具体复习可以这样安排:每周(如周末)抽出一定的时间背经过整理归纳后的内容;每天睡前或下午晚饭后抽一点时间(如15分钟)将近一、两天复习的主要内容按条理进行记忆。
总之,对归纳整理内容的记忆,要背得细、背得准、背得熟、背得巧。
三、掌握答题方法,训练、提高答题能力1.答好主观性政治题的一般要求:(1)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规范,尽量用政治(课)术语。
(2)要有层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题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将答案挤在答卷中间。
(3)答题必须遵循的一般步骤:先审题,读清题意要求;思考题目与事件(例)之间的内在联系;题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关原理及内容;对材料或事例进行分析(包括正确的依据、实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错误的依据、危害等。
在围绕反面的认识或做法时一般可采用的语句有:我们要反对克服、在认识(理论、思想)上,分清,在实践中克服、不坚持就会造成危害、这题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说明没有分清没有看到、在实践中会带来(导致、造成、影响)题中提到的现象是暂时的,表面的等等)(4)要注重答题训练能力训练。
近几年来政治高考越来越灵活,要靠出高分,必须要具备相应能力(审题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考前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运用基本原理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能力越强,获取高分的可能就越大。
所以,在考前的这一年里,必须在平时注重答题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如果在平时的复习中不重视答题训练,只是到了考试时才来审题、才来动笔,就可能会读不懂、读不全,可能会写不出、写不全,效果自然会差,这就像体育运动一样,任何一名获金牌的世界冠军,都是平时辛苦汗水的训练换来的。
平时多进行审题训练,要多将基本原理联系重大时事进行分析训练,平时训练就要把自己设定在一种高考实践状态中,争取做题又快又准。
这样,各种答题的综合能力才会提高,如果不练或不认真的练,速度上不去,准确性也无保障。
审题等能力没培养,想得高分只能是一种臆想。
平时的小考、单元练习、模拟考等都要当成大考、正式考试,这是综合能力的实战训练,可以练心态、适应能力、速度、审题、笔头速度训练,要专心,自己限定时间完成整道或整套的练习,不要做一点又翻答案、翻书本。
平时训练都当成正式高考一样,认真对待;高考时又当成平时练习一样,心理的适应、情绪的稳定,对解决一些即使是自己少见甚至没见过的题目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考前一个月左右,更要注意速度与心理的训练。
考前一个月内,减少做题量,重点练速度与心理;考前一周内可热身一次,考前一段时间内最好减少或取消微观知识点的复习,重点从宏观上上把握知识系统。
平时训练的时候,特别是主观性题目要注意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问题,同一个问题应从不同的知识点去考虑,尽量扩大答案所涵盖的知识面,这样得分点也就自然扩阔了。
选择题:具体来说,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下面就具体分析这两种题型答题的基本方法:单项选择题:1.仔细审题。
(1)审题干。
就是把握住题干的规定性,包括题干所规定的选择方向、范围和程度等。
这里特别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因为它是用来决定题干规定性的。
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
(2)审题肢。
要搞清楚各个题肢的确切含义,直至掌握各题肢之间的细微差别。
只有这样,才能依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进行正确的鉴别。
例: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是因为:A、我国人民生活有很大提高B、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很大提高C、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D、我国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这题的正确答案是C。
A、B内容与题干无关,而D则是题干的结果。
2.正确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关系。
要运用所学知识,将题干与题肢一一相对照,正确分析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作出鉴别。
可以分三步走:首先确定题肢本身是否正确,把那些本身错误的题肢先剔除掉;其次确定哪些题肢与题干有关,把那些虽然本身正确,但同题干无关的题肢剔除掉;第三是辨明哪些题肢是与题干相符的,只有题肢与题干相符才能选,仅仅是相关而不相符的或无关的都不选,这就需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例:在我国,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此题应选A。
B是干扰项,有一定迷惑性,如果把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同最高国家机关的立法职能等同起来,就会造成误选。
C项是行政机关,D项是司法机关,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不定项选择题解答不定项选择题,除了上面所说的.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中提到的仔细审题和排谬(把题肢本身是错误的排除掉)、排异(把题肢正确但与题干不吻合的排除掉)、排重(把题肢与题干简单重复的排除掉)、排倒(把题肢与题干因果要求颠倒的排除掉)外,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这是正确解答不定项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记忆之上,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第二,掌握应有的答题技巧。
其一,注意题干与题肢的必然联系,题肢本身正确的,不等于它与题干有必然联系,题肢本身错误的,不一定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仔细体察,切不可粗心大意。
其二,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尤其是拿不定主意时,采用比较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形式及答题时注意的问题:例: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句话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B、意识和物质只有形式上的区别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此题正确答案是C、D。
A项虽然正确,但内涵上与题干的要求不一致。
B项本身观点是错误的。
例:下列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B、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国家对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进行了调整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C是属于国家的政治职能,而不是宏观调控的内容。
例:人们的感性认识应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因为: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B、只有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正确、可靠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有用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B。
C、D两个选肢本身就存在问题。
例:各类银行的具体职能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基本业务:A、吸收存款B、发放贷款C、办理结算D、经理国库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D项内容是中央银行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