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操作规程
一、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1、清除窑内及溜槽内杂物。
2、准备好点火用具,窑身热电偶处于正上方。
3、检查回转窑润滑系统,主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回转窑窑位、风、煤粉、煤气、
水系统正常,并检查热电偶正常,其保护套突出窑衬表面,热电偶余套管上沿平
齐。
4、检查确认烧咀前的煤气、煤粉闸阀灵活好用,且全处在关闭状态;配套风机调节
阀、蝶阀都灵活好用,且全处在关闭状态。
5、检查确认回转窑前煤气支管上排水器畅通,且满水溢流,排水阀门处在开启状态。
6、打开回转窑炉前支管末端煤气小放散,打开该支管煤气眼镜阀后蒸汽吹扫点,驱
赶该支管内的空气。
7、由防护人员打开煤气支管气眼镜阀。
打开支管煤气闸阀,同时关闭眼镜阀后蒸汽
吹扫点,对该支管引煤气。
8、经末端爆发试验连续三次合格后,关闭末端放散阀,引煤气结束。
9、准备点火,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二、点火操作:
1、查看确认回转窑内CO含量为零,且无爆炸混合气体,打开窑尾放散阀。
2、动鼓风机,打开烧咀前的送风一次蝶阀,稍开送风调节阀(开度在5%—10%)达到
送风运行正常。
3、燃引火物,送至烧咀前,缓开煤气阀门,引燃煤气,适当调节煤气闸阀,配合调节
送风阀,使煤气燃烧正常,达到火焰炽热,无黄焰,且持续稳定.
三、回转窑升温操作:
1、点火后,要尽快使窑内温度提高,达到正常生产。
2、升温期间要勤观察窑内火焰燃烧情况,将风、煤气、煤粉配合好,达到理想状态。
3、观察电热偶显示屏。
当窑内温度低于200o C时,每小时转窑1/3圈,200~600o C时,
每半小时转窑1圈,窑内温度大于600o C时,以回转窑最慢速度连续转窑,如因故不能连续转窑时,每10分钟转1/2圈。
4、点火约4小时升温至900o C时通知窑尾引风机岗位,开引风机。
(引风机也可根据窑
内情况提前开)适当调节引风量,使回转窑尽快正常生产。
四、回转窑正常操作:
1、转窑正常生产时控制温度:
窑头密封罩:~1000 o C
窑身高温段:1100—1200o C
窑尾密封罩:1000—1100o C
2、观察固定筛口,有大块及时清除。
3、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节煤气、煤粉阀门开度和风量,满足正常生产。
4、随时监测煤气的压力波动和其燃烧情况,确保煤气压力不低于4.0kpa;当煤气压力
低于4.0kpa时,通知主控室,及时减量保温。
若煤气压力继续下降达到2.5kpa时,立即关闭烧咀阀门灭火并通知主控室。
5、随时检查鼓风机的运行状况,确保其稳定正常,并调节风机出口压力稍高于烧咀处
煤气压力(100—200pa)。
6、定时对回转窑前的煤气管道,烧咀阀门等进行监测,发现CO浓度超过24PPM时,
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7、勤观察回转窑各处冷却水温度,决不能断水、停水,勤观察回转窑各轴瓦、温度计
回转窑位置的上窜下窜情况,随时调节。
8、随时观察窑内物料大小,燃烧气氛,及时将不正常情况向主控室汇报,指导生产,
达到高产,低耗、高效的目的。
五、回转窑停窑降温操作:
1、停窑超过8小时的长期停窑,为保证窑内剩余球团的质量,适当调节煤气量和给风
量。
链篦机排空料后停止煤气,在排料过程中,随着窑内物料减少,适当降低窑速。
