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美育的总结
美育是构建审美环境,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它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校中实施美育、创设审美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更加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现将我校实验开展的阶段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一个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
离开了教育科研,学校教育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现代教育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成为教育全新的研究课题。
在我校各项教育活动中,追求审美教育、实现和谐教育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和最大交集。
二、展开“美育”教育的双翼
1、强化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音乐、体育和美术是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围绕此次实验的主题,我们要求艺术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以课程开发为依据,以营造“美育”的课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抓手,以学会欣赏美和主动创造美为目标,全面进行艺术课程的改革。
例如:音乐课是美育的“重头戏”,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备出音乐中的节奏美、旋律美、情感美和歌词美,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则重视引导学生从线条到色块,从构图到意象,从形到神,感悟“画中有诗”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块美、意境美;体育课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更要培养学生感受形体美、追求形态美的情感……
2、努力改进知识学科课程的教学,加强知识学科的美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验课题的主阵地,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加强美育。
一是审美意识的培养;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阅读教学中抓好语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领悟语文课文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审美境界。
一方面,要求语文老师经常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迈入社会,认识美的各种形态;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立足书本和课堂,挖掘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如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生活美等。
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我们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情感,与作者悲欢与共、休戚相关,并以自己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烈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板书美……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习作能表现美、创造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中,首先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接触、感受、认识周围事物,发现现实的美。
例如:感受自然界中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鲜花的清香,绿叶的柔美……观察社会现象,感受人间真爱;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有着逻辑关系排列的节奏美,以及抽象的符号美;英语课中指导学生认识音节
与语音的节奏美和文字符号美;社会课中带领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美、人文进步与生态平衡的美……
三、发动“美育”教育的三方力量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学习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要积极激发学生的“美育”情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发现美、欣赏美,主动地创造美,让“美育”成为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习目标。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通过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教育革新,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美育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手段和课堂板书,积极追求美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启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
3、充分发挥家长的协作作用。
追求美育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协作。
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教育改革的方案,征求家长的意见,赢得家长的理解,取得家长的共识,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支持自己的子女积极参加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是“美育”的教育的思想,积极支持学校实行“美育”教育。
四、促进“美育”教育的六度发展
1、确保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求人人参与美育的教育实验,要求教师必须人人有一项艺术特长;学生必须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活动,并且要取得一定的活动成效。
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做到计划落实、教材落实,人员落实。
2、关注审美教育的亲和度。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亲和。
要求以美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从而产生美的情感,形成美的氛围,激发学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3、追求课堂教学的自由度。
解放学生是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之一。
不仅要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还要解放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创设有利于创造美的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自由发挥,自主地进行审美创作和研究。
4、重视知、能训练的整合度。
“美育”教育是学校新教育实验的主题,在实验过程中,一切活动的安排要以新教育实验为标的,方法的创新、时间、空间的安排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要以“美育”教育为核心进行活动。
同时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审美教育的主题,有机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5、着眼审美能力的练习度。
实践是形成技能的最重要的方法,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坚
持实践第一的思想,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创造。
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6、放眼审美教育的延伸度。
拓展延伸是学校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堂走向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美育”能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在美育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要求所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给学生留下拓展延伸的空间,便于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相应的课外活动,达到促进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的目的。
五、以实验为平台,改进教育的发展模式
通过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改变了我校的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
1、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
重新审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寻求改革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明确“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美育”为工作中心和目标,也以“美育”为工作措施和操作手段。
2、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全体教师建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形成以研促教的工作理念,明确“美育”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追求“美育”的课堂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艺术追求,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工作目标,以“美育”的思想指导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追求“美育”的课堂和“美育”的教学
境界。
3、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
将“美育”的思想根植于学生的认识之中,建立全新的学习观,变“苦学”为“乐学”,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将学习过程视为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模式,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开拓“美育”学习的全新境界。
俗话说:“学无止境”,面对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将秉持危机感,以今天为起点,努力实践本次实验课题的教育理念,力争创造出更优的业绩,为“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贡献一份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