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了解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2)完成课前预习
二、教学课题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

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三、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是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
得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
方法。

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3.比较英、美、巴西、印度等国的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
(活动内容是对课本图 2.19内容的再一次运用,利用美国,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的曲线,对照图
2.23,指导学生划分美国、印度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4.教师补充:中国的城市化。

5.提供图片:
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要求:用目前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五.< 兴趣分组,活学活用> 课后活动设计走进青州
通过有关政府部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青州市的城市用地资料、不同年份的市区图、不同年份人口资料、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资料。

在班里举行一个讨论会,讨论青州市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可以用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现研究学习的成果或者以建议书的形成反馈给有关部门。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通过可感可知的真实事例,不仅激活教材的理论,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还加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施设计:根据学生兴趣分成小组,制定目标,分工协作,集体反馈,教师指导,展现成果。


六、教学反思
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工业化,指导学生探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聚集效应也相应出现。

究竟如何正确认识
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思维。

在教学中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这一问题,效果很好。

课堂辩论的优点很多,一是在辩论中至少能够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的辩点,有利于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观念发生冲突,二是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和广泛参与,充分实现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三是在知识、观点、情感和互动和交流中能够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同时,辩论中成功的喜悦也为学生增添了发展自身潜能的自信,等等。

这节课上学生在辩论中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完成,理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利与弊,也获得了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以此为基础,能够顺理成章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