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

xx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

xxx院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充分做好前期的防控工作和疫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切实做好应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增强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工作的责任意识,根据卫计委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2014年第1版)》、《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就诊等指引(2014年第一版)的通知》等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xxx院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和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措施为保障我院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序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诊疗工作,制定《xxx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和《xxx 院埃博拉出血热实施方案》,严格按预案和方案实施,明确各小组任务与职责,加强分工与合作,保障相关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二、认真开展重点传染病的培训工作为保证全体医务人员培训到位,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有关的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重点培训埃博拉出血热的疑似病例的预检分诊、诊断和筛查、处置路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个人防护,同时进行院内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强化培训,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进一步加强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发热门诊值班,保证预警机制的完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是筛查发现传染病人的第一道防线,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之一,我院历年坚持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工作,在此要进一步加强。

门诊部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在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点,分诊点的医务人员,要熟悉埃博拉出血热及其它发热传染病的临床表现等,要做好防护工作,为前来就诊的发热病患者免费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发热门诊由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坐诊,负责对发热病人进行初步甄别和鉴别诊断。

全体医师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医护人员接诊病人时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疑似患者时均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加着医用一次性防水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加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防水靴套。

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

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前能够保证与疑似患者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四、疑似病人就诊及处置流程发热病人就诊,先由预检分诊处进行筛查,发热病人分诊到发热门诊,明确诊断排除传染病的,分流入其它各相关对口科室,疑似传染病人或发热原因不明的疑似埃博拉出血热,按《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执行,立即给病人穿戴隔离防护用品,单人单间隔离,要立即报告院医务办,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及上级专家会诊,无法排除时有上级部门协调转诊到xxx市中心医院感染科,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五、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我院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手机24小时开通。

各科疫情管理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要求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如有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市卫计局和市疾控中心。

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等规范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制定本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

(一)发热门诊。

1、建立疑似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遵循标准预防原则,诊疗疑似患者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当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面罩(护目镜),穿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靴或者密封的鞋和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避免无防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受到其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尽量减少针头及其他锐器的使用,执行安全注射,正确处理锐器,严格预防锐器伤,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

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前能够保证与疑似患者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3、医务人员应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二)急诊。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患者就地隔离、救治、转诊的需要。

3、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4、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患者每天查房都要注意筛查埃博拉出血热,如有发现疑似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转诊。

(四)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采取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的预防措施。

具体包括:1、对诊疗疑似患者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应当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面罩(护目镜),穿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靴或者密封的鞋和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避免无防护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受到其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尽量减少针头及其他锐器的使用,执行安全注射,正确处理锐器,严格预防锐器伤,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

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前能够保证与疑似患者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2、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重点注意做好眼睛、鼻腔、口腔粘膜的防护。

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时,为减少和避免脱卸过程可能的污染,建议先戴口罩再戴帽子,确保在脱卸时能最后摘除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在穿防护服前完成,脱卸时要先脱防护服再脱卸脸面部防护用品。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防护用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可以复用的防护用品严格遵循消毒与灭菌的流程。

3、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采集标本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标本转运应当按照A类感染性物质包装运输要求进行,即应当置于符合规定的具有生物危险标签、标识、运输登记表、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的容器内,容器应置于具有防水、防破损、防渗漏、耐高温、耐高压的外包装中,主容器与外包装间填充足够的吸附材料。

标本由专人、专车护送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门实验室检验,护送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

6、应当对参与患者诊治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感染症状,应当立即进行隔离、诊治并报告。

7、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洗必泰醇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暴露后的医务人员按照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1、应当对疑似患者立即免费发放口罩及做好个人防护,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发热门诊。

2、留观、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采取严格的接触隔离措施,实行单间隔离;应当及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诊治。

患者的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发热门诊应当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若必须探视或陪护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探视者的个人防护。

3、患者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规范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一)医疗设备及相关物品的消毒患者诊疗与护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

患者使用后的一切医疗物品均要经过严格消毒后才能离开隔离病房。

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

不耐腐蚀的仪器表面用75%乙醇消毒液擦拭两遍消毒。

(二)环境的消毒1、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如醇类消毒剂)擦拭消毒。

2、地面每天使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

如遇污染,随时消毒。

3、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污染的地面及物体表面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湿材料覆盖并吸收,再用浸有含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的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擦拭消毒。

使用后的污染物品均按医疗废物处置。

对于较大范围的污染,首选漂白粉覆盖,待液体吸收后清理,倒入医院传染病区的污水处理系统。

4、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套、被褥及病人衣物等用1000mg/L 有效氯的消毒剂喷洒后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空气消毒1、非负压病房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也可用紫外线消毒,每次40分钟,每天两次。

2、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的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

(四)防护用品的消毒1、可重复使用的工作服等纺织品使用后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消毒。

2、使用后的防护眼罩或防护面罩经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用清水洗净晾干,方可重复使用。

3、使用后的工作鞋,用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200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清洗并晾干。

4、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建议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0.2%以上浓度季铵盐类消毒剂或75%医用酒精擦拭、喷洒和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或遵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进行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