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的功能设置与规划DOC

酒店的功能设置与规划DOC

第三章酒店的功能设置与规划一、酒店功能规划的概念(省略)二、酒店的总体功能设置与规划酒店内部的功能划分大致可分为前台部分和后台部分。

前台部分主要是指为宾客提供直接服务、供其使用和活动的区域,包括酒店大堂、大堂吧、前台接待、休息区域、餐饮、抗体娱乐、会议商务、客房等,凡是宾客活动到的地方都可归属于前台部分。

后台部分是为前台和整个酒店正常工作提供保障的部分,包括办公、后勤、工程设备等。

(表3—1)。

在酒店设计中,应围绕前台部分的功能和要求来展开规划和设计。

在区域位置的划分和布局上,应优先将前台部分的功能区域房在环境位置好、流通顺畅、方便的位置上。

后台部分的功能区域应尽量放在隐蔽和比阿尼考的位置上,前台和后台的关系要能相互关联和衔接,以方便管理和服务。

1、面积的配比与规划店的类型、等级、经营项目的不同,使酒店的各个功能项目的面积需要(面分项面积指标)不同,但总体上是客房面积随酒店登记的降低而增高,反之而降低。

公共面积随等级的降低而降低,反之而增高。

如经济型酒店的客房面积占酒店面积约80%左右,中等档次的酒店约占65%左右,高等酒店约占50%左右。

类型不同的酒店,其各个功能项目的面积指标也有所不同,如会议型、旅游度假型、娱乐型酒店的面积比例会有所不同。

在酒店的经营项目中,餐饮、客房收入的比例也影响着经营面积的比例,美国酒店客房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2,餐饮、娱乐、康体等项目约占1/2;日本的酒店客房收入占总收入的1/3,餐饮占1/3,宴会和其他占1/3。

美国酒店业功能项目比率见表3—2.国家对酒店综合面积指标有相应放入评定标准(见附录A),即平均每间客房的建筑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80平方米、分别为5、4、2、1分。

其综合面积指标越大得分越高。

酒店主要是为宾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和档次的酒店,客房都应是经营主体。

从规模效应来看,城市酒店的最优客房数量约为300间左右,以平均每间房35平方米计算,需要约10500平方米,公共经营区面积约为客房总面积的50%,为5250平方米,其他设施、设备等占用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样就形成了2:1:1的比例关系。

另外酒店客房面积和综合面积指标的制约因素很多,因此在设计与策划中药进行综合考虑。

2、功能区域的划分城市中心酒店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土地资源的稀缺,大多为高层建筑,酒店功能区域竖向叠加,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分配功能区域。

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干扰的角度以及宾客活动状况等因素考虑,城市高层酒店的功能区域通常分为地下层、低层裙楼、主楼客房层、顶层、设备层等。

(1)地下层在城市酒店中,地下层通常是作为酒店的后勤和设备层,如设备机房、库房、停车场、员工用房等。

如果地下层有多层,地下一层可做为酒店的公共活动部分,如康体、娱乐、餐饮等,其他设置于地下二层以及以下。

办公室应要靠近该部门区域设置以方便工作。

(2)低层(裙楼层)通常为公共活动部分,一般首层多为大堂所在层,主要包括总服务台(接待、咨询、结算、外币兑换等)、休息区、大堂吧、商务中心、商店、餐厅、电梯厅等功能区域。

其他公共功能区域可设置在二至三(裙楼)层上,如宴会厅、多功能厅、会议室等。

酒店大堂是接待宾客的第一环境,应当是酒店文化、身份、形象的代表,是酒店的脸面。

因此酒店大堂和底层公共活动区域是酒店最为重要的关键区域。

(3)主楼客房层是整个酒店的主体部分,客房的集中区域。

通常高档客房设置在此区域的上方,低档次客房设置在下部位置。

如总统套房和商务套房设置在最上方区域,普通客房设置在下层,残疾人客房通常设置在客房层底层上,并靠近电梯口或交通方便处,以方便残疾人进出。

(4)高层城市酒店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高层观光厅、高层餐厅、酒廊等功能层,不仅可以增添酒店的特色还能为宾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5)顶层主要作为酒店的设备、电梯、机房层。

旅游度假型酒店,通常有多个低层建筑组成,因此其功能区域也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建筑物内,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用庭院、连廊等形式连接。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尽量集中相同功能的区域,构成一个功能块。

3、动向流线的设计与规划动向流线与功能区域之间是紧密联系和相辅相成的,是两者合二为一的关系。

可以说,功能区域规划设计师其位置、面积与格功能去看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向流线的规划设计。

