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理的第一步——谈学做家务【设计背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也进一步明确了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目标:通过学生的自我服务、家务劳动、技能性劳动、校内外公益劳动,掌握一定的家政、生产工艺及社会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养成自觉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
不少学校也开始尝试将家务劳动教育引进课堂。
现在的不少中小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祖辈的溺爱,使很多孩子失去了动手的能力,家中的家务劳动基本上都是父母包办,再加上相对大的学习压力,使更多的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致出现了一些孩子到了大学,都不会洗衣,整理房间等问题。
因此希望通过这节主题教育课让同学们能认识到学会生活自理,学做家务的必要性,并掌握一些做简单家务的技能,逐步学会生活自理。
【教育目标】1. 让学生明白学会做家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认识从做家务开始,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2. 掌握一些做家务的小技能。
【课前准备】1、设计问卷调查,开展班内调查。
2、查找关于做家务方面的故事、名言。
3、编辑视频、制作ppt。
【教育过程】一. 故事导入:师:今天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女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突然说要退学复读……同学们来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呢?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是因为她发现从小到大,自己连袜子都没洗过,什么家务也不会做,她害怕了,想再考离家近的大学,这样就可以继续生活在父母的身边。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完这则故事有什么想法呢?(预设:学生回答,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等等。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未来国家的建设栋梁,却因为生活上的无能、低能,失去了在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知识的机会。
这样的孩子即使读完大学,也很难在社会中立足,更别提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缺乏自理能力的人,只能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而做家务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学会自理的第一补---谈学做家务”二、问卷调查现象讨论:师:我们同学做家务的能力又是怎样的呢?课前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平时做家务吗?A、每天都做B、经常做C、偶尔做D、从来不做2. 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大约为多少?A、1小时左右B、半小时左右C、10分钟D、10分钟以下3.你会做哪些家务?4.你为什么做家务?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调查结果。
很简单。
那让我们看看美国的孩子从小会做些怎样的家务呢?师:看了上表中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预设:学生回答,美国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生活自己能力较强,而我们做家务比较少,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等等。
)师:是呀,在美国,父母会告诉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承担必要的家务是责任也是义务。
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对孩子家务劳动的培养。
媒体还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 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0.2小时,即每天仅12分钟,城市里的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同学们,从刚才讲述的故事和两份问卷调查的对比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孩子在自理能力上还是非常匮乏的,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依靠爸爸妈妈,有同学甚至连书包都不会整理,经常丢三落四,以后我们又如何适应于这个社会呢?三、做家务的好处:师:所以学做家务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做家务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进行讨论。
交流从略。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做家务的好处,我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好处:1. 做家务是生活自理的本领:我们总有长大的一天,学会做家务,无论是外出求学,还是将来在独自生活,甚至等到自己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我们才能担负起照顾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2. 做家务是感恩父母的行动:同学们, 父母是十分不容易的,一方面他们需要辛苦工作,为我们尽可能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回到家后,还有许多琐碎的家务劳动需要完成,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体贴关心他们, 主动做些家务, 这是做子女的义务。
我们就有一位懂事的同学,他就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做饭,请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简介,某某同学为父母做一顿早餐。
父母看到孩子为自己做的早餐,连连称赞。
)请这位同学来谈谈为父母做饭后的感受。
(预设:觉得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很开心,看到爸妈吃到自己做的饭菜后露出欣慰的笑容,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师:父母的微笑是多么甜蜜和幸福。
我们分担家务就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况且和父母亲一起做家务,何尝不是在促进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呢!3.做家务可以锻炼人的各方面品质。
(1)培养自信心。
我们会做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整个人也就越乐观;萧伯纳曾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2)增强责任心。
通过做家务懂得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人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踏入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独立生活,自己照顾自己,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才能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3)锻炼意志和毅力。
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品质。
我们在参加家务劳动中,在亲自经历克服各种困难中,就能锻炼意志和毅力。
干家务看起来是小事,但古今中外都很重视它!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做过跟踪调查,其结果是: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之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 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比那些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左右。
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较低。
从而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从小做家务,有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家庭成员,善待他人等优秀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善于灵活应对各种挫折的磨砺,更能事业有成。
对于家务劳动,名人也不例外!四、学习名人故事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列宁工作十分紧张、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总是主动争取多干些家务活。
有一次,列宁正在工作室写一篇讲话稿,突然听到岳母在厨房里轻轻地对他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面包吃完了,喝茶都没有面包,该买了。
”克鲁普斯卡娅说:“我马上就去买吧!”列宁听到后,立即穿上外衣,从工作室来到厨房门口说:“要买面包吗?这应该我去。
”他还埋怨克鲁普斯卡娅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说由他负责买面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
列宁到附近面包铺把面包买回来,然后回房里继续写作。
(过渡:)所以,我们也应该树立一个家务目标:1、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2、学会做一些原来自己不会的家务。
其实,我们同学也是非常喜欢做家务的,你看,这就是一位同学发给老师的视频,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扫地的。
五、学做家务(看视频)让学生说说扫地扫干净的技巧和注意点.(预设:打扫房间时,先打扫四周角落,还要注意柜子、床底下等容易忽视的卫生死角,把垃圾扫出来后,再把垃圾向中间汇拢,然后再看下有没有遗漏的垃圾,然后把垃圾扫进簸箕。
)(过渡:)高尔基曾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做务活,不仅要态度,还需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找到好的方法。
同学们,你会2秒内叠好一件衣服吗!老师给大家来秀一下。
(教师展示)想学吗?请看大屏幕!师:还有其他同学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做家务的小窍门吗?(预设:学生介绍叠被子方法、削水果方法,洗衣服等等。
)师:这些做家务的小窍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仔细观察,积累经验.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解决吃饭问题呢?同学们,我们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做一个蛋炒饭,既能很好的解决吃饭问题,而且卫生又营养,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如何来做蛋炒饭。
(看视频)当然,没有这些配菜,我们也一样可以做。
师:学做家务最好的老师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那我们的爸妈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学做家务这件事的呢?下面请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视频简介,父母肯定孩子做家务的行动,并表示支持。
家长还示范了一个家务:烧鸡蛋炒饭。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我们学习做家务,而且非常愿意传授做家务的经验和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主动向自己的父母学习。
六、设立家务小岗位师:不过好习惯贵在坚持,为了让我们能坚持做家务,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预设: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说可以制定表格来督促自己执行,也可以让父母督促执行,可以把家务工作和自己的零花钱挂钩,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些家务奖励……)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办法都很好,我想要坚持做家务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首先要树立做家务的意识,学会坚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学会一些自己原来不会做的家务,提高自己做家务的能力。
同学们,重要的是我们的行动,如果你不能坚持,当然也可以让爸爸妈妈一起督促我们来执行,本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展示你学会的家务工作,我们班级将评选“家务小达人”。
希望同学们踊跃参与,争做家务小达人!七、总结全课:师:同学们,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就让我们从今天起,增强生活自理的意识,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学习做家务的技巧,在做家务中培养美好的品德和优秀的品质,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