2、临时停窑,时间≤5分钟,停止喷煤气,停窑5—10分钟,窑温降至1000 o C停窑,
每10分钟转1/3圈。
停窑后采取保温操作,停窑超过5小时,自然降温。
六、回转窑保温操作:
1、当回转窑发生故障不能运行时,窑内不能喷煤气保温,当窑内温度降至800 o C以下
时,引风量逐步减小或停风,打开窑尾放散。
2、其他设备故障停机需回转窑连续运转时,引风量控制在平常1/4度,并喷煤气保温,在保
温过程中,窑尾热电偶≤800 o C。
3、保温过程中,窑中最高温度800 o C以下,窑速降至最低,进行自然保温。
4、故障处理完后,回转窑恢复正常生产时,如窑内温度>900o C,可直接喷煤气、煤粉
达到生产条件,如窑内温度低,可采用明火点火,逐渐升温,恢复生产。
5、各种故障停窑及回转窑保温操作时,窑头、窑尾密封机构冷却风机不停机。
七、回转窑停火操作:
1、根据生产需停窑或停止向回转窑内喷煤气、煤粉时,先关闭烧咀阀门,待熄火后,关
闭窑前煤气、煤粉闸阀,同时关闭送风蝶阀和送风调节阀,停鼓风机。
2、煤气防护人员关闭煤气闸阀后眼镜阀。
3、开回转窑前煤气支管末端方散阀,从眼镜阀后通氮气处理支管内残余煤气,并在末端
检测CO含量小于24PPM且防爆测定合格后停止氮气吹扫,关闭末端方散阀。
回转窑停火结速。
八、回转窑事故的原因与处理:
1、结圈:造成结圈的主要原因
(1)、精矿粉品位低,SiO2高,在有FeO存在的情况下,容易生成低硅点硅酸盐矿物。
(2)、生球强度低,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粉末。
(3)、链篦机干球焙烧强度低,如窑后再次产生粉末。
(4)、操作不当,回转窑温度控制过高,造成局部高温。
(5)、高温状态下停窑。
2、防止结圈的措施
(1)、严格控制原料成份,必须达到技术要求。
(2)、提高生球强度。
(3)、控制被烧质量,入药抗压强度控制在800N/个球以上,杜绝粉末入窑。
(4)、严格控制窑温,不造成局部长时间高温。
(5)、严禁高温停窑。
3、结圈处理:
(1)、冷却处理:采用风镐、钎子、大锤等工具,手工除圈的人工法。
(2)、烧圈:
A 冷烧及热烧交替烧法,首先减少或停止入窑料(视结圈大小而定)加煤气和风量。
提高结圈处温度,再停止喷煤气,降低结圈处温度,这样反复处理使圈受冷热交
替相互作用,造成开裂脱落。
B 冷烧:在正常生产时,在结圈部位造成低温气氛,使其自行脱落。
4、结快:
(1)、结块原因:主要在局部高温出粉状物料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为粘结剂,使球与球粘结在一起形成块体。
(2)、防止方法:提高生球和链篦机上干球质量。
稳定热工制度,防止局部出现高温。
(3)、处理方法:发现固定筛上有大块及时打碎或扒出,防止堵塞。
5、红窑:
(1)回转窑看火岗位要经常观察窑内外状况。
每小时查看窑体表面温度,窑体表面温度300 o C左右时,没有危险,如果超过400 o C,看火人员必须严加注意,温度到400~600 o C,在夜间可看出窑体变化,若出现暗红色时,即为红窑,党要窑体度为650o C,窑筒体变为亮红,窑体可能翘曲。
(2)处理办法:窑筒体出现大面积(超过1/3圈)红窑,立即降温排料,窑筒体局部(如一两块砖的面积)发红,判断为抓转或掉浇注料,必须停窑。
6、紧急停电:
发生意外停电时,必须采取如下紧急措施。
(1)、停电后,先停止向窑内送煤气,立即回报值班长、调度、起用备用电源(必须在10分钟内用辅助设备使回转窑慢转)。
(2)、立即组织打开备用水源向环冷机和链篦机供冷却水。
(3)、打开窑尾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