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图3—1)。

(1)宾客动向流线是酒店中的主要流线,包括住宿宾客、娱乐宾客、会议宾客、商务宾客等流线,在住宿宾客中又分为团队宾客和散客流线(图3—2)。

散客主要是由酒店大门进入大堂——服务台登记入住——乘电梯——客房。

入住后再由客房——各个功能区域。

退房,从客房——大堂——服务台(结算)——离店。

接待团队宾客较多的酒店,应专门设置团队宾客出入口和休息区,团队宾客由领队统一办理入住和离店手续。

旅游团队宾客以住宿和用餐为主,活动简单,时间规律。

以会议为主的团队宾客活动内容较多,除住宿、用餐外还有会议、宴会、康体娱乐等活动。

(2)服务动向流线包括员工活动流线和为宾客提供服务的流线(图3—3)。

员工活动流线是员工在酒店内部为做好服务准备工作所进行的活动路线,主要包括进出酒店、更衣淋浴、化妆、用餐、进入工作岗位等。

员工进出通道应设在酒店建筑不明显的位置,以区别和远离酒店的主入口,员工流线不能与宾客流线交叉。

工作服务流线是为宾客服务的活动路线,包括布草、传菜、送餐、维修等,流线设计要方便连接各个服务部门,尽量简洁明了。

(3)物品流线主要包括原材料、布草用品、办公用品等进入酒店的路线——回收物品——废弃物品运出路线(3—4)。

三、酒店的区域功能规划与设计1、大堂的功能规划与设计酒店大堂时酒店业务活动和宾客集散中心,是酒店文化、身份的象征。

大堂是酒店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酒店规划和设计的重点。

(1)大堂的功能区域构成大堂主要由接服务、公共活动、经营活动、后勤服务等几个方面构成(图3—5、图3—6)1)接待服务:包括礼宾接待、行李寄存、贵重物品保管、前台接待(办理入住、结算、问询、外币兑换等)大堂副经理等。

2)公共活动:主要包括大堂、门厅、休息区、公共洗手间、公共电话、电梯厅等活动空间。

3)经营活动:包括商务中心、精品商场、大堂吧、旅行社等。

4)后勤服务:主要包括值班办公室、消防指挥中心、员工电梯和通道、PA工作间等。

(2)功能区域规划设计与相关面积指标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见附录)在酒店功能项目中规定了必备的项目设置,在规划中除满足必备的功能项目设置外,可可根据酒店的类型定位、规模档次、经营侧重点等自身情况来增加设置需要的项目,依据酒店相关面积指标来规划和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面积,并根据酒店的档次确定有收益面积和无收益面积的比。

高星级酒店适当调高无收益面积,低星级酒店可降低无收益面积。

在规划设计中功能区域还让流线规划同时要进行,做到主流线清晰不受干扰,次流线隐蔽方便服务。

不同的酒店大堂,功能项目有所不同。

酒店大堂内各个功能区域面积没有固定的标准,各酒店应根基自身情况酌情配置功能区域的面积。

表3—3的面积指标可供参考。

1)大堂酒店大堂总面积依据酒店的类型、规模、档次影响而定。

大堂面积通常用单项综合面积指标来衡量,即大堂面积与客房间数比。

酒店规模越大,档次越高,其总面积越大,且单项综合面积指标就越高。

可参见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见附录)与附录A《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评分》对大堂的评分标准。

规划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单项综合面积指标,不必刻意追求宽大,但也不可过小(表3—4)。

2)总服务台总服务台包括信息咨询、收银结算、外币兑换、接待服务、物品保管等工作内容,有站式和坐式两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空间尺度必须以方便宾客和服务、以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为前提。

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对总服务台的空间尺度规定是“有与饭店规模、星级相适应的服务台”,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空间尺度,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依据可循的。

总服务台与酒店登记和规模有关,应与酒店客房间数成比例关系。

表3—5——表3—7是总服务台相关空间尺度的数据,可供参考。

注:此规范中一、二、三、四、五级别和酒店星级级别相反。

站式服务台的柜台结构尺寸有三部分组成,即客人登记、工作服务书写、设备的摆放。

客人登记高度尺寸常规在1.05——1.10m,宽度尺寸为0.4——0.6m。

工作服务书写高度尺寸常规在0.9m,宽度尺寸为不小于0.3m。

设备安置尺寸应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安装盒操作方式来决定。

总之服务台的规划设计要满足使用要求,操作方便,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坐式服务台除具备站式服务台的功能外,同时要增加宾客在办理手续时的座椅,并留有一定的面积区域与方便或顶,因此其占用面积要大些。

总服务台通常设置在大堂醒目、视线较好的位置上,造成整个大堂的视觉畅通以便宾客的识别。

从大门到总服务台的距离应小于到电梯厅的距离,总服务台的功能设置应按照接待、咨询、登记、收银、外币兑换等工作流程排序,总服务台的设备设施(电话、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磁卡机、验钞机、信用卡授权机、资料抽屉和资料柜等)要满足工作的需要和使用方便、合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3)酒店大门不同类型的宾客在大堂活动的规律不同,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入口和大门的数量和位置。

正门通常设置在大堂的中间位置,是散客和主要宾客的入口。

对于团队宾客可设置专门的团队入口,对于本地用餐和娱乐消费宾客可设置专门入口进入餐厅或娱乐场所。

邻街的餐厅、商店可单独开设大门但要与正门保持一定距离。

酒店大门时宾客进入酒店的主入口,也是酒店与外界的分隔界定。

大门的尺度要能保障一定数量人员的正常通行,并与整个酒店建筑空间保持协调合理的比例关系和视觉关系。

大门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平开手推门、红外线自动感应门、自动旋转门。

手推门和红外线自动感应门的开启宽度必须保证双手携带行李以及行李车能通常通过。

单人通过尺寸应大于1.3m,侧门宽度为1.0——1.8m。

为了降低空调能耗,可采用双道门的组合形式,双道门的门厅深度要保证门扇开启后不影响客人行走和残疾人轮椅正常行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小于1.2m的轮椅通行正常距离,通常深度不小于2.44m,(图3—7)。

旋转门的规格很多,不同厂家的规格不尽相同,要考虑旋转门与建筑的整体协调和大堂空间的大小,空间过小不宜设置旋转门。

4)礼宾服务包括礼宾台、行李车、雨伞储存架、行李寄存间等。

礼宾台区域约占6—10㎡,行李寄存间以酒店每间客房0.05——0.06㎡计算。

礼宾服务是酒店接待宾客的第一环节。

礼宾台设置在大门内侧边,便于及时提供服务、行李寄存、雨伞储存架等,行李寄存室通常设置在礼宾台附近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